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李子和《荒野獵人》刷了一整天屏了吧…… 不過跟著激動了半天,這部大熱影片的英文名The Revenant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能說的上來嗎? 別慌,答不上來算你正常發揮。因為外國人民也不懂…… 看看國外網站上這些科普貼…… ↑話說起來,Revenant到底啥意思?
所以歪果仁看到這個片名,和我們剛知道《羋月傳》、《甄嬛傳》時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電影制片方也很清楚這個單詞的冷僻程度,在最早發行的海報上,連注釋都寫上了…… ↑Revenant (n. One who has returned, as if from the dead. 名詞。歸來的人,仿佛起死回生。) 所以,雖然翻譯成《荒野獵人》,The Revenant真的和獵人一點關系也沒有…… 根據牛津詞典解釋: ['rev(?)n?nt] A person who has returned, especially supposedly from the dead. 歸來的人,尤其一個被視作已經過世的人。 換句話說,如果你家大姑從西班牙旅游回來,你大概不會開心地招呼她: “Hey, you revenant!” 嗨,你這歸來的亡靈! 但如果你過世多年的大伯突然出現在家庭聚會上,醉醺醺地開始唱阿黛爾的“hello from the other side”,那么這時候,你就可以說, “Hey everyone, check out that revenant!” 同志們快看,那有一個從陰曹地府回來的亡魂! 所以這個詞和僵尸(zombie)、狼人(werewolf)、吸血鬼(vampire)類似,本質上都和超自然(supernatural)世界有關聯。 這部電影把小李子的角色塑造成一個“revenant”,也就把他歸類于以上這些不死而危險的物種,從未知而晦暗的時空而來,回到人世間游蕩。 看過電影的人大概知道,The Revenant講述的是19世紀一個踏入蒙大拿和南達科達地區的拓荒者Hugh Glass先被熊蹂躪到半死,又被同伴暗算到大半死,最后憑借驚人毅力,完成死里逃生,歸來復仇的逆襲。 結合這樣的劇情,這個題目竟如此貼切。 反觀中文譯名,《荒野獵人》,則有些跑題了,只交代了一個風景一個職業,毫無原片名的精髓。 那么再看看港臺的版本: 臺灣版的“神鬼獵人”,一邊讓人吐槽,怎么又是“神鬼”(是的,灣灣人民喜歡把各種好萊塢片子翻譯成“神鬼XX”),一邊不得不肯定,“神鬼”二字多少把握住了這個詞的本義。 香港版則是《復仇勇者》,好歹符合影片中心思想,但也沒有體現出revenant這個詞的含義。 既然說到這里,那我們來看看外國影片名翻譯的幾種方法: 一般情況下用于以人名、地名或反映該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電影。 如“Brooklyn”《布魯克林》, “Carol”《卡羅爾》…… 即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從詞匯到語法結構、句子形式,大體上不作改變。 如“Room”《房間》、“The Danish Girl”《丹麥女孩》等。 即保持原文內容, 不保持原文形式。有時電影片名過分直譯會讓人覺得難懂,無法引起觀看欲望,,但通過增詞或擴展手段來處理則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Sherlock”《神探夏洛克》,“The Martian”《火星救援》等。 即將音譯、直譯、意譯等多種形式融為一體, 這是影片名翻譯中的常用方法。 如“Speed”《生死時速》,“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廊橋遺夢》、“The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即在直譯、意譯均不能體現影片內容的情況下,譯者以影片為基礎,另立譯名。 如“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Inception”《盜夢空間》…… 最后咱們看看被網友們廣泛吐槽的一些電影譯名。 ▌XX總動員 外國網友吐槽最多的中文譯名之一就是皮克斯系列的“XX總動員”,他們直接理解為“general mobilization”。 《玩具總動員》 – Toy Story(直譯,玩具的故事) 《超人總動員》 – The Incredibles(直譯,不可思議的一群人) 《海底總動員》 – Finding Nemo(直譯,尋找尼莫) 《美食總動員》 – Ratatouille(直譯,蔬菜雜燴) 《機器人總動員》 – WALL-E(直譯,瓦力) ▌神鬼XX 上文也說過了,臺灣人民翻譯電影名愛用“神鬼”二字,來感受一下…… 《神鬼傳奇》- The Mummy(《木乃伊》) 《神鬼奇航》-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 《神鬼認證》- The Bourne Identity(《諜影重重》) 《神鬼戰士》- Gladiator(《角斗士》) 《神鬼交鋒》- Catch Me If You Can(《逍遙法外》) 《神鬼無間》- The Departed(《無間行者》) 《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小李子的《飛行者》) ▌王牌XX 電影的中譯名也喜歡“王牌”這個詞。金·凱瑞有名的喜劇《神探飛機頭》(Ace Ventura: Pet Detective),就有個譯名叫《王牌威寵》,然后似乎所有金·凱瑞的電影都被冠以“王牌”(Ace),外國網友幾乎錯覺這個詞是傻乎乎的喜劇片(silly comedy)的代名詞。 《王牌大騙子》 – Liar Liar (《大話王》) 《王牌天神》– Bruce Almighty(《冒牌天神》) 《王牌大賤諜》– Austin Powers 《王牌播音員》 – Anchorman: The Legend of Ron Burgundy 其他一些比較不知所云的翻譯: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臺灣譯名《刺激1995》,貌似因為那兩年灣灣帶“刺激”兩字的片子都大賣了,所以出現各種“刺激xx”的譯名。 《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港譯《幻海奇緣》,腦洞真大。 還有各種伊莉莎白泰勒的片子,比如, 《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玉女神駒》(National Velvet) 《禁房情變》(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春風無限恨》(The Sandpiper)…… 《朱門巧婦》(《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 全都翻得和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武俠艷情片一個味道…… 當然,最絕的,還得屬香港翻譯的《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爆款熱文推薦 (編輯:左卓) 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 (ID:chinadaily_mobile) 為您的英語保鮮 長按可關注本微信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