表1:二十八種色法
十八種真實色
|
|
十種非真實色
|
(一)
元素色
(四大種色)
|
1.地界
|
(八)限制色
|
19.空界
|
2.水界
|
(九)表色
|
20.身表
|
3.火界
|
21.語表
|
4.風界
|
(十)變化色
|
22.色輕快性
|
(二)凈色
|
5.眼凈色
|
23.色柔軟性
|
6.耳凈色
|
24.色適業性
*加兩種表色
|
7.鼻凈色
|
(十一)相色
|
25.色積集
|
8.舌凈色
|
26.色相續
|
9.身凈色
|
27.色老性
|
(三)境色
|
10.顏色
|
28.色無常性
|
11.聲
|
|
12.香
|
13.味
*觸=地、火、風三界。
|
(四)性根色
|
14.女根色
|
15.男根色
|
(五)心色
|
16.心所依處
|
(六)命色
|
17.命根色
|
(七)食色
|
18.食素/營養
|
表2:六門的色法
眼門五十四色
眼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
|
眼凈色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明凈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注:八不離色即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的地、水、火、風、顏 色、香、味、食素。
眼十法聚對光(色塵)的撞擊敏感。身十法聚對觸塵(地、火、風)的撞擊敏感。以下的耳十法聚、鼻十法聚及舌十法聚則各別對聲塵、香塵及味塵的撞擊敏感。
耳門五十四色
耳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
|
耳凈色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明凈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鼻門五十四色
鼻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
|
鼻凈色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明凈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舌門五十四色
舌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
|
舌凈色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明凈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身門四十四色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
|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心臟五十四色
心色
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性根
十法聚
|
心生
八法聚
|
時節生
八法聚
|
食生
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八不離色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
|
|
心色
|
身凈色
|
性根色
|
|
|
|
業生、
非明凈
|
業生、
明凈
|
業生、
非明凈
|
心生、
非明凈
|
時節生、
非明凈
|
食生、
非明凈
|
表4:四界分別觀(詳盡法:四十二身分)
身體有二十個部分是地界最顯著的,即:
一、頭發(kesa) 十一、心臟(hadayam)
二、身毛(loma) 十二、肝(yakanam)
三、指甲(nakha) 十三、膜(kilomakam)
四、牙齒(danta) 十四、脾(pihakam)
五、皮膚(taco) 十五、肺(papphasam)
六、肉(mamsam) 十六、腸(antam)
七、腱(naharu) 十七、腸間膜(antagunam)
八、骨(atthi) 十八、胃中物(udariyam)
九、骨髓(atthimibjam) 十九、糞(karisam)
十、腎(vakkam) 二十、腦(matthaluvgam)
身體有十二個部分是水界最顯著的,即:
一、膽汁(pittam) 七、淚(assu)
二、痰(semham) 八、脂膏(vasa)
三、膿(pubbo) 九、唾(khelo)
四、血(lohitam) 十、涕(sivghanika)
五、汗(sedo) 十一、關節滑液(lasika)
六、脂肪(medo) 十二、尿(muttam)
身體有四個部分是火界最顯著的,即:
一、間隔性發燒之火(santappana tejo,如患瘧疾時隔天性的發燒);
二、導致成熟和老化之火(jirana tejo);
三、普通發燒之火(daha tejo);
四、消化之火(pacaka tejo),這是命根九法聚的作用之一。
身體有六個部分是風界最顯著的,即:
一、上升風(uddhavgama vata);
二、下降風(adhogama vata);
三、腹內腸外風(icchisaya vata);
四、腸內風(kotthasagha vata);
五、于肢體內循環之風(avgamanganusarino vata);
六、入息與出息(assasa passasaso)。
表5:八十九或一百廿一心
欲界心
(54)
|
不善心
(12)
|
貪根心 (8)
|
瞋根心 (2)
|
癡根心 (2)
|
無因心
(18)
|
不善果報 (7)
|
善果報 (8)
|
無因唯作 (3)
|
美心
(24)
|
欲界善心 (8)
|
欲界果報心 (8)
|
欲界唯作心 (8)
|
色界心
(15)
|
色界善心 (5)
|
色界果報心 (5)
|
色界唯作心 (5)
|
無色界心
(12)
|
無色界善心 (4)
|
無色界果報心 (4)
|
無色界唯作心 (4)
|
出世間心
(8或40)
|
道心 (4或20)
|
果心 (4或20)
|
表6:五十二心所
十三通一切心所
|
七遍一切心
|
(1) 觸
|
|
二十五美心所
|
十九通一切美心
|
(28) 信
|
(2) 受
|
(29) 念
|
(3) 想
|
(30) 慚
|
(4) 思
|
(31) 愧
|
(5) 一境性
|
(32) 無貪
|
(6) 名命根
|
(33) 無瞋
|
(7) 作意
|
(34) 中舍性
|
六雜
|
(8) 尋
|
(35) 身輕安
|
(9) 伺
|
(36) 心輕安
|
(10) 勝解
|
(37) 身輕快性
|
(11) 精進
|
(38) 心輕快性
|
(12) 喜
|
(39) 身柔軟性
|
(13) 欲
|
(40) 心柔軟性
|
十四不善心所
|
四
通一切
不善心
|
(14) 癡
|
(41) 身適業性
|
(15) 無慚
|
(42) 心適業性
|
(16) 無愧
|
(43) 身練達性
|
(17) 掉舉
|
(44) 心練達性
|
三貪因
|
(18) 貪
|
(45) 身正直性
|
(19) 邪見
|
(46) 心正直性
|
(20) 慢
|
三離
|
(47) 正語
|
四瞋因
|
(21) 瞋
|
(48) 正業
|
(22) 嫉
|
(49) 正命
|
(23) 慳
|
二無量
|
(50) 悲憫
|
(24) 惡作
|
(51) 隨喜
|
二有行
|
(25) 昏沉
|
一無癡
|
(52) 慧根
|
(26) 睡眠
|
|
一癡因
|
(27) 疑
|
表7:法所緣組──意門禪那定心路過程
心臟色法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
意門轉向
|
遍作
|
近行
|
隨順
|
種姓
|
禪那速行
(許多次)
|
初 禪
|
12
|
34
|
34
|
34
|
34
|
34
|
第二禪
|
12
|
34
|
34
|
34
|
34
|
32(除尋與伺)
|
第三禪
|
12
|
34
|
34
|
34
|
34
|
31(再除去喜)
|
第四禪
|
12
|
33
|
33
|
33
|
33
|
31(舍取代樂)
|
表8:取真實色法為所緣的意門善速行心路過程
(法所緣組──A組)
心所依處色
|
54
|
54
|
54
|
|
視眼凈色為:
|
意門
轉向
|
速行
(7×)
|
彼所緣
(2×)
|
辨識四種
|
1. 眼凈色
|
12
|
34
|
34
|
喜俱智相應
|
12
|
33
|
33
|
舍俱智相應
|
12
|
33
|
33
|
喜俱智不相應
|
12
|
32
|
32
|
舍俱智不相應
|
2. 色法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辨識四種
|
3. 無常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辨識四種
|
4. 苦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辨識四種
|
5. 無我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辨識四種
|
6. 不凈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辨識四種
|
(在此只舉眼凈色為例,其余的真實色法見表1,觀照方法可同理類推。)
表9:取非真實色法為所緣的意門善速行心路過程
(法所緣組──B組)
心所依處色
|
54
|
54
|
54
|
視空界為:
|
意門轉向
|
速行(7×)
|
彼所緣(2×)
|
1. 空界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2. 色法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在此只舉空界為例,其余的非真實色法見表1,觀照方法可同理類推。)
表10:法所緣組── C組
心臟里的色法
|
54
|
54
|
54
|
|
意門轉向
|
速行(7×)
|
彼所緣(2×)
|
(1)正語
|
12
|
35(34-34-33)
|
無
|
(2)正業
|
12
|
35(34-34-33)
|
無
|
(3)正命
|
12
|
35(34-34-33)
|
無
|
(4)悲
|
12
|
35(34-34-33)
|
無
|
(5)喜
|
12
|
35(34-34-33)
|
無
|
(6)佛隨念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7)死隨念
|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表11:法所緣組(D)組──禪那名法
1
|
安般念
|
初、第二、第三及第四禪
|
2
|
白骨觀
|
初禪
|
3
|
白遍
|
初、第二、第三及第四禪
|
4
|
慈心觀
|
初、第二、及第三禪
|
5
|
不凈觀
|
初禪
|
表12:法所緣組──不善意門心路過程
心臟里的色法
|
54
|
54
|
54
|
|
意門轉向
|
速行(7×)
|
彼所緣(2×)
|
(1)貪見組
|
12
|
20(19-22-21)
|
12(11-12-11)
|
(2)貪慢組
|
12
|
20(19-22-21)
|
12(11-12-11)
|
(3)瞋組
|
12
|
18(20)
|
11(11)
|
(4)瞋嫉組
|
12
|
19(21)
|
11(11)
|
(5)瞋慳組
|
12
|
19(21)
|
11(11)
|
(6)瞋追悔組
|
12
|
19(21)
|
11(11)
|
(7)掉舉組
|
12
|
16
|
11
|
(8)疑組
|
12
|
16
|
11
|
表13:心與心所的數量
|
五門轉向
|
眼識
|
領受
|
推度
|
確定
|
|
11
|
8
|
11
|
11(12)
|
12
|
1
|
識
|
識
|
識
|
識
|
識
|
2
|
觸
|
觸
|
觸
|
觸
|
觸
|
3
|
受
|
受
|
受
|
受
|
受
|
4
|
想
|
想
|
想
|
想
|
想
|
5
|
思
|
思
|
思
|
思
|
思
|
6
|
一境性
|
一境性
|
一境性
|
一境性
|
一境性
|
7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命根
|
8
|
作意
|
作意
|
作意
|
作意
|
作意
|
9
|
尋
|
|
尋
|
尋
|
尋
|
10
|
伺
|
|
伺
|
伺
|
伺
|
11
|
勝解
|
|
勝解
|
勝解
|
勝解
|
12
|
|
|
|
(喜)
|
精進
|
表15:色所緣組──不善心速行心路過程
|
|
眼門心路過程
|
|
意門心路過程
|
|
依處色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54
|
|
|
五門
轉向
|
眼識
|
領受
|
推度
|
確定
|
速行
7x
|
彼所緣
2x
|
有分
|
意門
轉向
|
速行
7x
|
彼所緣
2x
|
1
|
貪見組
|
11
|
8
|
11
|
12
|
12
|
20
|
12
|
34
|
12
|
20
|
12
|
2
|
貪見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9
|
11
|
34
|
12
|
19
|
11
|
3
|
貪見組
|
11
|
8
|
11
|
12
|
12
|
22
|
12
|
34
|
12
|
22
|
12
|
4
|
貪見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1
|
11
|
34
|
12
|
21
|
11
|
5
|
貪慢組
|
11
|
8
|
11
|
12
|
12
|
20
|
12
|
34
|
12
|
20
|
12
|
6
|
貪慢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9
|
11
|
34
|
12
|
19
|
11
|
7
|
貪慢組
|
11
|
8
|
11
|
12
|
12
|
22
|
12
|
34
|
12
|
22
|
12
|
8
|
貪慢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1
|
11
|
34
|
12
|
21
|
11
|
9
|
瞋 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8
|
11
|
34
|
12
|
18
|
11
|
10
|
瞋 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0
|
11
|
34
|
12
|
20
|
11
|
11
|
瞋嫉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9
|
11
|
34
|
12
|
19
|
11
|
12
|
瞋嫉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1
|
11
|
34
|
12
|
21
|
11
|
13
|
瞋慳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9
|
11
|
34
|
12
|
19
|
11
|
14
|
瞋慳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1
|
11
|
34
|
12
|
21
|
11
|
15
|
瞋追悔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9
|
11
|
34
|
12
|
19
|
11
|
16
|
瞋追悔組
|
11
|
8
|
11
|
11
|
12
|
21
|
11
|
34
|
12
|
21
|
11
|
17
|
掉舉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6
|
11
|
34
|
12
|
16
|
11
|
18
|
疑 組
|
11
|
8
|
11
|
11
|
12
|
16
|
11
|
34
|
12
|
16
|
11
|
表16:六組──簡要
1. 色所緣組
|
善組
|
不善組
|
2. 聲所緣組
|
善組
|
不善組
|
3. 香所緣組
|
善組
|
不善組
|
4. 味所緣組
|
善組
|
不善組
|
5. 觸所緣組
|
善組
|
不善組
|
6. 法所緣組:
(A)11種真實色法
(B)10種非真實色法
(C)正語等見表10
(D)禪那名法見表11
|
善組
|
不善組
|
善組
|
不善組
|
善組
|
|
善組
|
|
在此,法所緣組(A)當中只提到十一種真實色法,原因是另外的七種(顏色、聲音、氣味、滋味、地界、火界、風界)在前五門心路過程表中(表14)已經由伴隨的意門心路過程觀照過了。
雖然在此列出十一種真實色,實際觀照時只有十種,因為男人只有男性根,女人只有女性根,只需觀照個人具有的性根色。
表3:二十一種色聚
|
色聚名稱
|
所包含的色法
|
業生
|
眼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眼凈色
|
耳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耳凈色
|
鼻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鼻凈色
|
舌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舌凈色
|
身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身凈色
|
女性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女根色
|
男性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男根色
|
心所依處十法聚
|
八不離色、命根色與心色
|
命根九法聚
|
八不離色與命根色
|
心生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身表九法聚
|
八不離色與身表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身表輕快性十二法聚
|
八不離色、身表、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語表十法聚
|
八不離色、語表與聲音
|
語表聲輕快性十三法聚
|
八不離色、語表、聲音、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時節生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聲九法聚
|
八不離色與聲音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聲輕快性十二法聚
|
八不離色、聲音、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食生
|
純八法聚
|
八不離色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八不離色、輕快性、柔軟性與適業性
|
表14:
眼門心路過程(cakkhudvaravithi)
|
|
意門心路過程(manodvaravithi)
|
心臟54色
|
眼睛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心臟54色
|
五門轉向
pabcadvara-
vajjana
|
眼識
cakkhu- vibbbana
|
領受
sampatic-
chana
|
推度
santirana
|
確定
votthapana
|
速行(7x)
javana
|
彼所緣(2x)
tadarammana
|
有分
bhavavga
(許多次)
|
意門轉向
manodvara-
vajjana
|
速行(7x)
javana
|
彼所緣(2x)
tadarammana
|
(1)視色所
緣為顏色
|
|
|
|
(1)視色所緣為顏色
|
|
|
(1)視色所
緣為顏色
|
|
|
11
|
8
|
11
|
12
|
12
|
34
|
34
|
34
|
12
|
34
|
34
|
11
|
8
|
11
|
11
|
12
|
33
|
33
|
34
|
12
|
33
|
33
|
11
|
8
|
11
|
12
|
12
|
33
|
33
|
34
|
12
|
33
|
33
|
11
|
8
|
11
|
11
|
12
|
32
|
32
|
34
|
12
|
32
|
32
|
|
(2)視為色法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
(3)視為無常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
(4)視為苦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
(5)視為無我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
(6)視為不凈
=12
|
34-33-33-32
|
34-33-33-32
|
(在此以眼門心路過程為例,耳、鼻、舌、身門心路過程的觀照方法可同理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