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日本人怎樣面對地震災害

     六谷齋 2016-04-26

    我的日本避難所生活

    抵達熊本,是從佐賀輾轉過去的,因為熊本機場已經因為地震而關閉。4月16日,凌晨1點25分,熊本發生里氏6.5級地震,按照日本的標準,震度為7。一個不眠之夜后,我們到了熊本,立刻感受到一波一波的余震。準確地說,采訪組的車還沒進入熊本,在福岡一帶,我們就已經體驗了幾次余震。在一個不知名的田園風光的小村莊,當地的防災廣播,正大音量地、一遍又一遍地廣播著:“地震緊急快報,地震即將發生,請注意安全。”

    在震中益城町,就是我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景象:地表巨大的裂縫,寸段的橋梁,倒塌的房屋突兀地橫在馬路中間,寺廟神社只剩下屋檐,散亂在地上的煤氣罐。地震專家說,在日本地震勘測史上,第一次出現同一個地點,接連兩次被震度7襲擊的情形,而震源在波狀變化,這是地震史上的未知領域。截至25日,余震已經超過900次。

    然而,這樣大的一次地震,除了益城町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在熊本市,雖有大量房屋倒塌,但受災規模遠遠低于筆者想象。截至4月25日,熊本因地震遇難的人數為36人。這和日本人強烈的防災意識、建筑防震功能密切相關。

    做完了午夜最后一次直播連線,余震太多,在不影響災民的前提下,有生第一次體驗了日本的避難所。那是一個小學的體育館,老人很多,人人表情疲憊,但出乎想象,所有人都很安靜,并不嘈雜,偶爾有人小聲交談。

    “這兒都是剩下的,你們隨便用”,一位衣服上印著“自主防災俱樂部”的老爺爺——那是地區居民自動組成的志愿者組織,指著地上的硬板紙給我們看。沒費什么功夫,我就用準備好的膠帶粘好了一張硬板紙,是啊,在災區,不用睡在水泥地上,已經算奢侈。

    那是4月16日的夜里,震度5以上的余震發生了4次,手機響起緊急地震快報,余震夾雜著建筑物瑟瑟搖晃的響聲,黑暗中有人不停喊:“好可怕,好可怕啊!” 我找到一個門邊空著的風口,鋪下了我的硬板紙,又冷、余震又多,根本睡不著。

    避難所里的收音機一直開著,播音員用低沉的聲音不停地更新著災情。一個20幾歲的小伙子,半夜一直直挺挺地坐在窗前,早晨起來,看到他還保持著那個姿勢坐著。一位老奶奶,半夜起來,跪在地上,念念有詞地祈禱,不知是不是遭遇了失去親人的不幸。避難所外面露天的水泥地上,一位年輕的媽媽懷抱著嬰兒,在寒風中無助地走來走去,我看見她瑟瑟發抖,這么冷,但“怕在里面,嬰兒哭鬧會影響到別人”。

    半夜,那位自主防災俱樂部的老爺爺走進來,大聲宣布廁所的使用方法——沒有水,每個人要自己提水桶打雨水來沖洗,老爺爺問,都聽明白了嗎?災民們大聲回應,明白了,沒有人有異議。老爺爺看起來也很疲憊,后來才知道,他已經兩天沒睡覺了,“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啊”。

    避難所廁所的干凈程度讓人震驚。幾只拖鞋,整齊地擺在入口處,雖然要一桶一桶打水來沖洗,但沒有異味,沒有污穢物,人人都按照規定,先自己打水放到水箱里。而水桶里的水,一直都是滿的,不知道是什么好心人,在不停地從游泳池里運過來。

    凌晨,我起來準備連線的時候,已經有差不多十幾位當地的老奶奶,同樣身穿“自主防災俱樂部”的制服,在外面準備給災民分發早餐了。“4升米都是我們自己湊的,早晨5點開始,做了200多個飯團。”“市里沒有救援物資來嗎?”“沒有,這時候只能靠我們自己啊。”老奶奶拿了熱飯團,非要塞給我,但我堅決拒絕了,因為媒體人不是災民,是不能拿救援物資的。

    雖然現在已有大量的救援物資涌向災區,甚至有些避難所因為食物過期不得不扔掉大量飯團、面包,但實際上,在4月16日、17日,其實很多避難所,都沒有水、沒有食物。

    “我們的儲備水已經用掉一半,政府的物資什么時候運到,還根本不知道”——在熊本市五福小學,16日傍晚,校長蓮本恒知,聲音沙啞地對我說。看樣子,他已經很久沒休息了,“但我相信,政府是不會不管災民的”,他又加了一句。同樣也是災民的小學的家長們,自動組成志愿者,正忙著把飯菜發放給災民。“我排隊排了很久,但只拿到了這么一點點食物”,一位婦女失望地說,“但沒辦法,現在情況如此,每個人都得忍受”。

    住在避難所的第二晚,我看到老奶奶們在切面包,原來是政府物資到了,不過只有250個面包,完全不夠1000人食用。于是,他們只能把每片面包切成5塊,每人只能分得一塊而已。看到那一幕,就更加痛切地感到,政府呼吁民眾每人要準備3天防災食物,真的很重要。

    而規模大的避難所,因為受到媒體關注,情形就好得多,大量物資從全國各地運來。益城町的綜合體育館,容納了至少1500名災民,物資堆成小山,卻沒有足夠的人手分發。到了發放晚餐的時間,有沙拉、意粉、炒面、飯團,種類豐富,近千名災民排隊,隊伍拐了好幾個彎,但沒人吵鬧、喧嘩、插隊,都很安靜。一位坐輪椅的女子,不能去排隊,躲在一旁默默地看著,有個不相識的男子飛奔過來,塞給她一盒三明治,我看見,那女子感動得快哭了。

    “雖然睡在這里全身酸痛,但總比露宿街頭好”,一位91歲的老人無奈地說。不遠處,紅十字會的醫療小組,正為災民提供咨詢。一位員工正在仔細地低頭整理災民的病歷,手寫的假名排列,“雖然只是臨時的,但萬一哪位災民,還會第二次來咨詢,有了病歷記載,我們就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方案”。

    避難所門口,停著兩輛救護車,隨時待命。遠處,是從大分縣開來的藥劑師志愿者的卡車,災民們需要的藥物,他們就在那兒直接給開藥,不需要醫療保險證,只要報上姓名,藥物全部免費。“道路斷了,很多藥送不過來,現在很多藥都不夠用”,藥劑師焦急地說。卡車的門上,貼著詳細的聯絡事項和規則。

    在益城町,遇到一組愛知縣的救援隊。他們在一棟倒塌的房子前停下,突然撐開了毛毯,我趕快叫攝影師開機,以為會有生還者,這時候一位警察告訴我:“這里已經搜過了,沒有生存者,用毛毯,是為了清理瓦礫時,不讓灰塵濺到馬路上。”

    想起電視里看到的那個畫面,一個8個月大的嬰兒,在14日地震發生6小時后獲救的畫面:搜救人員用毛毯小心翼翼地包住嬰兒,經過幾個人把嬰兒遞出來,這邊接的醫療人員,也是雙手捧著一塊白色的毛巾,更加小心翼翼地雙手接過。在現場,我看到,無論是自衛隊員遞飯團給災民,還是志愿者送水給災民,就算在災害過后的非常時期,也一定都是雙手遞過,無論對方是普通人,還是災民,亦或是官員,每個人都是同樣被尊重的。這就是災民的尊嚴。


    林楚方 : 日本災區志愿者是怎么工作的(上)

    2011年4月16日,也就是日本海嘯地震過后一個月,我和王小山去了趟日本災區,親歷了日本人的災后重建,那是一次讓我震撼的旅行。我們和一組志愿者一起行動,這組志愿者的任務是給災民“泡腳”,這讓我很奇怪,都什么時候了!還想足浴的事?

    4月18號上午謎底揭曉,在“泡腳志愿者”培訓會上,講師告訴大家:“大部分災民一個月都洗不了一次澡,你們給他們泡腳,對他們來說是次享受,能讓他們放松。而且肌膚接觸最容易讓陌生人之間產生信任,只要信任你們,就會告訴你他們需要什么,你們晚上回來再把這些告訴班長,班長匯總后告訴組長,組長匯總后告訴給組織者,組織者匯總后告訴志愿者中心,志愿者中心再根據這些需要安排新志愿者……”

    志愿者做的這一切,除了為了災民舒服外,還要帶回災民的需求。當地朋友說,日本很少有異性按摩。但這次給災民泡腳,卻要異性服務異性,目的是要讓被服務的人舒服,舒服就能講真心話。講師特別解釋:“不用擔心發生戀愛,都是老頭老太太。”

    當地朋友還告訴我們,這個講師很有經驗,曾參與過1995年阪神地震的志愿者工作,當時,神戶有個老大爺,家沒了,家人也找不到了,接受完一個女孩按摩后居然開起玩笑,“有這么漂亮的女孩兒給我按摩,死也值了”。在女孩的提醒下,老人提出了很多需求。

    (注: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日本,內向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數日本人,不愿意求助別人,有困難就忍著,因此,怎么掌握災民需求,就被當做很重要的事。“按摩拿需求”,就是阪神地震,志愿者們總結出來的。一些資料顯示,阪神地震時,志愿者工作非常混亂,之后,日本人總結了教訓,再發生災難,就有條不紊了,因此,阪神地震被稱為日本志愿者元年。

    回到足浴培訓,培訓會持續將近四個小時,講師講了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不要上來就問不舒服的問題,千萬不要出現這樣的對話:孩子呢?失蹤了。親戚呢?聯系不上了。家產呢?沖沒了……“要等雙方氣氛融洽后,讓對方主動談。”

    更細致的問題不斷被提出。一個女孩問:“如果對方想要我照顧孩子怎么辦?”講師答:“你告訴對方,你沒有看護小孩的資格。要是對方還堅持,你就請示班長,但不要主動跟災民說自己有看護小孩資格,如果你說你會看護小孩,災民就會照顧你的感受,想著給你提供表現機會,這實際上可能加重災民負擔。”

    一個女孩問:“要是對方(被按摩的人)到時間不愿走怎么辦?”講師答:“一邊按摩,一邊聊天,很可能聊聊地忘記時間,但這個時候按摩的人,不要說‘到點了,您該走了’,這樣會讓對方傷心的,剛才還好好的,馬上就這么冷淡,不好。這個時候你就讓旁邊送水送毛巾的志愿者說‘到點了,還要服務別人’。”

    一個女孩問:“第一次見面要不要摘口罩?”講師答:“和災民見面打招呼的時候要摘下來,泡腳時就很自然地戴上。對方就不會察覺,否則會讓對方覺得不禮貌。”一個女孩問:“聽不懂對方的方言,會不會傷害對方感情?”講師愣了下:“這個……我也不知道……”又是滿場笑聲,“主要是要方便災民尊重災民。”

    這次培訓還有一個環節,是講師和一個志愿者模擬泡腳情境,中間的對答幾次讓全場爆笑。我曾以為日本人總是很嚴肅,看來有誤解。當地朋友說,他們是想讓培訓變得有意思,要不沒人聽得進去,“因為比較急,這次培訓算是比較粗了,要擱平時,哪怕兩天的工作,也要拿出一天來培訓。”

    培訓結束后:近百個互不認識的男女,迅速組成三個組,幾分鐘內產生組長,每個組又迅速分成幾個班,然后產生班長。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個小時,看起來一盤散沙的人們,便高度低組織化了。


    林楚方 : 日本災區志愿者是怎么工作的(下)

    這兩天,中國媒體集中批評了“無規則獻愛心者”,給災區增加負擔,愛心,也是需要門檻的。

    昨天的文章,我講了日本泡腳志愿者們,有組織地進入災區,今天繼續講,接下來的事,他們的經驗也許對我們有幫助。

    上次說到志愿者接受培訓,接下來,培訓結束后,我們和志愿者出發去受災最嚴重的石卷。大巴上,講師嚴肅地告誡這些80后:“你們要去的地方,城市一半被淹過,會很慘。有的人可能會被刺激,就覺得一定要加油干活,賣命干活,才對得起受災的人——但千萬別這樣,你這樣會感染其他人一起加油干活,大家一起加油,會增加災區各種負擔,比如,災民的心里負擔等。記住,做好你們該做的就行。回來后,如果覺得心理不適,可以給心理康復中心打電話,發給你們的資料里有康復中心的電話,他們會提供幫助。”

    康復中心也由志愿者組成。

    2011年4月18日晚6點左右,我們到了石卷市志愿者接待站,我們和志愿者都被安排住進一個卡拉OK店。

    當時,很多商店震后幾天就開張了。他們不會被當做發國難財,而是覺得震后迅速營業,能讓別人買到東西,是種負責。但卡拉OK店老板可能覺得,這時候提供卡拉OK服務不合適,就把店給志愿者中心用了。

    在我印象里,災區,哪怕是日本災區,也會放棄很多講究,但我錯了,即使在災難打擊最嚴重的地方,日本人對衛生也毫不含糊。

    我們進樓后都領到一雙拖鞋,志愿者中心負責人要求,這里必須保持清潔。此后發現,我們去的每個地方,無論是災民泡腳的地方,還是災民安置中心,都要重復一個動作:換拖鞋,換拖鞋。

    第二天,我們到了泡腳現場。志愿者的準備工作細密熟練:放好煤氣罐,擺好大盆,打好涼水開燒,在一個像是倉庫的大房子里鋪好塑料布。一個多小時后,志愿者們開門接客。

    之前,志愿者們被要求異性按摩,但我發現好幾對同性按摩,我問日本人:“不是說異性按嗎?”他說,同性太多了,總不能專門等吧,“自然就好”。

    災民看起來很享受這種服務,現場總有笑聲。雖然事先說盡量不要拍照,但當我們征求意見時,災民都微笑地配合“擺拍”。

    在災區我們還遇到清泥志愿者,需要補充的是,他們的志愿者分的很細,有泡腳的,有理發的,還有清除淤泥的。

    我們到的前一天趕上周末,清泥志愿者數量創了紀錄,達1580人,是平時2倍還多。晚上,我旁觀他們的挖泥總結會,白天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拿到會上解決,比如能否雇更多當地人參加,這樣可以增加當地停工者的就業機會,會上還討論了該雇哪些人,說的也很細,具體我忘了。

    還聽到會場總有笑聲和掌聲,翻譯告訴我,笑聲是因為有個志愿者說,“爛泥比屎還臭”;掌聲是因為有個100人的小隊清理了12棟房,而另一個小隊40人清理了35棟,前面的被嘲笑了,后面的被鼓掌了。

    還有人說,有個寺院地下室里都是遺骨,他們要把遺骨取出來,但地下室洞口很小,只能下去一個小個子,這個人在里面呆了好久,“里面像電影一樣恐怖,可怕極了”。

    回頭說日本人的組織能力,熟悉情況的日本人說,現在大家覺得很有秩序,那是因為有阪神地震的教訓。阪神地震時,數以萬計無規則獻愛心者進入災區,但當地沒有接待機制,有需求的找不到人,有人來了卻找不到需求,很多人轉一圈就回去了,還有人冒充志愿者在當地做生意,就是發國難財,總之,秩序非常亂。

    后來,日本志愿者組織在全國建立志愿者接待中心,并形成了聯系機制,讓志愿者參與變成了有組織的活動。

    通過“泡腳”了解災民需求,也是阪神地震中的教訓。志愿者木村奈奈惠曾經歷過那次地震:“當時沒有泡腳手段,大家在避難所找閑人收集信息,可災區的閑人都是小孩,根本收集不到有價值的信息,都是些‘我要回家’、‘我想要我的住房’、‘我想要我的親人’……我們根本滿足不了。但有了足浴之后,人和人距離很快拉近,邊享受服務邊說心里話,真沒想到足浴有這么大作用。”

    此次災區,志愿者浦田尚美白天服務了一個60多歲的老先生,撩開衣服后嚇一跳,“因為太臟了,他一個月只洗了一次澡,因為老伴臥床,自己又沒法離開。”

    老人告訴浦田尚美,避難所的木板太硬了,他需要毛毯。“我已經把他的需求報告上去了。”浦田尚美認為之前的培訓非常重要,“我們都非常在意不給災民帶來一點點傷害。”

    而一個叫夏本茂男的男生則開玩笑說:“日本的教育把人教傻了,都不會獨立思考,所以才問那么多細節問題。”

    夏本茂男是送水志愿者。“這次來災區,我想的不是做什么好事,只是尋求一種只有體驗,我不想在將來和孩子說,這次地震的時候爸爸什么都沒有做。”在以前,夏本茂男更喜歡美國,有時被他的同胞認為是個親美者,但這次,他說自己看到了日本很多好的一面。

    有一個細節讓他永難忘記,有個小女孩給志愿者一塊糖。“我們說不能要,但她非要給。我都快哭了,就拿了一塊留作紀念……我覺得日本是有希望的,小女孩受到的教育非常好。”

    美發師浦田尚美給那個小女孩理了發。

    “退一步看,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最重要的。通過這次災難,我看到人和人之間重新重視交流和關愛,這就是志愿者的主要作用。”

    附,《日本災區志愿者是怎么工作的(上)


    飲冰 : 難以學習的日本應對地震經驗


    蘆山地震后,媒體間又掀起了新一輪學習日本防災救災經驗的熱潮。細數了下郵件和微博私信,筆者收到這方面的約稿不下10篇,其中有一些是常打交道的媒體,實在是卻之不恭,但也實在是難以動筆。

    動筆的原因或許千奇百怪,但不動筆的原因恐怕大致上只有兩個:“不能動”或“不想動”。在日本防災救災經驗這一話題上,筆者之所以久不動筆,可以說是二者兼有。“不能動”是因為這么多年來“日本防災救災經驗”已陸續介紹到了中國,雖然很多都只是一些零碎的信息點,但也無太多要點遺漏,該寫的差不多都被寫了。

    之所以“不想動”,是實在不想在泥沙俱下的海量文章面前,再徒增一些似曾相識的文字,為“天下文章一大抄”增添佐證,何況實在覺得寫了也白寫,不想做一些無用功。所以,所謂“不想動”準確點說是“不想湊”。

    產生“寫了也白寫”這樣的想法為時已久,客居日本,身在中國這一廬山外,只看到“盛世”美景讓一些人醉得不輕。對當下的中國而言,大談包括震后救災在內的“日本經驗”,如同被東施綁架身心的悲催男在暢談隔壁西施如何吸引人,但就算把西施迷人的笑容肢解得一清二楚,東施恐怕也未必會真的學習、借鑒。

    日本在震后救災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雖也有諸多瑕疵,但無疑亮點多多,遺憾的是,目前的中國暫時真的學不來,即使努力去借鑒學習,恐怕也只能止于表面改進,而難以達到根本改善。

    若細數日本應對地震災害的經驗,可以為文數篇,但若簡單概括,無非就是震前防震(意識培養、建筑物抗震設計、地震監測、分析、預警)、地震來時各司其職、地震之后安置處理,并將整個過程通過法律來保證做到信息公開、責權分明。

    (注:日本災難應急儲備物資之飲用水;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絡)

    但這樣的“經驗”,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比如,人人皆知日本社會的防災意識比中國強太多,但若進一步追問“為何”,恐怕會有人回答:這是因為日本地震頻發、地震多了自然就鍛煉出來了,而中國相對而言地震較少。

    在中國,很少有人出來懷疑這樣的說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中國地震局原副局長何永年曾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科學技術月報》(2009年1月號)上刊登過一篇文章《中國地震防災的現狀與展望》,不妨在此翻譯引述其中的一段。

    “中國是多地震、地震活動頻繁的國家。因地震活動的范圍廣、震級高、震源淺,所以經常造成人員死傷、財產損失等重大損害。據記載,歷史上在中國發生的強震約100回,其中造成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震有4回(全世界共16回)。……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的地震頻度是:5級以上年均20回、6級以上年均4回、7級以上每3年2回。在20世紀,中國的地震死亡人數達56萬,占同時期世界震災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僅就20世紀而言,中國因各種自然災害的死亡者中一半以上系地震死亡……”

    “中國潛在的地震形勢異常嚴峻。在歷史上,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都曾發生過里氏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中國地震安全區劃研究表明,中國全部國土的41%、都市部分的50%、人口百萬以上的大中城市的70%都處于可能發生里氏7級以上地震的高震度危險區內。……面臨著重大的潛在地震災害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們必須對此特別重視。”

    很顯然,中國曾經遭遇的地震災害以及面臨的地震威脅,相比日本并不算少。日本應對地震災害的強烈意識,只不過是其整個國家危機感強烈的延伸,而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卻少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2013年的地震局預算中,住房保障支出高達1.54億元,遠高過其他單項,地震預報監測支出卻僅為3822萬元,少得可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喊得震天響,但結果是將人民的錢都“服務”進了一部分人口袋中,這一切奇怪乎?在監督失靈的體制下,不奇也,甚至地震局系統的某些人士還會喊冤吧,因為相對于其他肥水衙門而言,地震局只是油水不多的“冷衙門”罷了。

    在這樣的“東施”面前,還是少談些“日本經驗”吧。其實,在滿屏都是抗日劇的大形勢下,還能允許學習“日本經驗”的聲音出現,至少說明了“日本經驗”還被有識之士認可,斷不會在救災如火如荼的當口遭到無情痛批,這已是萬幸,足矣足矣。

    附,相關閱讀:

    《俞天任:淺談日本災后應急機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7人人超碰CAO蜜芽PROM|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麻花传媒剧国产MV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 亚洲AV永久精品无码桃色|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婷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 亚洲精品免费一二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