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振飛 首先了解兩個概念,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管狹窄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是不同的,伴有癥狀的的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管狹窄被加上一個“癥”字。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這兩個不同的疾病容易混為一談,簡單地認為這只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這里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兩種疾病的不同,以增加對這兩種疾病的認識。 首先看兩個圖片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明白兩者的區別: 圖一:腰椎間盤突出患者 圖二:腰椎管狹窄患者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椎間盤長期受壓、退變或者外傷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而引起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或者神經根而出現一系列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疼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中青年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很多癥狀和體征,這里主要介紹兩個最常見的癥狀: 1、下肢的放射痛,主要是由于對脊神經根造成機械性和(或)化學性刺激之故。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后外側及小腿前外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達足背或者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 2、腰痛,9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脫)出癥會有此癥狀,但也有個別患者僅僅表現為下肢放射痛。
腰椎管狹窄是由于椎管的骨性或纖維性組織異常,引起椎管內的有效容量減小,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經組織受壓或刺激而產生功能障礙及一系列癥狀。常見于老年人,當然也可發生于青年人,常見原因主要是腰椎管骨質增生,黃韌帶增厚或者鈣化,后縱韌帶骨化或者增厚,腰椎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繼發椎管狹窄等等。腰椎管狹窄最主要的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其特點是安靜時或者睡覺時無癥狀,短距離行走即出現腿痛,無力及麻木,站立或蹲坐少許時間癥狀又減輕或消失。很多患者往往就表現為這一個癥狀,另外還有很大一部患者同時出現腰骶部疼痛,一般常為兩側疼痛,站立或者行走時加重,臥床或者坐位時減輕。腰椎管狹窄患者往往感受很痛苦然而在醫生體格檢查時卻往往沒有什么陽性體征,即所謂的“主訴多,體征少”,這是和腰椎間盤突出癥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點。然而很多腰椎管狹窄患者同時伴有腰椎間盤突出,所以有時候也會表現出腰椎間盤突出的體征,但是該類患者往往伴有間歇性跛行,可作鑒別。
治療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功能鍛煉及藥物治療來緩解甚至治愈,僅僅很少一部分嚴重患者才需要手術治療。 對于腰椎管狹窄患者,輕度的腰椎管狹窄患者也可以通過功能鍛煉和藥物、理療等非手術治療方法來治療,對于比較重度的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手術往往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手術也逐漸向著微創發展,也越來越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說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于知識的傳播,無其他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