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寶寶已經8個月了還不會爬,你看隔壁家的娃早會爬了,會不會是咱家寶寶發育慢了啊?”“寶寶已經10個月了,應該要學站了,我們要不扶著他來學吧!”……其實,寶寶從爬行到走路是有規律的,媽媽可不能“揠苗助長”,急于求成。那么,家長應該怎樣陪伴寶寶科學進行爬、站、走訓練呢? 寶寶學爬訓練記 ★寶寶學爬時間 體檢時,醫生會在寶寶趴著時頂著他的雙腳,看他是否有要爬的欲望,這只是為了檢查寶寶的神經反射。對正常寶寶而言,不需要強迫進行爬行訓練,寶寶到了6-8個月時才會有自主爬行欲望。如果寶寶到10個月還不會爬,家長應該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確定神經和下肢肌肉發育是否有問題。 如果寶寶爬得不夠“標準”,即不是用手和膝蓋來爬,可以多給他練習爬的機會。如果寶寶不喜歡爬,而只想站,說明發育問題不大,但還是應該盡可能創造機會多讓寶寶爬。 ★寶寶學爬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先學爬再會走的寶寶更聰明。專家也提倡家長幫助寶寶學爬,因為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有很大的幫助。 爬行不但能夠幫助寶寶促進腦部發育,而且還能夠加強寶寶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能夠使寶寶的身體更加靈活。 要知道,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由于左右肢交替理論,爬行運動的沖動會通過腦橋交叉,從而使得寶寶的整個大腦都在活動,這樣有助于鍛煉寶寶的小腦平衡力,而且還能夠運用到手眼腳的協調以及促進粗細動作技巧,對于寶寶將來的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都是很有幫助的。 ★寶寶學爬訓練方法 1.寶寶剛開始學習爬的時候,腹部還不會用力,媽媽可以用雙手或毛巾把寶寶的腹部抬起來,使寶寶的手和膝蓋著地向前爬行。 2.等他練習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自己提起腹部。媽媽可以把一些移動的玩具,如滾動的球、小車等,放在寶寶伸手可及之處,寶寶快要拿到時又放遠一點,讓寶寶逐漸學會向前爬行。 3.當寶寶對“爬”的本領掌握的比較好的時候,媽媽可以拿個長長的紙箱,做成“隧道”,讓寶寶去探索“隧道”的另一頭有什么神秘的東西。或者,在地板上放點小障礙,比如小枕頭、絨布玩具等,讓寶寶自己翻越過去。當寶寶通過這些障礙時也會很開心,媽媽這時要多多表揚他。 ★寶寶爬行訓練的準備 1.爬行服裝:寶寶裝有很多,但分體衣褲并不適合爬行。教寶寶學爬,最好給寶寶穿連體服,這種衣服的上衣和褲子形成一個整體,爬行時不會暴露寶寶腰部和小肚子,同時衣服合體,沒有太多累贅的東西,不會影響寶寶爬行的興致。 2.爬行裝備:幾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很輕,爬行時可能還不會磨破皮膚。而大一些的寶寶由于體重增長,用肘和膝爬行,很容易磨破皮膚。因此爬行時最好穿上護肘、護膝,所穿衣服要寬松、舒適、柔軟,又不妨礙運動。 3.爬行地點: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寶寶爬行的最佳地點。在地面爬時,要考慮地面材質,過涼過硬,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其中,有效的補救方法是在地面上鋪一塊地毯,也可以用巧拼塑墊鋪出一小塊天地。 寶寶學站訓練記 ★寶寶學站時間 寶寶是否可以站立,除了和他是否有站立的意識和能力有關,還要注意寶寶站立時的姿勢。如果他的腳掌能輕松著地,同時又能自己扶著物件站立,家長這時才能鼓勵他練習站立。一般寶寶在10個月以后才有這樣的能力。 寶寶會站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能平衡身體自主的晃動,只要寶寶腳跟能輕松著地,身體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不會出現站走引起的下肢發育問題。 家長應該多讓寶寶趴著,多學習爬,寶寶就逐漸會坐、會站和會走了。一般來說,寶寶在1歲以前會站,大動作發育就是正常的。 ★寶寶學站的重要性 過早地讓寶寶學站立,對嬰他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育兒專家提醒家長,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于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于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出現O形腿、X型腿等情況。 所以,為了能讓寶寶的骨骼正常發育,家長可不能過早讓寶寶學站。寶寶站立時,如果是腳尖著地,說明還未達到站立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要扶著寶寶站立,否則對他的腳弓、下肢肌肉發育不利。否則,一旦形成習慣,會影響寶寶的走路姿勢。 ★寶寶學站訓練方法 1.兩手扶站:訓練寶寶站立時,要由易到難逐漸進行。剛開始時,可用雙手支持在寶寶的腋下,讓其練習站立。當寶寶兩手扶站較穩時,可訓練一手扶站,讓寶寶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2.練習獨站:媽媽可雙手扶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背和臀部靠墻,兩足跟稍離墻,雙下肢稍分開站穩,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勵寶寶獨站。 3.起立練習:教寶寶從俯臥位雙手撐起身體,再雙腿跪起來,呈爬姿,抓住欄桿站起來。 ★寶寶學站訓練的準備 1.在寶寶剛開始學站立時,家長應給予保護,可以在寶寶練習的地方周圍加上小欄桿,同時要檢查床欄是否有松動,避免意外發生。 2.不要讓寶寶站太久。每次學站立的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過多或過早進行站立訓練會影響下肢形狀,而且疲勞感會讓寶寶失去興趣。 3.家長要注意的家庭安全措施: 1)桌子: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布的桌腳旁邊,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布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寶寶在學站立時,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于桌腳的桌布。 2)冰箱:會站的寶寶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這樣隨意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因此家長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或者在冰箱上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寶寶隨意開啟冰箱門。 3)電扇:為防止寶寶因一時好奇而將手指伸入電扇中,家長在購買電扇時,應選擇有安全防護設計的電扇,當寶寶一碰觸電扇時,電扇就會自動停止運轉,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寶寶學走訓練記 ★寶寶學走時間 寶寶會走是在會站的基礎上完成自身的位移而不跌倒,在2歲前完成即可。家長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會站、會走,不僅僅是觀察寶寶是否能站起來,能向前邁步,而是重點觀察寶寶站、走的姿勢是否正確。 ★寶寶學走的重要性 1.直立行走是人類獨有的姿勢,是人類在智慧上領先其他動物的第一步。 2.直立擴大了視野,使寶寶能進一步實現“見多識廣”。 3.直立行走擴大了主動活動范圍,解放了寶寶的雙手,同時使寶寶的眼、手配合的動作大大增加,這對他的腦發育有著良好的作用。 ★寶寶學走訓練方法 1.坐“小船”。家長可以躺在地板或者床上,雙腿彎曲。讓寶寶趴在你的腿上,一邊前后、上下的晃腿,一邊唱著有節奏的兒歌,讓寶寶跟著你唱歌的節奏,跟著你的腿晃動,記得到最后一定要表揚寶寶。 2.踢皮球。雙手扶住寶寶的腋下,慢慢移動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用腳去踢皮球,先讓寶寶適應一下,多玩一會,可以慢慢換為拉著寶寶雙手,讓他自己踢。 3.繞障礙物。可以在地上放一些障礙物,如塑料桶或者玩具等,讓寶寶繞過障礙或者跨過障礙,先牽著寶寶的手引導寶寶走,等寶寶掌握了技巧后,可以慢慢放手讓他自己走,不過家長要在寶寶身邊做好保護。 4.踩腳印。就是在地面上畫上或貼上寶寶或者小動物的腳掌,或者寶寶用的爬行地毯,然后再播放一段有節奏的兒歌,讓寶寶沿著腳印向前走,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既能讓寶寶鍛煉走路,又能鍛煉寶寶的身體協調和手眼的協調。 5.沿扶法。就是在寶寶剛會獨立行走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去扶著桌子或者椅子自己去走,家長在邊上做好保護,盡可能不讓寶寶摔倒。即使寶寶摔倒,只要不嚴重不要去扶,讓寶寶自己站起來繼續走。 ★寶寶學走訓練的準備 1.創造一個安全的走路環境,特別要將四周的環境布置一下,要把有棱角的物品都拿開。 2.最好扶著寶寶腋下練習行走,在寶寶學走初期,避免用手抓著寶寶的手。 3.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即可,每次訓練后要讓寶寶充分休息。 寶寶大動作發育常見Q&A Q:如何預防O型腿和X型腿形成? A:很多媽媽看到寶寶小腿彎曲,就認為寶寶是O型腿,其實不一定。嬰兒在出生前雙腿處于盤曲狀態,從而導致出生后1-2年內小腿有些向外彎曲,只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都屬正常現象,不是O型腿。隨著出生后的生長,寶寶的腿會逐漸變直。 媽媽可以自測寶寶是否是O型腿或X型腿。當寶寶睡眠或完全放松躺在床上時,輕輕將寶寶雙腿并攏,如果雙踝關節接觸時,雙膝關節間距離超過3cm,說明存在“O型腿”;反之,如果雙膝關節接觸時,雙踝關節之間距離超過3cm,說明存在“X型腿”。 預防O型腿和X型腿的最好方法就是順應嬰兒自然發展規律。平時讓寶寶多趴著,鍛煉其頸、腰、背部肌肉和協調能力。6-9個月時,寶寶開始試圖坐,慢慢能坐穩。從坐穩,逐漸會扶著站、自己站、扶著走、自己走。此間最好不要過多地人為干預。干預越多,效果越不好。更不要和別人家的寶寶相比,每個寶寶的動作發育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Q:過早干預孩子的大動作發育有什么危害? A:過早地幫助寶寶“學”坐、站、走等,會對他的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有些寶寶出現羅圈腿,這很可能是過早站立導致的。 對于寶寶的大動作發育,建議家長按照“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則進行,在寶寶有爬、站、走等意愿時,給他一些助力和推力,如有必要,在專業醫生的監控下,適當干預,已足以保證嬰幼兒健康成長,千萬不要采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訓練”寶寶。 Q:有必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嗎? A:寶寶的站、走、跑、跳是自然發育,而不是“練”出來的。寶寶尚未成熟到能夠行走時卻強迫過早站立,并且在學步車中練習走路,這樣對寶寶的脊柱、腿和腳的發育都是不利的。另外,學步車內置于寶寶兩腿間的帶子,使其只能叉腿走路,不能獲得正常的行走姿勢,易形成“O”型腿。 -End- |
|
來自: wyk1014 > 《母嬰/育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