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語文高考3年考點析與練(中冊):考點26 比較鑒賞類

     鯉魚山九龍門 2016-05-02

     

     

    語文高考3年考點析與練(中冊):考點26 比較鑒賞類

    【考點命題規律分析】

    考點趨勢剖析

    3年考情統計

    題型示例

    考點分析

    命題趨勢

     

    3年6考,分值35分

    2015·課標I,9,6分;

    2015·課標II,9,6分;

    2014·課標I,9,6分;

    2014·課標II,9,6分;

    2013·課標I,8,5分;

    2015·課標II,9,6分。

     

    課標Ⅰ:2011年—2013年的第8題,均考查了此考點,2010的第9題也考查了此考點。方式是從作者和詩中人物兩個角度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其中側重于對詩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對詩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考查很少涉及。

    課標Ⅱ:2013年的第9題,也考查了此考點。

    方式是從作者和詩中人物兩個角度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其中側重的是對詩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對詩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考查很少涉及。

    根據對近3年的考查情況分析我們可以預測,2016年新課標卷中,此為必考點。

    考點分層透析

    角度一:對詩的作者情感的考查

    【典型例題】(2013課標I·8,5分)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5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評價古詩詞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釋上闋最后兩句時,要注意“獨去做江邊漁父”的主語是作者本人。終日酣飲的酒徒都受賞封侯,自己卻獨自閑,有才無處施展。流露出作者對封侯的羨慕,對建功立業的向往,流露出壯志未酬之意,只能借此詞發發牢騷。

    【答案】

       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受賞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與牢騷.

    【答題方法】

    發端兩句,對他一生中最難忘的這段戎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憶。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賭博,騎上駿馬獵射馳驅,這是多么豪邁的生活!上闋最后兩句描繪出兩類人物,兩條道路: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候;志存恢復的儒生如已者,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這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如果熟悉常見的詩歌表達的情感(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遷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無奈、建功立業之豪邁、昔盛今衰之感傷、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厚重友情之真摯、躬耕隱居之樂趣、黑暗官場之苦悶、蔑視權貴之高潔、離別思念之痛苦、貶官謫居之失落、時光易逝之感慨、憤世嫉俗之情感),答這道題并不困難,整天酣飲胸無大志的酒徒一個個都受賞封侯,而自己心懷理想卻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胸中的抱負沒法施展,應屬“報國無門之無奈”類。

     

    角度二:對詩中人物情感的考查

    【典型例題】(2010課標I·9,6分)

     雨雪曲    

    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

    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么樣的情感?(6分)

    【答案】

       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答題方法】

       第一問對表達技巧的理解,一定離不開詩句的內容,所以要結合兩句詩的意義分析其“好處”。第二問通過對全詩的理解不難看出是征人思鄉。

       考生往往在第一問上犯難,其實,理解了詩句的內涵,其表達效果自然就出來了,所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解讀和理解上。

     

    考點規律揭秘

    如何把握作者或詩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是詩歌鑒賞中的重中之重。我們往往從考卷中看到這類的題目,例如: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看標題辨情感

       題目是詩的眼睛。有些題目明確地交待了詩歌的寫作重點或類型。

     (1)  如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名后加“懷古”“詠懷”的一般是懷古詩。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透過史實,揣摩詩人所吟詠之情:緬懷前賢表達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無常、類比對比感慨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借古諷今感慨國運衰微、抒發愛國情懷、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抨擊社會現實。

    【示例1】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②。

    茂陵不見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④。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封侯:蘇武持節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這是一首吊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時所寫。詩人見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先是想到了蘇武“魂銷漢使前”的故事,想象當年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將其羈留匈奴十九年的種種難以言狀的情感,盡寫入 “魂銷”二字。頷聯繼而追思蘇武當年,用工整的句子繪成了兩幅畫面:一是望雁思歸圖,二是荒塞牧歸圖,概寫了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頸聯想到蘇武歸來,宮殿樓臺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聯遙想蘇武歸來后哭悼武帝。本詩“見”是發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歷史。抒發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

    【解析】

    (2)   題目中出現“塞”“征”“軍”等字眼或用樂府舊題,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的多是戰爭詩或邊塞詩。這類詩多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示例2】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 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答案】

       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解析】

       詩中有“軍”這一字眼,可推知此詩屬邊塞詩,解讀“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兩句,“虜”應指敵人,“追驕虜”指對敵人窮追猛打。因此可判斷抒發的應是鎮守邊關的將領,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全殲敵軍的決心。

    (3)   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別詩,這類詩大都表達依依不舍的離情,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對友人的思念與擔憂。

    【示例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

    (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惜別知音,借酒澆愁;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

    【解析】

      (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難度較小。“橘柚香”具有時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聯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之句。

      (2)既為送別詩,又點出“別”,當有惜別之意,此為第一層。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為第二層。“江風引雨”為景語,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此為第三層。

    2.讀背景,推情感

       聯系背景,就是要關注該詩歌文本創作的社會的、時代的背景,聯系詩人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來更深入而真實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內涵。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常以注解的形式提供作者的生平與作品創作的背景等方面的信息,這些是考生分析、把握詩歌情感的重要抓手。

    【示例4】(2010·四川,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減字木蘭花

    向子湮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

    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

    【注】向子湮yīn(1085-1 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年間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本詞隱含了怎樣的傷感之情?(4分)

    【答案】

       有對自然“風與日”摧殘百花的傷感,又有對社會“風與日”摧殘香花所喻君子的傷感。

    3.抓詩眼悟情感

       讀詩要抓詩眼。所謂詩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現主旨,顯得特別精彩的字詞。如《黃鶴樓》一詩中“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天凈沙·秋思》中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中的“斷腸”,都是詩歌中的“詩眼”,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捕捉住了這些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詩歌的靈魂。

    【示例5】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案】

       “涼”字。

       “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獨(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作者的孤寂情感從詩歌表面信息中是很難分析出來的。但是假如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夠準確把握本詩的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出嫁后隨夫宦游異鄉,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終。正是因為這樣的人生境遇,她的詩多寫個人寂寞生活,抒發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所以我們能從詩中找出體現詩人情感的“涼”字。

     

    4.賞景物解情感

        有些詩句,表面寫的是樂景,暗地里表達的卻是作者的悲情。《天凈沙·秋思》中,第二句“小橋流水人家”。看似恬靜名麗,于上下句凄涼意境迥異,其實,它更能反映出詩人的濃濃鄉愁,為什么?“小橋流水人家”全句以白描手法描繪出異鄉恬靜明麗的溫馨畫面,景色雖美,卻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羈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這樣以樂景寫悲情,表達效果更好。

    【示例6】

     西樓

    曾 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分之。

    【答案】

     (1)  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觀: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  (2)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來臨,按例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鑒賞詩歌的形象(景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可以從景物入手,分析把握景物的特點;再由景入境,通過意境的特點來揣摩詩人的思想感情。本詩中寫的海浪、北風、數聲雷、急雨,視野開闊,氣勢雄偉,構成壯美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

     

    5.辨意象析情感

       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而意象則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鴉、冷風、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詩人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或要表達的主旨,與其在詩中所選取的意象有密切聯系,從這兒出發,“順藤摸瓜”,詩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意象是詩歌情感的載體。情感的把握,離不開對意象的理解。通過分析詩歌文本意象選擇與組織的特點,可以體會到詩歌蘊含的情感。分析詩歌文本意象時,首先要理解意象本身的通常意涵;其次要注意通過分析意象的結構關系,揣摩意象的有關修飾語,玩味由若干意象所構成的意境的特點,從而體會詩歌的情感內涵。

    【示例7】(2012·福建,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望江南

    〔宋〕 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選自《御選歷代詩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系詩句簡要談談。(3分)

    【答案】

       下闋表現了詩人對釣翁簡樸而自在生活的傾慕之情。“云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閉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解析】

       在讀懂全詩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一些關鍵詞并不難解題。本題考查的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詩句通俗易懂,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考生只要抓住“空曠”“歡笑”等關鍵詞及“茅舍竹籬”“漁翁”等意象,作者所蘊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6.知人論世推情感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詩人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以及他所遭遇的時代,都會在他的詩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果了解王維亦官亦隱的一生,便不難理解《山居秋暝》中的禪宗思想;如果了解唐玄宗對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誤國情,以及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生靈涂炭,就不難理解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極盡諷刺味道。

    【示例8】

    謁金門

    韋莊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欄干幾曲。云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詩歌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合詩歌下闋加以分析。

    【答案】

        詩歌表達了深閨女子盼遠懷人的情懷。翠簾高卷,欄桿倚遍,寫出了少婦殷切盼望之態;以眼前所見“云淡水平煙樹”等蒼茫渺遠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見的惆悵失落之感;“千里目”借助想象,進一步抒發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上闋繪生機盎然之春景,反襯出女子的春愁閨怨。

    7.挖注釋窺情感

       作為考試題中的注釋,我們認為這絕不是“無意點綴”,而是出題人“有意而為”,注釋的信息是出題人留給解題人(考生)解答問題的“蛛絲馬跡”,我們找到這些“蛛絲馬跡”并“順藤摸瓜”,就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①注釋有時幫我們理解題目。②注釋有時會向我們提供不知名的詩人的生平或寫作背景。詩歌創作總是有著其特定的背景。把握詩詞的情感,還離不開聯系背景。③注釋也有時幫我們把握作品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情感。④個別關鍵性的注釋則關系著我們對整首詩的理解、進而影響到對題目的解答。

    【示例9】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 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第二聯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

    【解析】

       抓住注釋中“閑居”、“等候授職”這兩個詞語,“感同身受”或者出于常識考慮,也可知道詩人此時那種無聊、失落、迷茫的心情,再加上“燕子”、“梧桐”、“客衣”等意象,可知詩人的思鄉懷舊之情。解釋第二聯詩句,即寫了什么景,抒發了什么情,連詞成句,組合成答案。   

    8.抓細節,知情感。

       詩歌作品中的細節往往是情感的聚焦點。把握詩詞的情感,也離不開對文本細節的關注。細節是詩歌文本中對景、物的形、色、聲、味等方面的細微特點以及人物的外貌、言行等方面的具體入微的展現。通過分析詩歌文本的細節描寫,可以更具體真切地感受其所傳達的情感。

    【示例10】(2011·上海,1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問題。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①還入房,淚下沾衣裳。

    【注】①引領:伸頸遠望

       本詩通過一連串的動作刻畫來傳達思想感情,從這一角度加以賞析。

     

    【答案】

       “我”攬衣而起,出門徘徊,伸頸遠望,回房落淚;這些動作寫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狀態;流露出憂愁、孤獨的情緒;表達了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解析】

       本題要求從動作刻畫的角度來分析文本蘊含的思想感情,即從細節方面體味詩歌的情感。考生在分析文本時,就得先找出其中動作描寫的詞句,體會這些動作細節所表現的作者的神情意態及其所傳達的情感。詩中的動作細節主要有“我”夜不能寐、披衣而起、出門徘徊、伸頸遠望、回戶落淚等,這些動作細節顯示出時空轉移的變化。通過賞析這些動作細節描寫,不難看出作者當時的情緒狀態是徹夜不眠、鄉思難平。其中,“客行”兩句,“出戶”兩句,更能讓人體會到作者的孤獨情緒及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9.解典故,曉情感。

       古代詩人往往借助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可使詩詞語言精練,可以豐富作品內容,增強作品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把握詩詞的情感,常常要通過分析詩中所用典故來實現。典故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往往和表達作者的情感有密切的關系。在高三學年復習訓練過程中,應注意牢固積累古詩詞者的常見的典故,記住該典故的含義。分析詩歌文本所用典故的情感內涵時,應聯系全篇來理解。

    【示例11】(2012·天津,14)閱讀下面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 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尾聯化用了陶淵明哪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3分)

    【答案】

       采菊東籬下,率性自然,超凡脫俗。

    【解析】

       本題要求學生從用典角度來把握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內涵。題干暗示該詩尾聯是化用了陶淵明的某句詩,根據“花應冷笑東籬菊”這一語境,不難聯想到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詩這兩句抒發了遠離官場、歸隱田園的怡然自得的志趣;由此可見詩人楊萬里《野菊》詩里化用這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率性自然、超凡脫俗的志趣。

     

    【考點經典試題訓練】

    3年高考真題

     

    1.(2015·課標I,9,6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  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遲,  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魯木齊。

    (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誚簡要分析。(5分)

    【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所寫景物是作者親眼所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所寫景物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解析】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角度。景物描寫的角度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確定景物描寫角度之后,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2)(考點題)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答案】

       尾聯表達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情,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情。盡力王事征戰邊關,怎么敢在路途中遲慢,思念家鄉只能私下夢里面回到家鄉看看。

       尾聯對全詩情感的抒發有升華的作用。雖然遠離家鄉,思念家鄉之情不至于感傷,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解析】

       本詩考查詩歌表達的情感。根據尾聯的意思“盡力王事征戰邊關,怎么敢在路途中遲慢,思念家鄉只能私下夢里面回到家鄉看看”可感知詩人表達的是勤于征事,思念家鄉的情感。

    2.(2015·課標II,9,6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1)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

    【答案】

       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但又顯得非常自然。

    或:頷聯承接“憶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頷聯巧妙之處在于用了“抱“”吹“兩個動詞。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水沫,像是吹著柳絮游玩。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魚兒一“吹“,就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一掃晚唐衰颯的詩風。所以古人認為其為“晚唐巧句”。

    【解析】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并且抓住“巧”子進行分析。“晚唐巧句”中的“巧”字。這屬于定向賞析,鑒賞時要重點分析領聯巧在何處。可從構思、景象、煉字、手法技巧等方面人手。答題時要有以下三種意識:(1)提高審題意識。(2)強化流程意識。(3)規范答題意識。本詞的上半闕是景物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是奠定感情基調,渲染氣氛等,答題時先總答作用,然后結合具體的景物進行分析。

       易錯點:要點答不準,不能準確答出景物描寫的作用。

     

    (2)(考點題)這首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通過參禪才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

       或:五、六句“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詩人心中煩悶,流落他鄉客居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心境,表達悲憤的情懷。然而,卻“禪伏詩魔歸凈域”,詩未成。詩未寫成,悲憂郁憤更深。只好用酒來作為奇兵,沖蕩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找到自己從前的官服:“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他要好好的保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所作為,故所作之詩多緬懷往事,情調悲涼,最后表達了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解析】

       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注意根據詩的后兩聯分析作者感情。課標卷考核詩歌的情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都在詩歌中和注釋中能夠找到相關的信息,不會太難。答題有兩種方式:第一,先總體答出情感,然后結合詩歌整體分析;第二是逐句的分析詩句,點明情感。答題時注意,雖然題干給的是分析某句表達的情感,但答題時要結合全詩,從整體上把握。

       易錯點:要點答不全,答不準,不能結合具體詩句進行賞析。此題注意詩中的重點詞語“凈”“愁”“憶咸京”和注釋的“流徙”,通過這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孤寂、苦悶、思念、清凈等情感,結合詩歌內容再具體分析應為“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然后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3.(2013·新課標II,9)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有無從說起,以至在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解析】

       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D。抓住“惆悵”“相思”“沉吟”“獨自”等詞語,結合全詩的脈絡,可以看出,詩人在“見梅——賞梅——折梅”中抒發了落寞惆悵的心情。

     4.(2013·湖南,10)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船歸

    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考點題)探究本詞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解析】

       本題考查意象與情感的關系。“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與隱者有關,由此可見詩人恬淡超然的內心世界。

    5.(2013·四川,13)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九日和韓魏公①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③。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考點題)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案】

       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爾露出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4 分)  

    6.(2013·江蘇,9)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0)

    醉 眠

    唐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馀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學家,此詩為其謫居惠州時所作。

      (1)(考點題)“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一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心境?(4分)

    【答案】

       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

       這兩句明顯寫的是兩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門常掩”是因為“世味”,表明對“世味”的厭惡;后句“簟[竹席,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為“時光”——正值盛夏時光——醉臥竹席,已是非常地適宜:給人的是一種閑適、恬淡之感。

     

    (2)(考點題)《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馀花”“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一種簡樸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解析】

       解答這道題的關鍵在于審題,而且題目也已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題時,就要形成這樣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這“平淡”里蘊含著怎樣的“激烈情感”,順著這樣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嚴重。

    7.(2013·湖北,1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臨 江 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考點題)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

        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解析】

        解答本題,得聯系注釋、背景。詩中說“同唱第”,而注解中強調朋友遠道而來,于是就有了第一條。詞中“如今”幾句,明顯在發牢騷,結合注解中被貶滁州,就有了第二條。至于說第三條,是本詞最明顯的情感。似乎還有第四條——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或對朋友的關心。“聞說”二句字面上說,你到了一個神仙之地任職,我今后再也看不到你了。實際上也是以調侃的語氣,表達出對朋友另到一個蠻荒之地任職的同情。另外前兩句也有對當年一舉中第,春風得意的留戀。

     

    8.(2012·上海,16,4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問題。

           春江晚景   

              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

       (考點題)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答案】

       本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則直接抒發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兩者關系1分)

    【解析】

        古詩詞中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語法,景中有情,借景抒情,是詩歌常用的抒情發式,而即使是“無我之境”的相對客觀、內斂的景色描寫,也仍然能通過經作者選擇后的景物透露出作者情緒的痕跡。賞析這類詩詞的時候,首先要看作者使用了哪些景色、意象,再看這些景色、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和氛圍,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再欣賞這樣的發式具有怎樣的文學效果。

     

    創新預測試題

     

    1.(鄂豫晉陜冀五省2016屆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西臺①哭所思

    謝翱

    殘年哭知己,白日下荒臺。

    淚落吳江水,隨潮到海回。

    故衣猶染碧,后土不憐才。

    未老山中客,惟應賦《八哀》②。

    【注】①西臺:為漢隱士嚴光垂釣處,詩人在此設文天祥神位。②《八哀》:杜甫曾賦五言古詩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將。

    (1)詩的首聯景物描寫對全詩的情感抒發起了什么怍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2)從全詩來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奠定了詩的情感基調。(2分)詩的第一聯寫設祭時的場景。年是殘年,臺是荒臺,又是黃昏時分,冷日慘淡,這樣一組合,整個景物便自然地披上了濃厚的衰颯黯淡之氣。(3分)

    【解析】

       本題考查情與景的關系,要結合詩句中的具體景物進行分析,看看都是寫了什么景,這些景物描寫對情感抒發起怎樣的作用。從殘年、荒臺、黃昏、冷日這些景物看,都是冷色調的景物,暗示一種暗淡的心情。

    【答案】

       這首哭祭詩,全詩層層展開。詩人對文天祥的哀痛,不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稍減,在悼念文天祥時,又表現了自己對元政權的痛恨,亡國之哀,凝聚在每個字中。(3分)全詩表達了對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之情。(3分)

    【解析】

      感知詩歌表達的情感,可從多個角度思考,就本詩而言,主要抓住殘年、荒臺、黃昏、冷日這些寄寓思想感情的意象和哭、淚這些表達思想感情的字眼。

     

     

    2.(2014·江蘇啟東中學第二次月考)(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的題。

    梅   花      

     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①莫摧殘。

    【注】①容易:輕易的意思。

    結合本詩運用的表達技巧,簡要分析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答案】

       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情感要點:對梅花高潔素雅的品質的贊美之情;對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悵之情;借梅花寫自己品格的高潔,抒發了身世感傷之情。

    【解析】這道題考查通過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梅花”是這首詩的重要意象。詩人借梅花來表達感情。“梅花”是高潔品質和高尚人格的象征,“數萼”寫出了梅花的寂寞,孤傲、“孤標畫本難”寫出了梅花的孤傲、美麗,“香中別有韻”寫出了梅花的風韻,“清極不知寒”寫出了梅花的清雅。透過這些意象,可把握作者感情。

     

    (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的題。

    浣  溪  沙   

          周邦彥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請結合“芳草”和“杜鵑”兩個意象賞析本詞所表達的感情。

    【答案】

       以無邊無際的“芳草”,寫家鄉的遙遠;以“杜鵑”的悲啼,寫思鄉的悲切。全詞抒發了作者客居異鄉、欲歸不能的羈旅思鄉之情,詞中滲透著漂泊的疲倦感。

    【解析】這道題考查通過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而意象則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芳草”無邊,表明家鄉遙遠,預示思歸之情。“杜鵑”悲啼,寫思想之悲苦。從這兒出發,可把握作者情感。

                                                    

    3.(2013·無錫市第一中學高三質量檢測)

    戲答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③。曾是洛陽花下客④,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①天涯:極邊遠的地方。當時詩人被貶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凍雷:春天的雷聲。③物華:自然美景。④詩人曾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

    關于這首詩的情感,有人認為體現了詩人豁達超脫的精神,有人則認為充滿了無奈和凄涼。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認為體現了豁達超脫的精神。雖然詩人被貶謫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軀而又無奈度過一年,但從頷聯和尾聯來看,作者仍不失積極的心態。頷聯寫景不失生機,尾聯則直說自己曾經在洛陽欣賞過牡丹花,雖然夷陵的野花開放較晚,不如洛陽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嘆。這就體現了詩人豁達的精神。

       示例二:我認為體現了詩人的無奈何凄涼之情。詩末兩句詩人雖然是自我安慰,但卻透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說他曾在洛陽做過留守推官,見過盛蓋天下的洛陽名花名園,見不到此地晚開的野花也不須嗟嘆了,但實際上卻是故作豁達,充滿著一種無奈和凄涼。而且這種無奈何凄涼是與前面思鄉、時光易逝的感受一脈相承的。

    【解析】

        觸景生情。這首詩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詩人夜里聽到歸雁的鳴叫,一種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拖著病軀進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時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聞之聲眼前所見之景的觸發而不由生出一種思念家鄉、時光易逝的感慨,從而表達出謫居僻地的沉痛之情。抓住“天涯”“殘雪”“歸雁”“洛陽花”“野芳”等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2013·湖北黃岡中學6月適應性考試)

    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減字木蘭花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東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兩首詞抒發的情感有何差異?請結合詞作簡要分析。

    【答案】

        李詞通過寫女子買花,擔心情郎覺得自己沒有春花美麗,便把春花插在鬢角向情郎撒嬌讓情郎品評的一系列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充分地表現了女子與情郎相會時那種甜蜜又有些隱隱擔憂的復雜而細膩的情感。秦詞通過寫愛人遠去天涯,自己孤獨無依無人噓寒問暖,只好呆呆看著小篆香慢慢燃盡,春去秋來,無力地獨倚高樓,愁眉不展,看大雁飛盡的一系列動作,抒發了女子孤獨寂寞、愁腸百結、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2分)。

    【解析】

       本題答題時要注意抓住細節:李詞要抓住女子一系列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來理解她的內心世界,秦詞要抓住呆呆看著小篆香慢慢燃盡,春去秋來,無力地獨倚高樓,愁眉不展,看大雁飛盡的一系列動作來理解詩中女子的孤獨憂愁。

    5.(2013·杭州二中第二次月考)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題。

    御街行

    宋(無名氏)

    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

    (1)這首詞借用了         (意象),傳達了主人公             的思想感情。

     孤雁   念親思歸

    【答案】

     孤雁   念親思歸

    【解析】

        所謂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它滲透了作者的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一般說來,在創作時詩人都會借助客觀事物來抒情言志,化客觀事物為意象。大雁總是結隊遷徙,在途中會因獵人射擊等原因而掉隊,成為孤雁,常以“孤雁”表達詩人孤獨或念親思歸的情感。

     6.(2014·原創)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 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 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 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 尊酒慰離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的開頭營造了分別時的凄涼氛圍,頸聯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歸舟從天際歸來。尾聯寫別時暢飲,設想他日重逢,作者與友人未分別即設想再相見,可見依戀之情深厚。

    【解析】

      本題考查通過情景交融手法、虛實結合手法把握作者情感。這首詩的首聯描寫了荒涼冷落的古堡,交代了落葉蕭蕭的寒秋時令,此時此地送友人遠行,那別緒離愁,將何以堪,惜別之情可見;頸聯仿效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友人的難分難舍的感情;尾聯寫當此送行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至此,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已經非常清晰了。

    7.(2014·原創)

    野步

                                          周密

                           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青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人們常說,一首詩的題目是其內容的眼睛,這首詩的題目和它的內容之間有怎樣的聯系?本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感情?

    【答案】

    詩的內容緊緊扣住詩的題目“野步”,寫的全是在田野間散步的所見所感。題目和內容密切相關。

    “羨”,更顯得詩人對春日野景陶醉無窮。抒發了詩人淡然閑適、鐘情田園的感情。

    【解析】

    本題考查通過意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通過對“翠浪”“肥水”“青蛙”“蝴蝶”“東風”等意象的理解,我們可以感悟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留戀。

     此詩的妙處在最后兩句。本來蝴蝶舞姿蹁躚,應十分清醒才是,可詩人偏偏認定它們的舞蹈是喝醉酒導致的。推其情理,詩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麥,耳聽新蛙,時感東風拂體,早就恨不得醉倒在這暖暖的春風里了。詩人將這種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斷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羨”,更顯得詩人對春日野景陶醉無窮。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无遮挡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蜜肉动漫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制服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精品|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喷潮|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日本|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在线观看WWW色|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语|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呦交小U女精品视频|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久免费热视频在线观看|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欧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本一道VS无码中文字幕|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