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了三天了,懶得上班吧? (又被戳中內心了有木有)
聽毛豆媽給你們講個故事唄? 挺好玩, 而且聽完你的三觀說不定會碎一遍。
清明節我帶毛豆去公園玩, 最受歡迎的玩具是秋千 我們到的時候,前面還有兩個孩子在玩, 于是我對眼巴巴的毛豆說:
要遵守規則哦, 這樣大家都可以愉快的玩耍。
我們等了半個小時,終于輪到吾兒了。 他興奮的翻身而上,各種花式玩法。
這時候來了一個兩歲出頭的小姑娘, 一看秋千眼睛就亮了, 哭鬧著一定要往秋千上爬。
諸位媽媽,先問一下, 如果是你們你會怎么做?
我知道 很多父母可能會這樣勸孩子:
“你看小妹妹都哭了, 你下來讓給別人吧!”
然后不顧孩子的委屈、不平, 把孩子抱下來,讓給哭鬧的人。
哭鬧孩子的父母再客套客套, “唉呀真不好意思 你看我這孩子這么不懂事” (哎呦喂,你既然明知道孩子不懂事!) 直接把自己的孩子抱上去玩了。
到毛豆媽這里,是行不通的。 我輕啟朱唇, 微微一笑, 說“不行的哦,萌妹砸” 等哥哥玩完了你再玩。”
小姑娘的媽媽臉就綠了。 在場群眾也愣住了。 他們是第一次看見拒絕別人這么實誠的人吧~
我不想親身示范虛偽的人間大愛, 也不想讓小姑娘有這個觀念 ▼ “只要我想要的東西, 我不遵守秩序,撒潑打滾是會得到的”。
▼ 作為一個“臉皮厚到沒邊”的媽媽, 我毅然替毛豆頂住了壓力, 讓他在秋千上玩夠十五分鐘, 讓他知道: 遵守規則的孩子,有好報。 不守規則的孩子,必須等。
作為傳統家庭長大的我來說, 太知道被強迫謙讓的感受了 讓孩子難受的并不是不能玩玩具 而是明明遵守了規則, 卻還是不能玩的不公平感!
自己好好排隊卻不能玩, 他人破壞規則卻如愿以償, 我想問問大家: 這究竟教會了孩子什么?
當孩子覺得四下無人就可以闖紅燈時, 當孩子可以占便宜無人發覺時, 當他發現別的小朋友不守規矩反而吃的開時, 誰還會遵守規則呢?
再給大家講個“洗腦毀童年”的故事 ▼ “孔融讓梨”
我爸是這樣告訴我的: 孔融面對欲望時, 他毅然拿了最小的梨,把大梨讓給了兄長和小弟, 這就叫為人謙讓。 閨女你要學著點兒!
我聽了驚呆了好嗎? 如果讓梨給弟弟是對的, 那么孔融的哥哥怎么不把大梨讓給他呢? 孔融這么傻,心里不憋屈嗎?
我爸的三觀估計也碎成渣了: 但他的教育只讓他服從, 沒有讓他學會思辨: 他只好惶惶然無力道: 反正謙讓就是美德, 你不聽我的,長大肯定沒出息!
我卻從此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是: 中國人要孩子學會的美德, 大多是邏輯上經不起推敲的人情世故。
第二是: 想吃個梨都TM這么費勁, 我長大了一定要掙錢自己買梨吃! 為什么中國人喜歡插隊、開車占應急車道? 因為中國人更講“人情”,而不是社會契約。
所謂“人情”, 就是那些沒有經過理性檢驗、似是而非、甚至互相沖突的“美德”。
為什么孔融讓梨給弟弟, 他哥哥卻理所當然收下孔融的梨? 為什么做姐姐的, 就要把好吃的讓給弟弟? 為什么主人就要忽視自己權利, 把玩具讓給做客的小朋友? 為什么小朋友哭了, 乖乖排隊的孩子就要把秋千讓他先玩?
因為“我弱我有理”? 因為“你大你要讓”?
如果哭鬧就可以不用排隊, 如果遵守契約的孩子沒有獎勵, 如果違反規則的孩子卻能占便宜 …… 那么守規則的孩子也不能堅持太久, 因為實在是太吃虧了!
如果你也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 那么就把今天的故事當成 ▼ 對“謙讓美德”的一記心靈耳光吧!
教會孩子謙讓,要在規則公平的基礎上!
經不起理性推敲的“謙讓”, 只會讓遵守規則的孩子受傷, 讓以哭鬧要挾別人的孩子得逞。 對孩子無益, 對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無益。 不管那天眾目睽睽的情境發生幾次, 我都會“厚著臉皮”讓我遵守規則的孩子繼續玩,
對不起,我不會讓孩子謙讓! 我唯一會讓步的,只有規則二字! - 今天互動 - 你遇到這種情況, 會讓孩子謙讓嗎?
我是把幼兒心理講的很好玩的毛豆媽, 喜歡就轉發唄。 ▼ 想了解人際交往,戳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該不該讓他打回去? 想了解選幼兒園,戳想給孩子選個好幼兒園?要避開這八個坑! 孩子總是發脾氣,戳你孩子愛發脾氣?這里有一份養殖說明書 毛豆媽,北師大教育碩士,通曉嬰幼兒心理,孩子的性格情商培養,真實逗比的鄰家媽媽! 關注后有更多好文章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