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發熱不退用小柴胡湯,寒熱錯雜之胃痛用半夏瀉心湯,失眠困擾時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小建中湯調理小兒脾胃虛弱,產后血虛更是把當歸生姜羊肉湯引入藥膳食譜當中,這些驗方早以深入民心。 再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芍藥甘草湯在《傷寒論》中治療“腳攣急”,其起效快,說服藥后“其腳即伸”。后世沿用,屢有驗證。其中小建中湯中含芍藥甘草,專 治腹中痛,仲景說的“腹中痛”“急痛”,也就是痙攣性腹痛,許多不明原因的臍腹部疼痛,亦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或小建中湯治療。 大柴胡湯為古代治療宿食病專方,有止痛、除脹、通便、降逆、清熱的功效,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滿痛為特征的疾病治療和濕熱性體質的調理,可應用于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反流性胃炎、脂肪肝、高脂血癥等,同時對于濕熱內蘊的肥胖患者還有減肥之功效。 經方可以給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巧用經方可治百病。推廣普及一些安全有效的經方,可以回歸大眾,真正服務于大眾。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其中的奧妙亟待我們去挖掘、傳承、發揚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