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問道:“您看我怎么樣?”孔子答道:“你象個器皿。”子貢問:“是什么器皿呢?”孔子回答說:“是宗廟里盛黍稷的禮器瑚璉吧。” 孔子說過“君子不器”,所以他說子貢“器也”,就可以理解為他不認為子貢稱得上“君子”。而瑚璉是宗廟祭祀中貴重華美的器具,所以就可以理解為孔子對子貢還是比較“器重”的。 從歷史記載中看,子貢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做生意很厲害,成了富豪,而且在諸侯之中游說也非常成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說到一件很有傳奇性的事:齊國要伐魯,于是子貢游說了齊、吳、越、晉四國,結果是“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破越。 那么,這么重要的一個弟子,孔子真認為他稱不上君子嗎?其實,讀《論語》也可以輕松地讀!《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言行,每章的語境不同,不必強行按照嚴格的邏輯去理解整部論語。所以,這章可以看作是師生之間輕松的聊天,不一定要理解為“孔子認為子貢稱不上君子”。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