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素文 ⊙編輯:精誠君 在兒科門診,至少有一半咳嗽的患兒是因食積內熱所致。飲食不節、喂養不當、饑飽無度,或家長放縱小兒過食辛辣煎炸、肥甘厚膩、生冷寒涼之品及難以消化的食物,或平素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為主食,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而形成食積。而停留于胃腸的食積,又成為新的致病因素,可誘發多種小兒疾病。臨床上由食積化熱引發的咳嗽日漸增多(包括支氣管炎、肺炎)。 食積咳嗽為兒科常見病,一般起病緩、病程長,除咳嗽外,多兼食積郁熱的表現,且多數患兒先有食積表現,后發咳嗽。其咳嗽每于進食或感受外邪后發作,以夜間或黎明為主;喉中痰多且吐黃痰,多伴有食積癥狀,如腹脹、不思飲食、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紅、舌苔厚膩等。 中醫認為,食積咳嗽屬肺、胃二經,臨床上當肺脾并治,以消食化積行氣、宣肺止咳化痰,可中藥內服,同時結合捏脊、扎四縫、穴位敷貼、刮痧等外治療法。我們經過多年的研究與總結,根據小兒脾常不足的理論和小兒稚陰稚陽、皮膚嬌嫩、感觸靈敏、易于接受外界經氣刺激的生理特點,在臨床中總結了一套針對小兒的推拿手法,從而促進脾胃臟腑功能的恢復以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捏脊療法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捏拿運動,達到調整陰陽,使食欲好轉,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純喝「┡P位,袒露背部。家長自尾端長強穴開始向上推捏至大椎穴,采用“捏三提一”法,反復操作3~4遍,隔日一次,三次為一療程。輕者自愈,重者可延長療程。捏脊療法配合提腎腧、肺腧、風門等穴位,治療食積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效果明顯。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健康報》。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微信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