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阜市境內,有一片故城城址略成扁方形,它歷經三千余年的風雨,其部分外郭城垣至今猶殘存在地面上,史稱“魯國故城”。它是周代魯國都城和西漢魯王封國的都城遺址。說起魯國故城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與魯國第一代國君伯禽有著莫大的關系。 伯禽,姬姓,西周初期宰輔周公旦的長子,周文王的孫子,字伯禽,亦稱“禽父”。自幼受父親周公的影響,伯禽形成了寬厚孝悌的品德和剛正不阿的性格。周成王剛剛即位時,周公為了把成王教化成一位“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的明君,特意把兒子伯禽叫來陪伴成王。每當成王有了過錯,周公便把伯禽痛打一頓。這樣,成王雖然沒有受到責罰,但比責罰還難受,因而更加用功學習。后來,成王果然成為了一位謙恭的天子。這就是《禮記·文王世子》中記載的“抗世子法”。 早在周武王滅商后,武王封周公旦于河南魯山一帶。不幸的是,周公還未來得及就封,武王在鎬京暴病而亡,他的長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周公為輔佐成王,穩定周王室政權,不能親自就封,便由他的長子伯禽代為就封。周公東征勝利后,又把商奄舊地直接納入周王室的統治范圍,為魯公伯禽管轄。 據史書記載,早在受封魯國之前,伯禽在周王室已經有所作為,曾任王室的大祝之官,即掌管祭祀告神的贊辭。周公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有利的執政環境,更為了把魯國變成周王室東方的屏障,親自卜定了魯都的城址,進行了仔細籌劃,之后結合魯地地形,展開了全面建設。整個都城規模宏大,布局考究,令人驚嘆。同時,因周公的功績,成王下令將奄國和徐氏、條氏、蕭氏、索氏、長勺氏等殷民六族賜給伯禽,并賜給他許多文化典籍和寶器儀仗,讓他在奄地曲阜營建魯國。這為“禮樂文化”在魯國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臨行前,周公生怕兒子年輕有閃失,便叫來跟隨自己多年的老管家金人,親筆在其背上書寫了銘文。并囑咐金人要經常站在伯禽前面,背對伯禽,讓伯禽隨時觀看,以免忘記自己的訓誡,這就是著名的“金人銘”。銘文日: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患,其禍將大。 勿謂無殘,其禍將然。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綱羅。毫末不扎,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疆梁者不得其終,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于此。江海雖左,長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 而能下人。戒之哉! 不僅如此,周公還再三告誡說:“我作為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地位與天下眾人相比也不能算低了,但我為人做事仍然要時刻小心謹慎。我洗一次頭,常常要好幾次握著頭發去接見我要見的人;吃一頓飯,往往還沒來得及下咽便要去見賢士。就是這樣,還害怕遺漏、慢待了天下的賢士。你現在到魯國去當一國之君,千萬記住我的教誨,切不可傲慢無禮。”聽完父親的教誨.伯禽頓首流涕,應諾而去。 到了魯國后,伯禽時刻謹記父親的教誨,勵精圖治。金人對周公也是忠心耿耿,到魯國后,時時陪伴在伯禽身邊,背對伯禽,讓他隨時觀看周公的訓誡。在伯禽的精心治理下,魯國逐漸富庶、強盛起來。不久,徐戎、淮夷和南方的熊盈以及商紂王的大將蜚蠊( lian)發動暴亂,同時夾擊魯國。伯禽迅速果斷地在費地組織各小國軍隊與叛軍進行了殊死搏斗。為嚴明軍紀,伯禽作《費誓》以明律令。他說,甲胄要裝備齊全、完整,車馬要齊備、精干,如有違犯將軍法從事。在全體將士的努力下,戰爭很快進入僵持階段。經過兩年的奮戰,終于打敗了敵軍,安定了魯國。 伯禽就封魯國三年之后,向周公匯報政績。周公見到兒子伯禽,問道:“禽呀,為什么這么晚才來報政呢?”伯禽回答說:“我變革當地的風俗,廢除當地的禮儀,喪事要過三年才能除服,所以匯報來晚了。”伯禽雖做了魯國國君,但一直謹記著父親的教誨。因為政事繁多,不能回京師看望父親,便在城中用土筑了一個高臺,按時登上去西望,以寄托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這個土臺就是一直保留至今的“伯禽望父臺”。周公卒后,又為其在魯國修建了太廟,以紀念、歌頌、祭祀父親,這就是延續至今的周公廟。 伯禽在位46年,奠定了魯國的政治、經濟基礎,開拓了魯國疆域,確實起到了“大啟爾宇,為周室輔”的作用。其父親周公在金人背上的銘文訓誡也廣為流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連孔子也對其推崇至極。漢劉向《說苑·敬慎篇》日:“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名其背日。”《孔子家語·觀周》所載與此大致相同。 據學者考證,《金人銘》即為《黃帝銘》六篇之一,以《金 人銘》對照《老子》,頗有相通之處。縱觀通篇內容,就是強調少言慎言,韜光養晦,其實這與孔子的思想也很相通。孔子主張“敏于事而訥于言”,痛斥“巧言令色”之徒。孔子弟子子張問做官之道,孔子教導他“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可見,金人背銘對孔子影響之深。 后世為了紀念周公對兒子伯禽的教誨和殷切期望,把銘文刻成了石碑,人稱“金人銘”石碑。此碑現存于周公廟元圣殿甬道一側,石碑高約2米,寬約0.5米,飽經歲月的碑身已布滿了時間的裂隙,文字雖斑駁難認,但仍能依稀看出其字跡工整、端正大方的隸書筆跡。 自伯禽及其以后數代魯君,他們潛心經營魯國都城的建設,使魯國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一度在諸侯國中遙遙領先,成為姬姓“宗邦”、諸侯“望國”。周王迎娶王后或出嫁女兒時,都是由魯國族人前來主持。一些像杞國、小邾國等原有的小方國也相繼來朝。淮夷被征服后,也不斷前來進獻貢品,與魯友好。魯人曾自豪地宣稱,淮夷覺悟之后,前來贈送的珍寶無數。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魯國都城的等級和形態也最接近周王朝都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