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忠良 治病最重要的是正確的診斷,然后才是用什么方法治療。如果診斷發生錯誤,那么一切治療手段和方法,是很難會取得預期療效,甚至對患者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①什么是腰椎管狹窄癥?簡單解釋是腰椎后方有一個橢圓形的管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種因素造成椎管比正常者狹窄,而導致脊神經或馬尾神經受壓、刺激,而發生下肢痹痛等綜合癥。 ②什么是間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走了一小段路后(一般約五至十分鐘)左右就會出現一側或雙側腰腿酸痛,下肢麻痹,無力以及要靠好的下肢支撐而產生跛行,但稍為蹲下或坐椅數分鐘后,疼痛可很快緩解或消失,患者又可以繼續步行,但行一小段時間后,上述癥狀又出現,不得已又要蹲或坐,如此反復出現,所以稱為間歇性跛行。本病多發生于三十五歲以后,起病多較緩慢,少許患者在腰部外傷后突然出現癥狀如上所述。但如診斷或治療錯誤,可使間歇性跛行距離越來越短,但需休息的時間卻越來越長。癥狀逐漸加重時,可出現大小腿外側,脹疼痛,下肢無力,輕癱。少許病例有大小便失常。 ③椎管狹窄癥和腰椎間盤突出癥鑒別有如下數點: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不具備間歇性跛行,而且臨床表現較為典型,屈頸的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而腰椎管狹窄癥這些檢查均為陰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為一個神經根受壓,一般出現一側下肢麻痛,而腰椎管狹窄癥,多為數個神經根受壓,多出現雙側下肢麻痹,下蹲或前屈腰部,下肢痹痛可緩解。而腰椎間盤突出癥,腰前屈時多見下肢麻痛增劇,但X線片椎管測量屬正常范圍。而腰椎管狹窄癥,在X線平片、B型超聲、脊髓造影、CT和磁共振等檢查時,均可查出椎管矢狀徑小于正常的表現,所以在臨床中可根據兩者的癥狀與體征,配合先進的檢查儀器,診斷確定兩病多無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