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東京都墨田區某個棒球場的邊上,設置了災害時用的簡易廁所。洋式2間,和式8間。為什么要設置洋式廁所?因為考慮到老年人蹲不下來的苦。
在電線桿上,張貼布告,這所駒場小學被規定為災害發生時的地域避難所。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 這是小編2015年4月5日去東京防災館拍攝的照片。逼真、生動、有趣,它給參觀者一個心理緩沖,災害的恐懼并不可怕。 這是館內陸震體驗一角,用模擬的震級,體驗人的感受。建筑物在搖晃,轟然倒塌的瞬間,都很逼真。 老資格的消防隊員在講解如何從濃煙中逃生。 避難路線圖,每幢大樓的每個層面都有清晰的標明。 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公司內部,都會在最顯眼處放置教你如何急救、心肺復蘇法、從人口呼吸到AED裝置的使用。 公司內部及公共樓道內都會放有防災物品,其中有可保存五年的食品,隨手可得。還有頭盔,當開始晃動,第一時間可以取出它,或許真能救命。 向東京都市民免費發放的黃書——《東京防災》 遇上地震與大火,使用“特別避難樓梯”,這扇厚厚的鐵門是覺得防火的。 災害時,到處都是避難所,學校、公園、超市、公民館建筑都是最堅固的。一般地圖上也都標有避難場所。 再小的料理店都有避難器具的標示,并且懸掛在最醒目處。 只要是2樓以上的公寓陽臺,都有一個鐵蓋狀的避難器具,一旦發生火災等災害,打開蓋子,放下繩梯,就可以逃生至樓下人家的陽臺上。 在日本,公寓的陽臺上都用一塊板與鄰居相隔,間隔板上總會醒目寫上:遇上緊急事態,擊破這塊板可到鄰屋避難,請不要在板下堆積貨物。 地鐵過道內,都會張貼防災海報。這張是當遇上震度為6級以上大地震時,教你如何行動。 每個車站都有AED心臟復蘇裝置,而且都寫明了電池的壽命。 每一輛出租車上都會備有防災用品,并在車身上標示。是啊,萬一地震襲來,困在車內,該如何好呢?至少要有水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