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知網出版的《培訓行業這一年(2015)》備受廣大行業者歡迎,書中講述了新東方、好未來、啟德等傳統機構的線上轉型,分享了猿題庫、邢帥教育、一起作業網以及跟誰學、瘋狂老師等在線教育的開花結果。今天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多年的陳昕老師,將與您分享他的讀書筆記,一起去扒一扒這圈內有趣的人和事。 1新東方 精神領袖俞敏洪以前業界都比較親切稱呼俞敏洪為“老俞”,不過從2014年開始,“老俞”變成了“洪哥”,據說還是他自封的。為什么呢?原來這位洪哥和老友組建了一個專門做天使投資的基金名曰“洪泰基金”,專門投那些比較有潛力的創業項目。據說新東方離職創業的高管,獲得洪泰基金投資的成功率要高很多。 老俞是個比較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在新東方,他一激動起來很有可能提出一些并不那么容易實現的設想。比如,他曾經滿懷理想地和員工說“以后要是能讓延慶政府(北京郊區)給我們批一塊地,專門用來做教師培訓就好了!”底下人就問“那么遠,怎么去啊?”老俞不假思索就答道“租一節高鐵嘛,專門接送老師。”大家不禁私底議論一輪,這高鐵能隨便租嗎? 有一次老俞在演講時開玩笑:“人活著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其實長得帥不帥和覺得自己帥不帥完全是兩回事。有些人就很自信,覺得自己很帥,比如馬云。“臺下自然是陣陣笑聲,不知道那個時候的馬云會做何感想。說起馬云,他應該是老俞所有演講中躺槍頻率最高的企業家,這和馬云也擅長自黑有些關系。但另一方面,老俞和馬云確實有些相似之處——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講者,都是一個時代的英語老師,都是公司不可替代的精神領袖。 和很多企業家一樣,老俞也懷有“帝王之心”。他非常崇拜彼得大帝東征西站雄霸歐洲,還專門有過一趟俄羅斯之旅。老俞曾經夢想著新東方也能夠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軍三、四線城市,還曾經考慮過是否要使用加盟模式,半年過后,老俞還是自己否定了這條激進的突圍路線,原因很簡單,就像他自己所說的“500萬元一個城市(加盟費用),估計一天就賣完了,但新東方的牌子也就沒有了。”這就是真實的俞敏洪,有太多的放不下,豪邁情懷必須屈從于現實,憤懣之情時有之,就如新東方目前是在理想和矛盾轉型前進中。 2好未來 理科男神張邦鑫邦鑫是80后,但他卻有著70后的思想高度和90后的冒險精神,他說過:“革命性的概念推動下一個巨大的增長點,你如果不希望自己出局,必須自己不那么安逸。”他帶領的高管團隊在內部傳說是最愛折騰也是最能折騰的。 邦鑫對人的理解比較到位,你和他聊天,他兜里揣著10張牌,如果發現你們的談話很符合他其中一張牌,他馬上就出這張牌和你聊上半天。他學習和思考能力很強,不少他的朋友們都會感慨,稍不留神就會被他超過,去年他還聽你說得頭頭是道,但今年可能你就有些跟不上他的節奏了。但他這樣的成長,比較特殊的不是通過廣泛的閱讀獲得。邦鑫大膽承認自己并沒有讀那么多的書,他的學習方式是向他身邊一切的人和物學習、思考。 邦鑫沒有文科生的浪漫和詩性,從不談漫無邊際、過于感性的事情,不管是開分校,還是做投資,他總是與好未來的理科生高管們拿出一大堆的數據去建模和計算。 2015年6月,好未來領投“輕輕家教”1億元C輪融資,這是好未來三年投資中最大的一筆。但很多人不知道,對于“輕輕家教”,邦鑫絕對算不上一見鐘情。早在2014年底,輕輕家教創始人胡國志找到好未來A輪投資的時候,是被拒絕的,邦鑫當時并不看好這個O2O方向。不過邦鑫在想清楚這個方向后,主動約上胡國志溝通,很快就敲定了投資意向,而且非常果斷。 除了巨資領投外,還把輕輕家教和“廣州智康(一對一)”合并,升級為家教O2O平臺“欣欣家教”。廣州地區的智康完全整合進輕輕家教體系,一方面學生入口依舊和學而思培優相銜接,另一方面開始使用輕輕家教的工具系統。廣州智康的加入讓輕輕家教開始試水京東的模式:自營 第三方。 很多認識邦鑫的人都有種強烈的感覺,他的進步和轉變是飛速的,驚人的,他有著濃厚的學習意識、強大的學習能力和驚人的行動能力,這也是好未來帶給外界的印象。如果用一個關鍵詞去描述這個互聯網 教育公司,或許可以用“迭代”甚至“快速迭代”這個詞。無論是在創業者中間,還是其他的同行中,好未來的影響力都在逐漸增強,可以說,邦鑫和好未來會是一個最值得重視和學習的對手。 3啟德 空降兵黃嫻很多人對黃嫻并不是很熟悉,主要的原因她是空降兵,她是在啟德創始人李朱引進投資方退居二線后走到臺前的。 不過這個空降兵也不是個簡單人物,在某一方面,她是一個實行鐵腕政策的鐵娘子。黃嫻剛到啟德不久,就在一次內部的“頭腦風暴”上,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辯論賽”上,讓公司高管們見識了她的厲害。 當時黃嫻建議推出一個新項目,不過分公司總經理們并不十分理解也不支持,她把高管們”關“在一個會議室里面,那里封閉的空間讓所有人大汗淋漓、頭昏腦脹,有些喘不過氣來,爭論到最后,所有的人都疲憊不已,但卻不愿意妥協。黃嫻堅持的方式是,不管會上怎么吵,最后一定要吵出一個結論。兩個整天的激烈討論,從早8點持續到晚10點,最后在分公司老總們的妥協下,才得以告終。從此,好多人都害怕和黃嫻開會,有分公司老總開玩笑說:“她的方式就像審問犯人用的疲勞戰,看你招不招,不招我繼續審問你,直到招了為止。” 這同時也是黃嫻另外一個目的,用“辯論賽”的方式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把每個以前低調的同事,繃緊神經全身心變成兇悍的辯手和戰士。離開舒適區,強逼自己快速轉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心理層面,還是執行層面,但值得高興的是,黃嫻和啟德正走在路上。 4尚德 “暴君”歐蓬歐蓬實際上具有兩面性,一面是“暴君”,體現在公司轉型和管理上,另一面是“藝術青年”,公司的布置和個人穿著都體現著隨性和時尚元素,他微信朋友圈所發的內容,別具一格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用哲學闡述著對商業、經濟的判斷與思考,再配上一張張印象派、古典派或者野獸派的作品,他的兩面性,不言而喻。 尚德現在是專門做網絡職業教育的機構,要知道一開始它也是做線下地面培訓的。當年在公司轉型的討論會上,著急的歐蓬被大家反對的聲音激怒了,拿起桌上的武士刀,往墻上猛砍,他把這武士刀取名“知恥劍”,其背后的含義是:“沒有因環境而變化是你我的共同恥辱。不要失去你的利刃,也不要脫掉你的鎧甲。”大家最終是在武士刀下達成了一致意見。在轉型的時候很多一線老師反對,歐蓬體現鐵腕、兇悍的一面——“唯一的方法是全部拿掉。很幸運,”最終業績也是體現了這一次壯士斷腕轉型的成功,從0到3億元,尚德用了10年,而從3億到6億,尚德轉型僅僅用了1年,這就是在線教育“指數增長”的魅力! 無論是歐蓬還是行業人士,大家普遍的觀點是,尚德“壯士斷腕”式的徹底轉型難以復制,為什么? 歐蓬自己給出了觀點: 1、傳統機構的準備時間不足。YY作為“野蠻人”進入教育行業,把睡獅們喚醒了,但全面轉型并非臨時之舉,蓄謀很久才有可能成功; 2、大多數教育公司是有惰性的,特別是看到是YY最后也沒有顛覆式的成功,更給了大家不轉型的借口。 行業人士也這樣認為: 1、面授的價值仍長期存在,可以通過O2O模式,將線上線下逐步打通; 2、行業圈內,尚德轉型之前仍是挑戰者角色,并不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因此相對容易掉頭。而那些年營收十億、甚至幾十億的機構,斷然全面轉型,面臨著諸多不確定風險,也是不負責任的,正所謂“大象難跳舞”。 5邢帥教育 屌絲經濟和直播模式的拓荒人邢帥,80后,曾經的毛頭小伙子。由于記憶力差,他一年級讀了三年,二年級讀了兩年,三年級讀了三年,考大學用了五年。如果真是這樣,大概算一下,如果跟他同齡剛開始一起上一年級,當別人讀初二,他還在讀小學三年,當別人大學畢業工作了,他才剛上大學。但是,確實這樣一個大器晚成的人,也體現了他十足的忍耐力和創新精神。他帶領的邢帥教育,用了7年時間探索了一條在線教育直播模式的可行路徑:幾十萬付費用戶、客觀的現金流、處于盈利狀態。 邢帥教育的“絕技”可以總結為:講師主播化、班主任營銷、借勢找準目標人群。 邢帥要求講師們要有周立波的口才、會互動、不清高,還要與80后、90后的節奏感、幽默方式保持一致。講師主播化之后,并不意味著對傳授知識的能力有所放松了,恰恰相反,“如果老師教得差,學員會立馬投訴,投訴率超過30%的講師會直接下崗,因此講師們都有很強的緊迫感,好老師都是被罵出來的。” 邢帥教育獲取用戶的方式很特別,既不采用電話營銷,也不從百度購買流量,而且采用重服務的“班主任營銷”方式。經過了六年時間的積累和沉淀,邢帥教育有近千名的班主任,班主任們負責挖掘、轉化付費用戶,班主任和潛在學員們通過Q群等形式互動交流、破除陌生感、建立信任感,除了獲取新付費用戶,也有很多學員是二次、三次續費。 后來邢帥教育獲得YY投資后,總部正式從云南大理搬到廣州,其中也有一段笑話。當時,好友比較熟悉廣州互聯網環境,推薦了一個比較利于招聘的地方,不過邢帥為了省錢,結果用了1/3的租金租了城中村一個地方,搬進去后邢帥才意識掉進了一個大坑,辦公地點據最近的公交車站還有30分鐘的距離,再加上大樓陳舊,像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宿舍樓,來面試的人統統被嚇跑了,認為這是一家皮包公司。到最后只能提高標準工資待遇,用比外面高一倍的工資才招到同等水平的員工,還要“包吃包住包阿姨”,最后他算下來,比當初好友推薦的第一個地方還高出一倍的成本。 小有成就之后的邢帥,雖然常被邀請到各大論壇做分享,越來越融入到投資圈、創業圈里,但他還是喜歡以屌絲自居,不拘小節。比如去中歐國際商學院演講時穿著拖鞋,參加圓桌論壇忘穿襪子。他最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并配了一段玩笑話:“知識改變命運。我的愛馬仕腰帶露出來了,真不好意思,我花了好幾塊錢在地攤上買的。” “我還是屌絲氣質,沒必要裝,做自己。”或者這里有另外一層含義,要想更好地服務于草根群體,必然要身處在草根群體之中。 6教育O2O的繁華和落寞O2O字面上理解是Online to Offline,線上轉線下。教育O2O就是做一個中間平臺,直接匹配附近的師生關系,去中介化,也就是線上選老師,線下上課,與傳統到培訓機構上課不一樣。比如,滴滴打車,就是最好的O2O例子,用戶通過APP定位和下訂單,然后線下享受服務。 2014底到2015年初,教育O2O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而且大都獲得大手筆投資,輕輕家教3月份A輪,一個月后B輪和B 輪,6月份獲得好未來領投一個億;跟誰學3月份公布獲得5000萬美元A輪融資;當天上午,猿題庫突然公布6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瘋狂老師6月份公布騰訊領投B輪融資,估值達到一個億。整個教育界都沸騰了,好像你隨便做一個教育平臺,命名“O2O”,馬上就有好多投資人拿著幾千萬美元追著你投資。 融資的另一面,是近乎瘋狂的燒錢。最初的教育O2O領域只做了教師信息展示,幫助家長和學生找到附近的好老師,隨后陸續加入支付功能,但這只是產品層面,各家都受困于流量——如何獲取家長和學生流量?沒有大量的付費用戶,就沒有交易,沒有交易,老師們就有離開。所以,融資后O2O平臺給出了兩種解決方案:瘋狂的廣告和無節操的補貼,這都是燒錢的啊。 這中間還有一些擺不上臺面的事情,就是平臺默認甚至鼓勵小機構或者老師刷單,小機構和老師將現有學員、收入放在平臺上,平臺不僅全額返還,還提供20%~30%的獎勵。這樣“刷”,可以實現學員數、交易額快速增長,以虛假手段和數據吸納下一輪投資。 大家都會這么想,這么燒錢,錢沒了怎么辦?投資方也不是傻子,這么刷單,總會查出來的。所以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資本投資收縮,靠廣告和補貼的O2O公司融資越來越難。7月中旬,剛融完資的“請他教”收購了兩個難以為繼的O2O團隊;9月25日,“老師來了”停止了運營,更多的O2O也在陸續轉型,改變打法。 2015年8月份后,很少看到新的O2O融資或者其他大動作,幸存的或者還在掙扎中的O2O平臺從喧囂歸于沉寂,但大浪淘沙,經歷了寒冬的O2O公司,不少已經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出路,最起碼大家終于可以安安靜靜做些對行業和用戶有益的事情了,大家拭目以待! 備注:以上讀書筆記大量引用了《培訓行業這一年(2015)》書中的案例和觀點,并向李好宇帶領的采編團隊致敬。 作者介紹:陳昕Dennis,點師成金聯合創始人,專注運營教師學習互動社群。讀過師范,當過老師,干過培訓,創業仍是回歸教育。曾先后在網易、攜程旅行網和卓越教育等公司負責過市場推廣和網絡營銷工作,對新媒體營銷和K12教育培訓深有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