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即睡眠失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斷斷續續不連貫,而過早地醒來,醒后不能再繼續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多因健康情況不佳,疼痛、感覺不適,生理節奏被打亂,睡眠環境影響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 可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或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 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下面我們來說說幾種失眠的癥狀,如何來解決這些失眠。 一、睡不著 睡不著按中醫說法是肝失調。肝主疏泄,疏泄功能下降,逆著往上,就會引起失眠。中成藥柴胡疏肝散、逍遙丸也是可以服用的。 百會穴位于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發際正中點。 主治頭重腳輕、目眩失眠、頭痛、痔瘡、低血壓、高血壓、宿醉、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 神庭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淚出,目翳,雀目,鼻淵,鼻衄,癲狂,癇證,角弓反張。配行間治目淚出;配囟會治中風不語;配兌端、承漿治癲癇嘔沫;配水溝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配太沖、太溪、陰郄、風池治肝陽上亢型頭痛、眩暈、失眠等病癥。 印堂穴是經外奇穴之一,位于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 中醫認可的主要功用是清頭明目,通鼻開竅。印堂穴位于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安眠穴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常用于治療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等。配神門、三陰交主治失眠;配四神聰、風池、太陽主治頭痛、眩暈。 具體做法:按摩 二、醒得早 醒得早按中醫說法是心脾兩虛,心神失養,如:有高血壓、高血糖、婦科病的發生有關。走膀胱經,用走罐的方法,從上往下來解決。 膀胱經是總的排毒通道,無時不在傳輸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進行的,且最后也要并歸膀胱經。所以要想驅除體內之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具體做法:用凡士林或橄欖油先涂在皮膚上,然后從上而下地推下來,或旋轉罐體往下轉,使背部微微發紅即可。一天做一次,連做2----3周,對心肌有很大的改善。 三、睡得淺 1、總做夢 2、人已經在睡了,翻個身自己也知道,有個響聲也能聽到,老覺得自己沒睡覺。 以上兩種就是淺睡眠的表現,按中醫說法就是肝腎不足,氣血虛衰的原因。中醫有個說法是酸肝化陰,失眠是肝血不足。 中藥:用酸棗、白芍、何首烏、當歸一起泡茶飲。也可以用酸棗和龍眼一起泡茶飲。 用艾條隔姜灸 氣海穴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也就是臍下1寸半位置就是氣海穴。 主治虛脫、形體贏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腑病證;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具體做法:取鮮姜片(增加溫熱度)一片,約3毫米左右厚,把姜片放在這兩個穴位上,然后把點燃的艾條靠近姜片灸,感覺熱了就把艾條拿開,然后再靠近灸,就這樣不停地灸,一般一次灸5----10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