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是養元氣育真氣之所,并非發力之所。氣沉到了我們身體的下丹田,只是我們修煉內功開始的一小步,真要做到“以意導氣,以氣行身”還要有幾個艱難的階段。首先要將下丹田的真氣進入身體的督脈,這個也的相當麻煩的,最費勁的,有一部人練功一生也是在氣沉丹田的階段。一是方法不得當,二是身體的原因,三是耐心不夠,只有我們身體的真氣,沖開下丹田來到督脈,才真正的體會到了真氣在身體經絡里上上下下竄動的感覺,再過三關也就時間問題的了,過了三關也就達到了任督循環,也就是我們大家說的小周天運轉,小周天運轉后也就達到了道家講的“坎離相交,陰陽倒置,水火既濟”。隨著練功的時間我們身體中的“奇經八脈,十二經絡”逐步地就慢慢的全部打開,一吸氣到上丹田,再由任脈到會陰,從會陰分兩股從我們人腿的內側到腳的涌泉穴,一呼氣再由涌泉穴分兩股經過大腿外側到會陰穴來到督脈,再到上丹田著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周天,此時就達到了“以意導氣,以氣行身”境界。 我們說的最難沖開的就是我們的會陰穴,(會陰穴有大雪山之說)。也是三江口(督脈任脈沖脈交匯地)打開這個會陰穴光靠動功是相當艱難的,拳經上說“靜中之動謂之真動”“靜”主要是鍛煉身體內部,疏通經絡,氣血疏通,內動外靜的功法,靜功按姿勢分為樁功,坐功,練形意拳還是以樁功為宜。靜功在稱呼上各家有不同的叫法,如道家周天功法、佛家禪定功法、儒家靜坐功法其結果是一樣的。 郭云深先生講“丹道與拳術并行不悖。故形意拳術,非粗率之武藝。余恐后來,練形意拳術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氣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陽之氣,故發明形意拳術之道,只此神、氣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論拳術之詳情”。 這里的“丹道”就說的是道家的“周天功”也就是告知我們習武之人先要明白道家的丹道之說,后在研習拳術也。 |
|
來自: 昵稱303505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