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或案例】
陽陽媽媽:陽陽吃飯一直都很棒。昨天是陽陽5周歲生日,晚上我們準備了他喜歡吃的魚、蝦、湯圓,爺爺還給陽陽買了個大蛋糕,陽陽吃得可開心了??勺蛲韰s翻來覆去一夜沒怎么睡,肚子脹得鼓鼓,屁打得咚咚響,還有口臭,我讓他去拉臭臭,他又說沒有臭臭。整得我也一夜沒怎么睡,這可怎么辦呀?
彤彤媽媽:瘦瘦的彤彤胃口一向不好,已經4歲半了,每頓飯菜加起來一小碗也吃不了,問題是她還經常喊肚子痛。我一看,肚子圓嚕嚕的?,F在這孩子一天到晚不吃東西,卻只愛喝牛奶或水,個子矮、肉肉少、又肚子脹。您看這情況能推拿嗎?
【廖教授支招】 陽陽和彤彤都積食了。積食的發生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急性發生,即明顯與某餐、某頓傷食有關。另一種沒有明顯誘因,是逐漸積累發生的。
不管哪種原因造成積食,都表現為胃腸道內堆積了過量的未被消化的食物或食物殘渣。
有了積食,肚子當然就不舒服了。會產生腹脹、腹痛、腸鳴、口臭、夜臥不安等癥狀。這是陽陽和彤彤共同的表現。
一旦積食形成,胃腸不能很好的排空。脾胃長期處于過度負擔之中,久而久之,脾胃的功能就會受損。脾胃就會虛弱。就會出現如彤彤的消瘦、無力、個子矮、水喝得多等情況。形成一種既有積食之實,又有脾胃之虛的狀態。這種狀態就不單是積食了,病名應該叫“積滯”或“疳積”了 積食了,傷脾胃。脾胃傷,功能差,更容易積食。二者形成惡性循環。這是積滯比單純積食更難治療的根本原因。
這個時候還只影響到脾胃,只是消瘦。由于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損傷沒有得到及時調理,最終就會影響小孩子的生長與發育,會影響到其它臟腑。如影響到肝會急躁易怒、視物不清,影響到心會睡眠不佳,影響到肺會聲音嘶啞和咳嗽,影響到腎會出現頭發稀疏和身材矮小等。
中醫稱這種病叫“疳積”?!梆帷敝赶葜?,干癟之干;指口干之干,干渴也。疳和干諧音??!“積”就是積食,泛指食物、氣體、大便等的堆積不行。
引起疳積的具體原因有某餐吃得太多,吃得太好,化不了。有先天脾胃弱,有運動較少,有長期大便不通,還有長期運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調,脹道內產氣太多等。
既然積滯是過多的食物或殘渣,或過多的氣體、大便等停留在胃腸道。同時又存在脾胃的虛弱,甚至因脾胃的虛弱而影響到孩子的生長與發育。所以,治療的重點既要化積導滯,疏通氣機,又要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的化生。
【經驗處方】 健脾、清胃、掐板門及四橫紋、神闕、腹部操作、捏脊、七節骨操作。
手法力度輕重適宜,操作時間為30分鐘分鐘左右。
可每天同一時間操作每個穴位的全套手法。也可早晨操作補法,晚上操作瀉法。
非一日之功。應該長期堅持。
時刻關注孩子身高體重和飯量的變化。這是判斷是否有效的關鍵指標。
加強營養,少食多餐,適當戶外戶外活動。
【加減】 脾虛為主病程長,身體發育差,見形體消瘦、倦怠乏力、少食、長期腹瀉。重點補脾,加揉足三里、摩中脘。
積食為主病程短,以腹脹、腹痛、口臭、睡眠煩躁為特點。重點捏積、清胃,加清大腸、退下六腑。
【推拿及其定位】 補法 健脾:脾經位于拇指羅紋面。以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推3分鐘。力度稍重,剛好帶動皮下組織即可。
神闕:肚臍眼。以拇指指腹輕摩半分鐘,點按10次,3揉1振2分鐘。
腹部操作:分推腹陰陽、逆時針摩腹、揉腹、手掌揉3振1、從上至下按腹,共操作6分鐘。
捏脊:3遍。
上七節骨法:向上方向分別推、揉、叩、振、擦3分鐘。
瀉法: 清胃:胃經位于第一掌骨橈側緣,從上至下(近心端到離心端)單方向推3分鐘。力度較重,帶動皮下組織為宜。
捏擠板門及四橫紋:板門位于手掌大魚際平面中央。四橫紋位于食、中、無名和小指的第二指間關節紋路。一手掐住板門固定,另一手拇指與食指相對逐一揉掐四橫紋。多揉3掐1。操作3-5遍。
神闕:強力振顫,以小兒最大忍受度范圍,半分鐘。后一手五指抓拿起臍部皮膚向上提,3次左右。
腹部操作:蕩腹、挪腹、抱肚法、順時針摩腹。共操作3分鐘。
捏脊:同補法。
下七節骨法:同補法,但方向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