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思想 :抓主癥,對癥用方總結與思考 ——中醫二班 趙則闊201135750214 目的摘要:太陽病中主要體現 抓主癥,對癥用方的條文的分析 關鍵詞: 主癥 方藥 現代應用 A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13) 太陽病本證中的一條,桂枝湯證,本條以“太陽病”冠首,并直接描述桂枝湯的四個主癥,凡見汗出,惡風,頭痛,汗出者,無論其脈證如何,皆可用桂枝湯。汗出,惡風是區別于太陽傷寒的主癥,亦是區別于麻黃湯證的地方,下文中詳細描述。 現代應用:可用于感冒,呼吸道炎癥,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心律不齊,痛經,慢性疲勞綜合癥,過敏性鼻炎等。對體溫和汗腺分泌,腸蠕動,免疫,心率,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B中風表虛證的兼證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無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14) 本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葛根入脾胃經,辛涼解肌退熱,治項背強痛,項背強幾幾,為葛根的要證,本證治療當以解肌祛風,調和營衛,生津舒經,方以桂枝加葛根湯。 現代應用:可用于感冒,頸椎病,落枕,肩周炎,病毒性痙攣性斜頸等,其辨證要點是營衛失和,氣血阻滯,筋脈失養。 C傷寒表實證,太陽病,頭痛發熱,神疼腰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35) 若本條與(1)(3)條和參可知其脈證為浮緊,但本條詳癥略脈,本條的麻黃八癥(頭痛,發熱,神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喘)是太陽傷寒的主要表現,又稱“傷寒八癥”。見其主癥,知其為傷寒表實證,只需麻黃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無汗不為表虛,無用考慮桂枝湯)。成無己解釋本條:此太陽傷寒也,寒則傷榮,頭痛,身疼腰疼,以至牽連骨節疼痛者,太陽經榮血不利也。皮膚閉而為熱者,寒在表也。風病于衛,衛實而榮虛者,自汗出而惡風寒也,寒并于榮,榮實而衛虛者,無汗而惡風也。以榮強衛弱,故氣逆而喘,與麻黃湯發其汗。 D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 本條冠以太陽病,必有發熱頭痛之癥,參看條文中的無汗惡風,知其為傷寒表實證。其脈必為浮緊脈,條文中有項背強幾幾一癥,參看第十四條可知為葛根湯證,故以發汗解表,生津舒筋的葛根湯為主。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38) 太陽中風為病因概念,在此病因下,凡見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這幾個主癥者,皆可用大青龍湯,文中不汗出而煩躁的不汗出即為癥狀看,又是煩躁的病因。本方證較麻黃湯癥更甚,且內有郁熱,表現煩躁一癥。 E傷寒表不接,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本條冠以傷寒表不解,可知尚有惡寒無汗,脈浮緊,等傷寒表實證。小青龍湯主癥為干嘔,發熱而咳,小便不利,少腹滿,或渴或利,或噎,喘中的部分或沒有。識清主癥,對癥用方。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擋湯主之。(124) 本方主癥為脈微而沉,其人發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瘀熱互結,為蓄血急重癥。治療以破淤血,泄血熱,為法則,故以破血逐淤瀉熱除實,抵擋湯來治療。 現代應用: 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結核性胸膈炎,慢性鼻炎,也應用于水邪內停所引起的胃病,腸易激綜合征,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及其他過敏性疾病。 F發汗后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后,虛煩不得妙,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惱,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76) 本方證的成因為發汗后。主癥:心煩不得眠,心中懊憹,反復顛倒,或心中結痛。文中已經明確表述以上主癥,此可用清宣郁熱的梔子豉湯。若癥加少氣者,加補氣之甘草,若伴嘔者,加止嘔之生姜。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64) 論發汗過多,損傷心陽,而致心悸的癥治。主癥為心悸心慌,喜按,即可用桂枝甘草湯溫通心陽。 現代應用:主要用于內科之自豪組神經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癥,胃炎,肝炎,膽囊炎,腸傷寒,副傷寒,病毒性心肌炎等;外科職痤瘡;婦科之經前鼻出血,妊娠惡阻;兒科夜啼等,辯證屬于熱擾胸膈證。 |
|
來自: 樂山有大佛 > 《10、抓主證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