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門診大廳熙熙攘攘的患者和家屬。肺癌,中國人最怕的癌癥,也是中國排行第一名的癌癥。每10個死亡的癌癥患者當中,有2個就是肺癌。 肺癌每年的發病率都在以26.9%的速度遞增,十年后的2025年中國將有100萬肺癌患者,位居世界第一。 專家號,患者一號難求,往往需要徹夜排隊才能得見業內知名專家。今天是12月31日,2015年的最后一天。每個病歷本的背后都是焦灼的一個家庭。 楊躍,博士生導師,北大腫瘤醫院副書記,胸外二科主任,知名肺部腫瘤專家。今天是他的門診,能見到他的患者都是想盡了一切辦法。但是在他的專家門診卻有一個令人非常意外的現象,有將近1/3是拿著體檢報告來的,而且經過他的判斷根本就不是肺癌。 對于來看病的人來說,結節與癌癥之間的差別就是天堂與地獄。專家的一句話決定了他是如釋重負還是五內俱焚,很多人都是輾轉四五家醫院都拿不準,最終找到最權威專家給個明確說法。 楊躍說,他最多的時候一個問題回答了13遍。直到第13遍病人問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他提醒對方,您已經是第13次問這個問題了。病人這才如夢方醒。過度的焦慮情緒之下,病人往往沉浸在各種思慮當中,甚至都不聽醫生在說什么。 肺部的可疑陰影不見得就是癌癥,它有可能是炎癥的腫物,有可能是早期肺結核痊愈之后的鈣化點,有可能是類風濕導致的肉芽腫等等。楊躍告訴每一個憂心忡忡的患者如何確定是不是肺癌。第一招,先用消炎藥。如果是肺部炎癥導致的腫物,消炎之后再檢查就會明顯縮小甚至消失。這可以肯定不是肺癌。 遺憾的是,很多患者四處求醫,或者拿不準或者不愿意相信一定要開刀,結果發現是一個良性結節甚至就是炎癥腫物,根本不必手術,患者白挨一刀,還損失了一片肺葉。 第二招,超過8mm的結節都需要定期檢查。楊躍都會用筆標記出每一個結節的位置,告訴患者定期檢查。比如三個月一次,看看有沒有長大。一定要在同一家醫院檢查。 腫瘤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很快,3個月到一年就會長大一倍,所以三個月之后如果發現沒變化,基本就不必擔心了。有的患者不敢等,怕擴散或者轉移。但是楊躍說,8mm的結節長大一倍也屬于早期,治愈率非常高。 第三招,定期檢查的時候發現結節有變化,馬上采取措施。他曾經有一個隨診了6年的患者,第六年的時候發現結節有了非常細微的變化,果斷中止隨診,手術切除,發現是一個非常早期的腫瘤,這種早期的腫瘤治愈率幾乎100% 最后楊躍要提醒患者的是,昂貴的,清晰度最高的PET CT也不能確診到底是不是肺癌。有的患者經濟條件不錯,三番五次做CT檢查,甚至PET CT,不但對早期確診于事無補,反而因為過度的照射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本來沒病最后終于有病了。 排在門外的患者焦灼地等待,楊躍一上午都沒時間喝一口水,更沒時間出去上個洗手間。放在桌子上的熱水很快就涼了,護士抽空進來給他換上新的熱水。 中午時分,最后一個病人走了,楊躍終于有時間喝口水。楊躍在看病的時候特別注重詢問患者的生活工作環境,生活習慣,經常接觸一些什么東西,比如有異味的化工產品等等。 楊躍接診的肺癌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不吸煙,但是有的長期做飯,有的在機修車間長期聞汽油機油味道,甚至有的是在家里多年燒香,還有的是裝修。他建議大家,與其過度恐慌霧霾,不如盡量避開非自然的,有異味的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