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 「介紹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讓你每次旅游都是一次歷史征途」 歷史遺跡 | 名城古都| 各地習俗| 世界風景
有人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城是什么樣子,就來吐魯番的高昌古城吧!它就是唐時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 讓我們去尋找唐朝時的西域,去尋找那曾經輝煌無比的高昌古國。那是一個繁華如夢的時代,即使在沙漠里也存在過如長安一樣偉大的古城。 時光已逝千年,歲月抹去了高昌古城中曾有的輝煌。這個曾讓絲綢之路熱鬧非凡、世界各地人積聚的高昌故城,依舊有這一種蒼涼的神秘和熟悉的感覺。 高昌古國都城的遺址在吐魯番市東45公里處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河三角洲,這座古城與另一座新疆消失了的古城樓蘭齊名。 在唐朝,高昌古城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重鎮,被譽為“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登高望高昌,當時的繁盛仍依稀可見。全城呈不規則正方形,布局建筑和唐時的長安城毫無二致,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 總面積220萬平方米內城居于外城正中,宮城居全城最北邊。外城的東南和西南,分布寺院建筑,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一應俱全。高昌的宮城與唐代長安城的宮城、皇城一模一樣。外城的工商業坊市遺址也與長安外城布局十分接近。 《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 高昌城是一座中原漢人建立的城池。漢武大帝的兵卒是這座城池最早的城民。2100多年前,李廣利和他的兵將由于沒有完成任務,在漢武大帝的震怒中,駐扎于此。 雖然地處沙漠,但是肥沃的盆地沙土和蜿蜒而過的流水使這里成為沙漠里的一片綠洲。這些兵將在這里扎根下來,他們遠望長安的故鄉,依照中原人的筑城方式,平地建立起了原始的高昌小城池。 漢唐以來,高昌成為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也成為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是當時西部最繁華的城市和商品貿易地。 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有漢人,車師人、高車人、匈奴人、粟特、突厥、回鶻、印度、蒙古人、阿拉伯人,甚至還有羅馬人,他們穿著華美的衣服,拿著成袋的各國金幣,說著不同的語言,穿梭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中。 外來的商人帶著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寶石和駿馬來到高昌城,又從這里帶走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和造紙、火藥、印刷術。 高昌王國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公元629年,29歲的玄奘為了尋求至高無上的佛法,離開長安,出玉門,經高昌,沿絲綢中路到達印度。在高昌,玄奘誦經講佛,與高昌王拜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玄奘一路西行,最艱難的日子是從西安到伊吾這段路,而真正受到最大禮遇,卻是在高昌國。玄奘到了伊吾后,原定路線是去巴里坤,走絲綢之路的北道。 誰知,高昌王麹文泰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即派使臣連夜趕路,一定要請玄奘改變計劃,到高昌來。玄奘接受了麹文泰的一番盛情,前往高昌國。 國王麴文泰將玄奘奉為上賓,想請玄奘長期住在高昌國。但玄奘一心向去西天取經,麴文泰見玄奘執意不從,無奈之下只得放他西去,但是提出了兩個條件,一個是要與玄奘結拜為兄弟;另外就是請玄奘留下來講一個月的佛法。 就這樣,玄奘與麴文泰舉行了隆重的結拜典禮并認真的將自己的佛法知識全部傾囊相授。之后,麴文泰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把玄奘親自送到了百里之外,才戀戀不舍的回去。 西行路上,玄奘以高昌王弟的身份,一路受到了西域各國的優待。他寫信給麹文泰說:“決交河之水,比澤非多,舉蔥嶺之山,方恩豈重。” 至今,我們仍能感受到那開放包容的高昌古國和那生活在這座城里的熱情子民。高昌古國到底哪里好?大概《白馬嘯西風》中一段話可以說明這座城當初的美好: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