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今日推薦】 ☆ ※中外名著※※ ☆ 世界名著 ☆ 四大名著 ☆ 白話古籍 ☆ 古代俠義 ☆ 古代公案 ☆ 三言二拍 ☆ 忠烈將門 ☆ 經典誦讀 ☆ 武俠小說 ☆ 法律大全 ☆ 家庭教育 ☆ ※中外名著※ ☆ 名人傳記 ☆ 百家講壇 ☆ 健康保健 ☆ 教育故事 ☆ 蒙學叢書 ☆ 漢譯學術 ☆ 世界全史 ☆ 中國全史 ☆ 細說中國 ☆ 宮廷艷史 ☆ 抗日戰爭 ☆ 通史演義 ☆ 意林故事 ☆ 十大元帥 ☆ 思想家傳 ☆ 神仙傳奇 ☆ 意林叢書 ☆ 唐詩鑒賞 ☆ 宋詞鑒賞 ☆ 古文觀止 ☆ 成功勵志 ☆ 諾貝爾獎 ☆ 少兒文學 ☆ 三十六計 ☆ 二十四孝 ☆ 紅學專題 ☆ 西游全書 ☆ 水滸全傳 ☆ 三國演義 ☆ 名家文集 ☆ 中外童話 ☆ 歷史演義 ☆ 二十四史 ☆ 白話古籍 ☆ ※中外名著※ ☆ 福爾摩斯 ☆ 紅色經典 ☆ 話題作文 ☆ 作家辭典 ☆ 十三經注 ☆ 經營管理 ☆ 文化百科 ☆ ※中外名著※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 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余習。皺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蘇舜元、蘇舜軟、柳開、穆修輩,咸有意作而張之,而力不足。修游隨,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苦志探頤,至忘寢食,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 舉進士,調西京推官。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貶夷陵令。慶歷三年,知諫院。 時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朝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諫官員,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每進見,(勸)帝延問執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張弛,小人翕翕不便。修慮善人必不勝,數為帝分別言之。 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其略曰:"謂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反相賊害,雖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無朋。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則同道而相益,以為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則有朋。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可謂無朋矣,而紂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謂大朋矣,而周用以興。蓋君子之朋,雖多而不厭故也。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而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同修起居注,遂知制浩。故事,必試而后命,帝知修,詔特除之。 奉使河東。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曰:"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城以,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苛山嵐多禁地廢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將為敵有。"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杰數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事。 使還,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陛辭,帝曰:"勿為久留計,有所欲言,言之。"對曰:"臣在諫職得論事,今越職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久為間。"賊平,大將李昭亮、通判馮博文私納婦女,修捕博文系獄,昭亮懼,立出所納婦。兵之始亂也,招以不死,既而皆殺之,脅從二千人,分隸諸郡。富弼為宣撫使,恐后生變,將使同日誅之,與修遇于內黃,夜半,屏人告之故。修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況脅從乎?既非朝命,脫一郡不從,為變不細。"弼悟而止。 方是時,杜衍等相繼以黨議罷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賢,而不聞其有可罷之罪。自古小人讒害忠賢,其說不遠。欲廣陷良善,不過指為朋黨,欲動搖大臣,必須誣以專權。其故何也?去一善人,而眾善人尚在,則未為小人之利;欲盡去之,則善人少過,難為一一求瑕,唯指以為黨,則可一時盡逐。至如自古大臣,已被主知而蒙信任,則難以他事動搖,唯有專權是上之所惡,必須此說,方可傾之。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罷去,而使群邪相賀于內,四夷相駕于外,臣為朝廷借之。"于是邪黨益盡修,因其孤甥張氏獄博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居二年,徙揚州,潁州。復學士,留守南京,以母憂去,服除,召判流內銓,時在外十一年矣。帝見其發白,問勞甚至,小人畏修復用,有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其群怨怒,譖之,出知同州,帝納吳充言而止。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奉使契丹,其主命貴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爾。" 知嘉佑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器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 加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后,簡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師亦治。旬月,改群牧使。《唐書》成,拜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修在翰林八年,知無不言。 臺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猶遷延固位。修上疏,以為"陛下拒忠言,庇愚相,為圣德之累。"未幾,執中罷。修嘗因水災上疏曰:"陛下臨御三紀,而儲宮未建。昔漢文帝初即位,以群臣之言,即立太子,而享國長久,為漢太宗。唐明宗惡人言儲嗣事,不肯早定,致秦王之亂,宗社遂覆。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其后建立英宗,蓋原于此。 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參知政事。修在兵府,與曾公亮考天下兵數及三路屯戊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凡邊防久缺屯戊者,必加蒐補。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凡兵民、官吏、財利之要,中書所當知者,集為總目,遇事不復求之有司,時東宮猶未定,與韓琦等協定大議。英宗以疾未親政,皇太后垂簾,左右交構,幾成嫌隙。韓琦奏事,太后泣語之故。琦以帝疾為解,太后意不釋,修進曰:"太后事仁宗數十年,仁德著于天下。昔溫成之寵,太后處之裕如,今母子之間,反不能容邪?"太后意稍和,修復曰:"仁宗在位久,德澤在人。故一日晏駕,天下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今太后一婦人,臣等五六書生耳,非仁宗遺意,天下誰肯聽從?" 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 修以風節自持,既數被污蔑,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來自: DonaldKing2589 > 《歐陽修集》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宋史·歐陽修傳》】
●【《宋史·歐陽修傳》】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琦以帝疾為解,太后意不釋,修進曰:“太后事仁宗數十年,仁德著于天下...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名人傳記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名人傳記。正好歐陽修的內弟薛宗孺和歐陽修有仇恨,他捏造了歐陽修家庭生活淫亂的謗言來詆毀歐陽修,這個謗言輾轉相傳,一直傳到了御史中丞彭思永的耳中,彭思永又把這個謠言告訴了...
歐陽修傳
歐陽修傳宋史原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從此,朋黨的議論便產生了,歐陽修于是作《朋黨論》一文以進呈仁宗。在文中他議論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結為朋黨,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結為朋黨,這是很...
釋讀中國歷史261:暮氣沉沉的宋朝需要改革,可惜慶歷新政不到1年就失敗了
釋讀中國歷史261:暮氣沉沉的宋朝需要改革,可惜慶歷新政不到1年就失敗了宋仁宗時期的宋夏戰爭,讓很多士大夫開始反思宋朝政治的積弊。...
(宋史連載123)歐陽修的《朋黨論》實為支持慶歷新政。
(宋史連載123)歐陽修的《朋黨論》實為支持慶歷新政。范仲淹還是那個透明純粹的范仲淹,他未加思索,張口答到:“我在主持西北邊防的時...
心憂天下范仲淹傳之十三:范仲淹被罷免后諸事
心憂天下范仲淹傳之十三:范仲淹被罷免后諸事。康定初,監察御史劉元瑜經常說:“范仲淹沒有過錯而被罷免,現在既復職為天章閣待制,宜在皇上左右。尹洙、余靖、歐陽修,皆因受朋黨的牽連受到斥逐,這...
每日一題: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時范文正公知開封府每進見輒論時政得失宰相惡之斥守饒州公見諫官高若訥若訥詆誚范公以為當黜 公為書責之,坐貶峽州夷陵令。自是朋黨之論...
宋九朝編年備要 卷十二
時仲淹疑契丹入冦欲大發兵為備杜衍謂契丹必不來兵不可妄出仲淹爭議上前詆衍語甚切仲淹嘗以父事衍衍不以為恨既退仲淹猶力爭韓琦曰若爾則琦當請行不須朝廷一人一騎仲淹怒再求對首奏琦語然兵卒不發仲淹亦...
清平樂:老成持重的韓琦,也曾有過魄力,一天之內搞掉4個宰執
清平樂:老成持重的韓琦,也曾有過魄力,一天之內搞掉4個宰執。熱播劇《清平樂》中,出現了一個與仁宗幼年相見,被仁宗看中并一直倚重的...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