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寺創(chuàng)建于唐初,開元初年(約713年)開鑿佛像,寺宇又有擴建。據(jù)《方輿勝覽》記載:“會昌前,峰各有寺”。但到會昌四、五年間,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滅佛,凌云山廟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參《登嘉州凌云寺》一詩曾這樣描寫凌云寺:“寺出飛鳥外,青峰載朱樓。”不過,今天所看到的凌云寺,早已不是唐代原貌。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時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jīng)兵禍,大部被毀。現(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

凌云寺三字,為清末著名書法家趙熙先生所題

明代建筑大雄寶殿


釋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應身、報身)應該是明代的
離開凌云寺,徑直走到一旁的大佛好好欣賞。
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據(jù)韋皋《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開元元年(713年),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見三江匯流處水流湍急,常令船只傾覆,便欲借佛力以減水勢,于是募款興建大佛。工程開工后不久就有官吏索要財物,海通為維護善款,甚至自挖一眼以明志。而由于工程浩大,僅開鑿了大佛頭部及胸部,未及佛像落成,海通便已圓寂,工程也因此而停工。其后代理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兼西川采訪制置使章仇兼瓊主持開鑿了大佛胸部至膝部的工程,甚至獲得唐朝中央朝廷批準抽取地方鹽麻稅款作為開鑿大佛的資金。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直到四十年后的貞元初年,唐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出巨資重新組織,第三度恢復開鑿,開鑿了大佛膝部以下的工程并修建了覆蓋大佛的大像閣,終于在貞元十九年(803年)建成,前后共歷時九十載。
小時候,看著別人和大佛合影,很是羨慕;當年《風云》又是在此地拍攝,更加向往。現(xiàn)雖然來了,就有好多無法感受,比如不能站在大佛的腳丫子上了。
欣賞片刻準備走走大名鼎鼎的九曲棧道。棧道外曲曲折折很長的排隊的通道,還有此處等待1小時等字樣,想著肯定是黃金期才會用上,準備游玩一番后再重走一次,可是當我轉玩一圈,這邊已大有世博會的趨勢,排隊怎么也要半小時,算了,果斷放棄,慶幸自己來得早,
九曲棧道還是算比較險的,不用排隊走起就是爽。崖邊上有許多石刻可惜都風化嚴重,走到谷底,終于看到了佛祖的全像,還是比較激動的,那么大,要是天好點就更好了。
木質(zhì)雙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nèi)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內(nèi)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后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
棧道上風化了的佛龕
仰望大佛
巨大的腳丫子,腳上可圍坐百余人
1962年維修時發(fā)現(xiàn)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里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后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文革被毀。
由于自然風化加上人為原因,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樂山大佛的形象和模樣,與盛唐的風貌相差甚遠。
1925年,樂山軍閥陳洪范對樂山大佛做過一次修復,徹底破壞了大佛頭部的原始面貌。陳洪范取樂山本地的一種紅砂石開成石條,然后圍著大佛的頭,做成一個面套貼上去。但是,五官不好貼補,尤其是鼻子,用石條做不出來,只能畫一個鼻子。然后用紅丹粉把大佛整張臉都涂成紅顏色,最后大佛就好像是一個紅臉關羽,還是一個沒有鼻子的紅臉關羽。
1930年,對大佛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維修,才把陳洪范做的面套敲掉,想恢復大佛的原貌。但是鼻子部分沒辦法恢復,只好用木材做成了一個三角架,然后外面再涂上傳統(tǒng)的一些材料,充當鼻子。
都和如今的大佛相差甚遠,看看大佛周邊的雕刻都已風化,所以古大佛已不再。
1925年2月6日的樂山大佛約瑟夫
1962年的大佛
現(xiàn)在的大佛
對面排隊的人
超險的九曲棧道
石塊發(fā)鬈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5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shù)清的。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nèi)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大佛還有些奇特的故事:
一、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回顧:分別是1962年、1963年、1976年
1962年三年連年自然災害,人間死人無數(shù),岷江餓殍泛濫,大佛不忍目睹人間慘劇,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1963年我國三年災害的時候,大佛流淚的照片,幾年過后動用了4千萬對大佛進行清洗,也沒能抹去大佛眼角的淚痕!
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傷數(shù)十萬,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二、樂山大佛顯靈時間回顧:2000年 、2002年
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mào)、申奧成功,雙喜臨門,大佛頭閃佛光,吉相叢生。
2002年5月7日上午9時43分,樂山大佛再現(xiàn)難得一見的“神秘光環(huán)”———佛光。
佛光
其實吧就一聽,有美好信仰。
海通和尚
據(jù)說海通居住這里,其實就是漢代崖墓,里面很悶,他確實住這里嗎
寶塔的結構和風格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相傳海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入在靈寶塔中。
國保碑
靈寶塔
門券
三龜九頂城炮臺遺址,三龜九頂城也是蜀中抗元的防衛(wèi)系統(tǒng)凌云城
凌云山后山門
漁村,模仿犍為羅城古鎮(zhèn)所建
要是天氣好的話,更能好好欣賞大佛啊。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凌云寺摩巖佛像)
1956年8月16日 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2月24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寶塔
1980年7月7日
第一批重新確定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 歸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樂山大佛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