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典藏拍訊|匡時2016年北京春拍風華絕代——明清瓷器專場(中)

     天宇樓33 2016-05-22

    預展時間:2016年6月3日-5日 拍賣時間:2016年6月8日

    拍賣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lot3081

    珊瑚紅留白竹紋碗

    尺寸:直徑12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55,000~~6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拍品于《清檔》中被稱之為“紅地白竹茶碗。”

    礬紅地留白技法始創于清雍正時期,其制作先在白釉上以礬紅彩勾繪紋飾輪廓,在輪廓外滿填紅彩,形成紅白相應的色彩構圖,是清代獨特的瓷藝品種,亦稱蓋雪紅。如清末陳瀏在其所著《匋雅》中曾解釋道∶“涂以抹紅之釉而需其中若為空白者,又似乎陰文之花紋,謂之蓋雪”造型規整,胎質細膩,外壁通體裝飾竹葉紋,雪竹挺立,竹葉舒展,紅彩艷麗,白釉純凈,清麗脫俗。



    lot3082

    粉彩花卉紋臥足碗

    尺寸:直徑10.8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 RMB 130,000~~1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撇口,淺圓腹,臥足。器形小巧可愛,端莊清秀。胎體細膩堅質,胎質密凈瑩透。清陳瀏著《陶雅》中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有鮮而雅、粉而柔的特點,色彩、層次豐富多變。《中國陶瓷史》“清代的陶瓷”章云:“雍正粉彩的特點是由于在彩繪畫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突出了陰陽、濃淡的立體感。”他對瓷器制作、設計講究嚴謹,雍正朝宮廷作坊中凡有花卉題材,均是工筆寫真,形神具佳,氣韻清雅脫俗。如此碗上所繪色彩淡雅逸麗,運筆自然流暢,層次清晰,可見雍正帝品味之高雅,追求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



    lot3083

    墨彩山水人物紋盤

    尺寸:直徑15.6cm×2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 RMB 90,000~~1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盤口內斂,坦底,圈足。底足繪青花雙圈花押款。盤內壁繪山水遠景。墨色濃淡有致,層次分明,格調高雅,似于紙絹上作的水墨畫。胎體潔白細膩,釉面瑩潤,可謂巧奪天工,反映雍正時期瓷器燒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lot3084

    青花五彩纏枝花卉紋罐

    尺寸:高23cm×2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500,000~~6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康熙五彩乃清瓷名品之一,色彩絢麗、繪畫精湛、品類豐富,素來享有盛名。清代《飲流齋說瓷》中說:“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其所說的“硬彩”即為五彩。拍品器形飽滿圓潤,敦實可愛,外壁頸部裝飾變形如意紋,下承四組纏枝牡丹紋,腹身通體以纏枝牡丹紋為飾,近足處繪變形仰蓮瓣。牡丹圖樣為康熙瓷器經典圖樣之一,因所繪花瓣兩邊高起形如獸犄,而有“雙犄牡丹”之稱。整體紋飾精美,花團錦簇,絢爛奪目。設色豐富,諸彩明快妍麗,與釉下青花相映成趣,構圖飽滿,青花發色深沉濃郁,畫工舒展流暢,為清康熙官窯青花五彩器之佳作。



    lot3085

    五彩龍鳳呈祥碗

    尺寸:直徑15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40,000~~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盌撇口,深弧腹,圈足。通體五彩紋飾。外壁繪兩對龍鳳戲珠,外襯菊花及其他花卉,口下飾八吉祥間以如意云紋。盌心飾龍戲珠紋。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此式五彩龍鳳紋碗為清代宮廷經典的膳碗之一,創制于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奉旨首次燒造御瓷之際。此次燒造于清代官窯歷史上貢獻頗大,許多式樣與紋飾為后世官窯瓷器所遵循,影響深遠,因此其具有非凡的開創意義,本品即是一例,有清一代皆沿燒之。《國朝宮史》記載,宮中器用的等級禁嚴,對皇室成員所用日用瓷器,分成十一個等級。其中第八等“常在”的用瓷有“五彩紅龍瓷盤、碟、碗、鍾”等,即此類龍鳳紋碗。因此五彩龍鳳碗為皇室后宮之用。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斗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頁148,圖136



    lot3086

    祭紅釉琵琶尊

    尺寸:高15.3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320,000~~3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此尊撇口、束頸、鼓腹,近足處外撇。宣窯寶石紅一色冠絕千古,引來后世好古者摹仿不斷。道光時期龔旬在所編的《景德鎮陶歌》中說:“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入清以后,自康熙后期恢復燒造高溫紅釉以來,歷經數十年之經驗積累,至乾隆早期唐英榷陶時期更趨成熟,畫于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圖冊》之“琢器造坯”一章對此記載尤為突出,坯房前放置各式霽紅釉瓷器多達十余種,可見當時燒造之盛。本品即為同時期唐窯霽紅之代表,造型尊貴典雅,曲線優美怡人,霽紅一色寶光內蘊,純正妍麗,為乾隆霽紅水平之典范。



    lot3087

    郎窯紅釉長頸瓶

    尺寸:高41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500,000~~6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此瓶長頸,鼓腹,圈足,胎質堅密。通體釉層肥厚,有細碎開片,呈玻璃光澤,近足處垂釉但足際無釉,這正是郞窯紅瓷器燒造成熟的特點,號稱“郎不流”。釉色鮮紅濃艷,如初凝牛血般鮮紅艷麗,可與飲譽中外的明代宣德寶石紅釉并肩齊名,因而有“比視成宣欲亂真”之說。整體風格熱情奔放卻不失端莊大氣。

    郎窯紅釉器相傳為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兼任景德鎮御窯廠督理時所燒造的名品,為康熙時期仿明代宣德寶石紅釉的創新品種,代表了當時景德鎮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它恢復并發展了元明以來的高溫銅紅釉工藝,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指針要求很高,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郎窯除郎窯紅外,還有郎窯綠、郎窯青花、五彩等,但以郎窯紅最為珍貴。乾隆皇帝曾稱贊郎窯紅“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由此可見郎窯紅的珍貴。

     

    來源:

    1.日本山中商會舊藏

    2.紐約蘇富比,198264日,lot228



    lot3088

    青花折枝花卉紋墩式碗

    尺寸:直徑18.3cm

    創作年代:明永樂

    估價: RMB 500,000~~6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造型洗練簡約,敦實而端莊,胎質細膩堅致,釉汁瑩潤亮青,全器內外紋飾疏朗,極見清逸之氣,外壁繪纏枝菊花和茶花,二者交替出現,內壁繪六組折枝祥花瑞果紋,分別是荔枝、茶花、枇杷、月季、柿子、茶花,花果交錯布置,彼此留空開闊,彰顯胎釉之精良似玉,予人視之倍覺清雅尊貴。碗心則是繪以折枝番蓮紋。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為經典的紋飾,本品涵括了所見的主要品類,其繪畫寫實逼真,諸花妍放生姿,眾果飽滿誘人,充分借鑒國畫的筆墨意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線條粗細幷用,青料濃淡兼施,從而令畫面富具蒼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無不彰顯出御窯畫師的非凡造詣。本品為永樂青花官窯之雋品,富具自身特色。

     

    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頁66,圖63

    2《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26



    lot3089

    青花人物狩獵圖筆筒

    尺寸:高19.5cm

    創作年代:明崇禎

    估價: RMB 360,000~~4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筒瓶是崇禎時期的典型器形,此件筒瓶唇口束頸、直腹下斂、底足平實,呈直筒形,造型挺拔,口沿及脛部暗刻紋飾,均為這一時期的標準形制。晚明時期時局動蕩,此種造型也寓有“天下一統”的良好祝愿。明末泰昌、天啟、崇禎三朝官窯停燒,卻給民窯生產帶來了歷史機遇,步入了一個興盛的時期,從大量崇禎、明末清初拍品來看,當時民窯瓷器的工藝水平已經不輸嘉萬制品,精者有的甚至超過了嘉萬官窯產品。明晚期文人階層的介入,促進了各類工藝品步入了一個興盛期,民窯瓷器的燒制也別開生面。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參與,使內銷的民窯瓷器繪畫上增添了更多文人味。

    描繪一幅狩獵的場景。畫中人物人物神態各異,馬的姿態惟妙惟肖,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青花發色青翠,十分雅潔,且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山石樹木,無不細致入微,可嘆工匠之技藝高超。



    lot3090

    青花浮雕梅花小卷缸連座

    尺寸:直徑21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150,000~~2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厚唇,圓腹,通體青花紋飾,以鈷藍料單線勾勒外形,繪梅樹枝葉舒展,梅花或盛開,或含苞待放,在白地的襯托下營造出雪地、月光、冰梅、月中開放的朦朧奇效。此器造型俊美,繪制細膩生動,滿有“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的意境。梅花冰肌玉骨,獨步早春,被人賦予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梅花又是十二月花神之一,神號“壽公主”。

     

    參閱:《靜嘉堂藏·清朝陶瓷》,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編,平成18930日,頁18,圖6



    lot3091

    青花會昌九老圖筒瓶

    尺寸:高46cm

    創作年代:明崇禎

    估價: RMB 800,000~~1,0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侈口束頸,直壁及底微內斂,平底無足,造型挺拔規整,體量碩大。因其造型為筒狀,故而得別稱“江山一統瓶”,晚明時期時局動蕩,此種造型也寓有“天下一統”的良好祝愿。本品底無釉,可見胎質細膩潔白,瓶身釉色白中泛青,瑩潤無比。瓶口沿下以青花間飾大小倒蕉葉,為此時經典輔助紋飾。瓶腹通景繪會昌九老圖,整體構圖疏密有致,四人在芭蕉樹下觀太極圖,三人倚石對弈,兩人暢談,另有童子攜琴和畫卷等,神態各得。所繪巖石,頗具質感,青花發色鮮妍奪目,分水技法細膩,筆觸纖巧精致,狀物有神。高超嫻熟的繪畫技巧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衣褶折疊錯落之處尤見功力。

    此一筒瓶從畫風上具有典型明末時期的風格,譬如地上的“V”形草紋,山石邊的魚卵狀葉片,半空中飄著浮云拱衛的山尖,山頭上有成排的杉科塔形樹,中莖留白的蕉葉紋,山石縫間的“介字點”葉片,皴染畫法的山石,平行括號狀的浮云以及蕉葉山石旁的椿葉點,如此諸多特點俱是典型標準器之要素。此外,其另有一特點,乃是其獨有之特性,于山石旁的三處潑墨式苔點的渲染技法,乃是五代畫家董源所創,明晚期在董其昌的提倡下重又流行。此種畫法用于瓷器之上,是晚明初清時的時代特征,但卻是異常罕見。縱觀上述分析,此件崇禎筒瓶乃是時代之杰作,罕見之珍品,典型之樣本,于明末之瓷器史中有其獨特地位,當是研究、賞玩、珍藏、沿襲的不二之選。



    lot3092

    天藍釉萊菔尊連座

    尺寸:高23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拍品描述

    說明:單色釉瓷器雖然顏色單一,卻是對“美到極致是自然”這一境界的經典詮釋。至清康、雍、乾三朝,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之鼎盛時期,與青花、彩瓷三分天下。

    此尊燒制于清康熙時期,施天藍釉,天藍由“天青”演變而來,創燒于清康熙時期,釉色淺而發藍,色澤優雅,似天藍色,故名之。造型作萊菔尊,又稱“蘿卜尊”,同為清康熙時期新創品種,因“萊菔”與“來福”同音,故取意以示吉祥。

    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統治逐漸步入全盛時期,在統治者的直接關心下,景德鎮御窯廠的燒造終于初具規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極督窯之時,景德鎮御窯廠終于迎來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產高峰,創燒了以單色釉為主的大量曠世名品,除了郎窯紅、豇豆紅等熟知的品種外,同時期的其它單色釉如天藍釉、黃釉等同樣具有極高的質量與檔次,且燒造數量更少,更值珍視,本品便為其中佳例。本品之天藍釉為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悅目,似天青之藍,故名,可與同一時期創燒的豇豆紅釉媲美。但與同期名貴的釉色豇豆紅相比,天藍釉器物燒造數量少之又少。此萊菔尊形制秀致,與天藍釉相得益彰。尊呈侈口,細長頸下飾雙弦紋、豐肩、長腹下斂,假圈足,足窄細若蘿卜。尊外滿施天藍釉,通體光素無紋,于端正之中不失典雅高貴之氣,盡顯天然古樸氣息;釉面豐腴溫潤,呈色勻凈且形色相合,釉色之美似渾然天成,精美無比,實屬難得之美器焉。



    lot3093

    豆青地暗刻螭龍紋搖鈴尊

    尺寸:高20cm×2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90,000~~1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搖鈴尊因形似搖鈴而得名,為康熙朝特有的創新品種,素為瓷中貴胄,多以青花和釉里紅裝飾為多,而此對小尊以青釉暗刻為飾,疏為少見。拍品造型典雅端正,嬌小而挺拔,釉面晶瑩,胎體堅實厚重。外壁先于胎體之上刻畫紋飾,再覆青釉,螭龍穿行于花間,紋飾鐫刻細膩,刀法流暢靈動,布局繁縟,給人以密不透風的美感。



    lot3094

    仿石紋釉雙螭龍耳扁瓶

    尺寸:高18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270,000~~3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乾隆年制”兩行四字篆書款

    說明:乾隆帝追求至善至美的藝術境界,當朝各項手工藝技術均發展到極盛,并汲取歷代之精華,創新發展出多種新的制瓷技法,仿石紋釉即為其中一種,此類作品多見為兩種不同的色釉勾繪出石頭的紋理,似拍品之風格不為多見。

    乾隆藝術涵養極佳,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乾隆一朝各項手工藝技術發展到極盛,并汲取歷代之精華,創新發展出多種新的手工藝,仿石釉即為其中一種。這是一種特種制瓷工藝,用相似于各色石質的彩釉,勾繪石頭的紋理,如有大理石釉、虎皮石釉、卵石釉、松石釉。自宋代起,石頭就倍受文人寵愛,明清以各種石頭作為觀賞之用隨處可見,因而仿石釉在清朝非常流行。此雙耳瓶仿石釉,摹仿逼真,惟妙惟肖,頗得其意趣,反映了乾隆時期景德鎮工匠在工藝上達到的成就。制作極精,毫無匠人之氣,自然天成,妙趣橫生,耐人品味,實乃陳設佳品。

     

    參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頁181,圖119

    《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元明清釉下彩》,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頁500,圖162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01113日,lot61



    lot3095

    白釉雕瓷仿定窯荷葉洗

    尺寸:長24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270,000~~3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洗造型荷花,中膛掏空,荷花枝干相連,形態飽滿,雕工簡練,荷花搭配和諧美觀,頗具有藝術感染力。造型構思巧妙,生動自然。通體施乳白色釉,釉質肥厚飽滿,釉面滋潤光澤。

    定窯為趙宋名窯,其瓷胎薄色凈,質潤典雅,備受推崇。明人張應文《清秘藏》曰:“定窯有光素、凸花二種,以白色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如淚痕者佳。”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二《志窯器》云:“定器有畫花、繡花、印花三種。多用牡丹、萱草、飛鳳三種。時造甚有佳器,式多任務巧。定窯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時為御府燒造。色白質薄,土色如玉,物價甚高。”

    好之而后摹,摹古之風興盛,御窯仿古瓷器亦佳作迭出,仿定釉瓷器入居彼時摹古之品類。乾隆皇帝具有獨特的審美成就,摹造宋器往往仿古卻不囿于古,既保留經典元素,又另見新意,此珍罕荷花洗正是承古融新的竭力之作。



    lot3096仿官釉花口洗

    尺寸:直徑9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250,000~~3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拍品呈六瓣葵花式,淺腹,平底。通體施仿官釉,釉色古雅厚潤,紋理開片,獨具一格,疏密有致,彰顯著趙宋文人以素雅勻凈為上的美學理念,達到造型與色彩最佳結合的唯美境界,是為乾隆同類色釉之雋品。底足以帶五個支釘的墊餅支燒,還原宋時芝麻釘之古韻。下配木制底座。整器造型古樸,釉色勻凈,為清乾隆慕古之佳作。此式葵口六棱洗始燒于雍正一朝,乾隆早期繼之,為此時宮廷摹古藝術之代表。清代雍干兩朝摹古之風盛行,宋瓷素雅大氣,成為此一時期官窯慕古之典范。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乾隆十年(1745)二月初九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杰交官窯葵瓣洗一件”,拍品應即仿此類宋瓷而制。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官窯葵瓣口洗(《孫瀛洲的陶瓷世界》,頁38,圖11),原為孫瀛洲舊藏,與拍品近似,可資比較。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頁38,圖11



    lot3097青花云龍紋膽瓶

    尺寸:高51.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90,000~~1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拍品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下漸收,鼓腹,圈足,形似懸膽,故為膽瓶。釉質堅致濃厚,釉色沉靜明快,整器工藝不凡,為同時期陳設之佳器。 通體以青花裝飾,繪云龍紋圖,整體構圖豐滿,繪畫流暢,筆觸纖細,青花發色鮮艷,為清代青花器中佳作。

     


    lot3098

    祭藍釉描金鳳穿花紋直口瓶

    尺寸:高29.5cm

    創作年代:清嘉慶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本品造型嬌巧,肩部與頸部相接之處有折肩處理,略見棱角,益見雋巧玲瓏之姿。胎質堅致瑩白,釉光滋潤厚腴,通體以灑藍釉為地,繪以金彩纏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口沿繪如意云紋一周。口沿下方至腹部繪描金主題紋飾,頸部上方繪變形體“壽”字,腹部交叉對稱間隔繪纏枝蓮紋,夾迭著圈曲柔婉的枝葉,構圖嚴謹,布局緊湊,繪畫精細,并用深淺不同的金彩描繪,增加層次的效果,纏枝蓮紋之間以“卍”標志裝飾,并且與枝葉間排列有序,分布得體,其間亦繪有數只夔鳳,相得益彩,足部飾仰蓮紋、回紋一周;整體雖裝飾華麗,卻毫無繁密之感。霽藍深沉凝重,金彩絢麗奪目,視之富麗華貴,品格非凡。底落“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礬紅款。全器上下皆精湛無比,可見匠人爐火純青之藝,登峰造極之境,是有清一代御瓷罕有之佳品。工序為,先以本金研磨極細兌合膠水,在霽藍地上繪畫,經低溫烘烤而成,出窯之后再以瑪瑙拭之,方現璀璨之色,光彩照人。

    藍地金彩是景德鎮的傳統彩瓷品種,始燒于元代,盛于清朝,以沉靜肅穆的霽藍釉為地,襯托釉上金彩的富麗華貴,裝飾效果格外強烈。此類小瓶器尺寸雖小,但因其做工精細,或可置于案頭博古架,乾隆朝宮廷陳設頗多此類器物,因而其檔次極高,備受世人推崇。乾隆時期內府檔案稱之為“洋彩金花霽青”,例如清宮舊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嘉慶?祭藍地描金蝴蝶勾蓮紋瓶”,同為洋彩金花霽青,頸部“壽字”之寫法,與腹部正中央蓮紋的描繪之法,與本件極似,底與本件一同落嘉慶六字礬紅款。乾隆一朝之中,霽藍金彩器皿燒造不多,康熙一朝多見,多為文房器物;乾隆、嘉慶兩朝較少。

     

    來源:倫敦蘇富比,1973724日,lot429

     


    lot3099

    粉彩靈芝花卉紋盤

    尺寸:直徑19.5cm×2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 RMB 270,000~~3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敞口、弧腹、圈足,底款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雙圈款。盤施白釉,胎體輕盈,釉面潔凈瑩潤,外壁光素無紋,盤心粉彩繪制牡丹、靈芝紋,花色清新妍麗,設色溫婉,生趣盎然。通觀則精雅雋永,疏朗閑淡,令人賞心悅目。牡丹花朵飽滿,花瓣層次豐富,填色由花瓣里向外過度,具有清康熙繪制牡丹的風格,應為雍正早期燒制。在裝飾上運用牡丹、靈芝寓意“吉祥富貴”和“長壽富貴”,這種借物寓意的裝飾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拍品成對保存,品相完好,雍正早期粉彩佳器。

     


    lot3100

    祭紅釉高足碗

    尺寸:高18.3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 RMB 50,000~~6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單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拍品碗體寬廣,敞口,深弧腹,近底處豐滿,下承中空高足,圈足外撇,圈足外壁起凸棱一道,形似竹節,便于持握。碗內與圈足內部施白釉,釉質純厚,色澤瑩潤,光亮潔凈;外施紅釉,釉面均勻,深沉凝重,色澤鮮明。高圈足內近底處用青料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字體端莊,這也是高足碗款識常見的書寫方法。整器碗形周正,造型古樸,線條柔和,頗為典雅。圈足緣露胎,可見胎質細膩,釉薄如紙,為雍正紅釉官器中上乘之作。

    高足碗又名“靶碗”、“佛碗”,因方便執于手中在馬上飲酒,故為蒙古人所喜用,元代盛行。明清時期,統治者為加強對蒙藏王公貴族的控制,多燒制用以賞賜。紅釉高足碗自明朝永樂時期開始燒造,清朝雍正時期復又出現,并且燒制最為成功。《清文件》記載:“(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內大臣海望奉上諭:可將霽紅、霽青、黃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樣燒造些,厚些的亦燒造些,以備賞蒙古王用。欽此。

    翻檢公私典藏資料,現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祭紅釉高足碗(《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97,圖233),與拍品形制一致,系同時期所制,可資比較。



    lot3101

    祭紅釉雞心碗

    尺寸:直徑15cm×2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400,000~~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雞心碗創燒於明永樂時期,清雍正、乾隆兩朝沿續燒制,器形略有變化,仍不失秀美典雅之風范。拍品敞口微斂,深腹向下漸收,至碗心下凹,小圈足內心微微凸起。碗內壁施白釉,外壁施霽紅釉,口沿處顏色逐漸淺淡,形成一道獨特的燈草邊,與內壁白釉相連接,自然融合。釉色均勻,釉面顯現橘皮紋,刻意追仿明代早期紅釉質感。霽紅釉因受窯內氣氛影響較大,燒造出顏色純正均勻者極為難得,因此自明初永樂年間創燒成功始,其後各朝無不以此為衡量制瓷水平的標準。拍品紅釉明艷均勻,呈色一致,成對保存,品相良好,極為不易。



    lot3102

    窯變釉貫耳瓶

    尺寸:高30.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300,000~~4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貫耳瓶器形源自上古青銅器,宋代時開始出現瓷器品種。清代乾隆時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貫耳瓶因其端莊古樸的造型而得到乾隆帝的喜愛,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因此燒造了大量釉色相異、器形有別的貫耳瓶供乾隆帝賞玩。本瓶即為乾隆朝貫耳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其口部略外撇,呈海棠形,頸部兩側飾貫耳,腹部下垂,兩面分飾桃形凸起,下承圈足,整器造型端莊挺拔、古樸大氣。瓶通體施窯變釉,釉面遍布開片,釉汁肥厚斑斕,紅藍兩色,交織相融,燦若晚霞。瓶底心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窯變釉是一種以銅紅釉為主,并添加多種金屬元素燒制而成的高溫釉,為唐英督理景德鎮御窯廠時仿鈞窯釉色所繁衍出的一個創新品種。自乾隆至清代晚期均有燒造,其中以乾隆器質量最為優秀,貴為同類作品之冠。本品為乾隆朝窯變釉貫耳瓶之典型器,胎釉等方面時代特征明顯,殊為難得。

     


    lot3103

    仿古銅釉描金獸面紋雙耳尊

    尺寸:高28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1,000,000~~1,2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茶葉末釉原名為廠官釉,系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鑒古代北方窯場產品燒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因其“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于花,美如玉,范為瓶,最養目”,而受到乾隆皇帝喜愛和重視,唐英于《陶成紀事碑》中記載“一仿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此尊造型自商周青銅壺化裁而來,其形唇口、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隨形設雙耳,通體以茶葉末釉描金裝飾,外壁主體飾獸面紋,紋飾精美,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富有天然韻致。底款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筆力遒勁。

    此尊造型與香港蘇富比19871124-25日拍品乾隆茶葉末釉雙耳尊相同,《飲流齋說瓷》有載:“金醬而加金花,亦乾隆間所尚……”上海文物商店原藏有一件乾隆仿銅器金彩犧耳尊,著錄于《清代瓷器賞鑒》122頁,其裝飾手法與拍品相同。

     

    參閱:《清代瓷器鑒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頁122,圖151



    lot3104

    像生瓷鹿

    尺寸:高14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28,000~~30,000

    拍品描述

    說明:瑞鹿在古人眼中為吉慶之祥兆,寓意長壽,又有富貴之義。從乾隆乃至其后各朝都常有關于宮廷下令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瓷塑瑞鹿之記載,如《乾隆七年紀事》檔載,是年“五月初二日太監高玉傳旨:將唐英燒造之鶴、鹿,嗣后燒造時,鶴俱要對面,其鹿脖子要直的”。而在同治十三年時傳發九江關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紙樣梅花鹿由于無法燒造,又被其時九江關監督沈保靖上交回內府,現收藏于故宮,亦可作參照,由此可見此類作品燒制難度之大。

    雄鹿擺件呈臥姿,四肢蜷于身下,鹿角雄壯有力,雙耳翹立,神態安詳,外表刻工加以裝飾鹿的絨毛與鹿的梅花斑紋。整體簡潔,線條自然流暢,神情靈動神韻,體量雖小,但做工特殊、精致。耐人尋味,陳設效果極佳。可看出是宮廷出品,可謂文房案幾之上裝飾佳作。



    lot3105

    青花云龍紋盤

    尺寸:直徑24.2cm×2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180,000~~2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致遠堂制”兩行四字楷書款

    說明:盤口微外侈、弧腹,圈足,盤口圓形周正,修胎規矩,露胎處具有典型清中期泥鰍背特征,兩只盤造型、紋飾一致,成對保存,品相完整,難得尤物。盤內外皆飾龍紋,外壁口沿、近足處各飾弦紋,中間飾五爪云龍紋;盤內壁口緣、盤心各飾弦紋兩周,盤心繪制五爪立龍紋。此對盤的特殊之處在于他的青花發色及云龍紋的樣式,青花藍色濃艷,效仿嘉靖回青料發色,再者其龍紋為明代嘉靖萬歷時期的特征,頭部較小,軀干細長蟠曲,圓眼,鋸齒狀龍脊,較清代龍紋更具生動靈活,具有動感。其仿明嘉靖青花頗具神采,不論紋飾還是青花發色幾可亂真,為清中期仿古精品。

    “致遠堂”為乾隆朝堂名款瓷器,有官窯民窯之分,其中落“敬畏堂制”、“致遠堂制”、“養和堂制”款識者均以館閣體小楷書寫并外加雙欄方框,當屬御窯廠出品。而此件拍品,其上畫五爪龍,且制作規整嚴謹,仿古之細節考究,無疑為“致遠堂”官窯出品,即為乾隆朝宮廷及官宦特制瓷器,與御窯廠制瓷并肩。



    lot3106

    粉彩描金福祿萬代齋戒牌

    尺寸:長6.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500,000~~6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拍品以瓷仿銅胎畫絲琺瑯形式制作,圖案華麗,色彩絢爛,穿通天眼便于佩戴。邊緣葫蘆藤枝伸展,其間粉色葫蘆花相互爭艷,另有四只粉色蝙蝠飛舞其間,寓意“福祿雙至,賜福萬代”。牌正中以藍料彩豎行書寫滿、漢二體“齋戒”,字體工整,極富韻味和宮廷氣息。齋戒牌為清代宮廷齋戒大禮之佩帶用器,素以其小器精作而受到人們喜愛。

     

    展覽:

    1964年718日至108日比利時魯汶市“Oude kunst in Leuvens privebeit”展覽中展出

    來源:比利時Robert de Strycker教授夫婦于1939322日購于比利時布魯塞爾Douat古董行



    lot3107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尺寸:高33cm

    創作年代:明洪武

    估價: RMB 1,800,000~~2,0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洪武朝瓷器是上承元代、下啟永樂宣德的重要轉變時期,總體風格介于元代和永樂宣德朝之間。就釉里紅而言,洪武釉里紅瓷器是明代燒制最成功的階段,也是極盛時期。如果說元代是以青花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代表,那么洪武朝則開始了以釉里紅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新時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世界藝術品市場掀起一股“洪武釉里紅”收藏熱潮,洪武釉里紅的巨大魅力如磁石般深深著吸引著世界藏家的眼光。在過去數十年中出現在國際市場的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全美器僅有兩件,一件繪纏枝扁菊紋,于1987519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趙從衍收藏專拍中(LOT225)以1122萬港幣的成交價揭開了洪武釉里紅官窯瓷器的天價序幕,目前為亞洲一座私人美術館收藏。另外一件也是繪纏枝牡丹紋,且與本品紋飾基本一致,于1988年首次亮相香港蘇富比,即在當年創造了1705萬港幣的洪武瓷器天價記錄,隨后又于1997年在香港佳士得重新上拍,以2202萬港幣成交,最后又于2006年再次亮相香港佳士得,這次拍賣也成為這只玉壺春瓶拍賣市場的最后絕唱,以7852萬港元的新記錄被澳門永利度假村股份公司主席史蒂芬·永利博得頭籌,并于200729日在澳門博物館舉行了捐贈儀式,將此件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捐獻給澳門特區政府,由澳門博物館作永久收藏及公開展出。本次匡時十周年推出的這只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可作為纏枝牡丹紋的代表,目前除了上文提到過的捐獻給澳門特區政府的完整的玉壺春瓶(腹部下方有一道5公分左右的窯裂),還有三件殘器,造型和紋飾與本件幾乎相同,僅僅頸部蕉葉紋下方的兩層輔助紋飾和足部的紋飾略有變化。一件見于“華美協進會”展覽圖錄(參見1980年紐約“紐瓦克博物館藏品參加華美協進會中國藝術品展覽”圖錄,圖20);另一件為19901113日香港拍賣會LOT126;還有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宮舊藏玉壺春瓶(后三件均是口部有殘)。此五件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造型紋飾均基本相同,紋飾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位畫工之手,且發色均屬上乘,代表了洪武時期釉里紅玉壺春瓶的最高水平。這只玉壺春瓶的紋飾也極為經典。約翰·艾迪斯博士在釉里紅一文(參見19571959年“東方陶瓷學會會刊”第311548頁)中指出,幾乎所有洪武玉壺春瓶(包括玉壺春式執壺)的頸部,均繪一圈蕉葉紋,其下并搭配兩層次要紋飾,瓶身底部則繪仰蓮紋;而腹部的主要紋飾不外兩類:一類為纏枝花卉紋,另一類為繪畫式題材,常采用歲寒三友圖(有時配以芭蕉)。在釉下彩瓷器紋飾的演變過程中,洪武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時至十四世紀末,源自元代的構圖主次發生了變化。洪武年間,次要紋飾帶所占篇幅較小,而主要紋飾帶的大小和重要性則有漸增之勢。這一轉變可清楚見于這只玉壺春瓶,其纏枝牡丹紋覆蓋了瓶身的絕大部分,而元代常見的云肩已被簡化為主紋飾上面的一圈垂云紋。它的主紋飾具典型的時代特征,同類紋飾亦可見于英國倫敦大維德中國藝術館收藏的一支釉里紅執壺。至于脛部的蓮瓣紋,其樣式雖近似倫敦佳士得于20057月拍出的元青花“鬼谷下山”罐底足的元式蓮瓣紋,但風格較為輕靈飄逸。此外,洪武釉里紅瓷瓶的另一特點便是其瓶頸的蕉葉紋。以英國倫敦大維德中國藝術館藏一對元代至正型青花龍紋象耳瓶為例,其芭蕉葉紋的月牙邊較為寬粗,而主葉脈亦用粗筆繪成。相形之下,洪武玉壺春瓶的葉邊較窄,而主葉脈僅以白描勾畫,使葉紋更顯輕靈,與修長的瓶頸相互呼應。腹部的纏枝牡丹紋畫工純熟,呈現了洪武瓷器珍品的三大畫風。其一,花卉在構圖中的地位更為顯要,枝繁葉茂的纏枝紋飾因此更為悅目突出。其二,在正面描繪花卉時,花蕊均留有一道白邊(圖19)。這種畫法簡潔有效,加強了與周圍深色花瓣的濃淡對比。洪武瓷器上的纏枝菊紋也有類似的畫法,常在白色蓮瓣內勾出一道白邊。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構圖側寫牡丹,構圖上以牡丹的正面和側面描寫交錯出現,這種手法使波浪般的纏枝圖案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亦突出了整體的造型。此外,公元十四世紀末的瓷器畫工喜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若繪制時所用的是極不穩定的釉里紅料,當中涉及的變數可想而知。然而,這支玉壺春瓶對釉里紅料的掌握恰到好處,因此這種畫法既呈現了纏枝紋之柔美,亦突出了白色花尖與殷紅的花瓣之間的對比。此瓶流傳有序,系出名門,早年即入藏世界知名的法國吉美博物館,并附有法國文化部長親筆簽名的吉美博物館收藏證書。在二十世紀早期即已經入藏西方著名的博物館,在當今拍賣的洪武釉里紅瓷器中當屬首例,殊為難得。本品歷經滄桑,雖未能以完美面貌示人,卻仍不掩其藝術鋒芒與魅力,猶可珍也


    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第212頁,圖版197

    2.《東洋陶瓷大觀》第一卷·東京國立博物館,單色圖版112

    3.《中國歷代陶瓷選集》頁186187,圖版74,鴻禧美術館編。

    4.《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頁61,圖32

    來源:法國吉美博物館舊藏

     


    lot3108

    爐鈞釉小瓶

    尺寸:尺寸不一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50,000~~80,000

    拍品描述

    說明:圓口,直頸微撇,腹部微鼓,下弧收至底,圈足,頸部施雙象耳。

    膽瓶,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此器型始燒于唐代至清中晚期,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膽瓶由于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歷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此器滿施爐鈞釉,發色勻稱,釉色純凈,造型規整,清逸脫俗,是乾隆時期爐鈞之精品。器身滿施爐鈞釉,釉面光潔柔潤,釉色青藍,釉汁流淌,優雅華麗,雖為人工施釉,但宛若天成。紫藍融匯交織,如云如霓,分外瑰麗。本件拍品造型規整莊重,線條柔和流暢,諸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為爐鈞釉佳作。



    lot3109

    青花黃彩云龍紋盤

    尺寸:直徑25cm×2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400,000~~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青花黃彩工藝肇始于明初宣德窯,當時此類器以青花繪制主題紋飾,再于留白處填涂黃彩,故《南窯筆記》稱之為“青花填黃地者”。因青花與黃彩呈色溫度不同,所以此類器需采用二次燒造工藝制作,流程繁瑣復雜,故為明代御窯之高檔品種,并一直燒造至嘉靖朝。入清以后,康熙御窯廠繼承此項工藝并加以改進,與前朝同類器相比,更為突出黃彩地位,尊貴之氣更甚。

    本對盤敞口弧腹,圈足內斂,盤形端莊規整。整器胎體堅實,釉層緊密,通體以青花留白手法繪制紋飾,盤心飾一立龍騰躍于云中,內外壁分繪雙龍趕珠紋樣。五龍、火珠和云朵均覆以黃彩,富麗堂皇,威嚴之氣盡現。黃彩下之青花呈藏青色,與藍黃二色相互掩映,搭配和諧,絲毫不顯突兀。盤底施白釉,中心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盤樣式為康熙朝所首創,后世循例燒造。據清代《國朝宮史》記載,藍地黃龍器為后宮妃嬪之日用器,品級高貴。本品造型端莊,胎釉俱佳,所繪龍紋威嚴雄渾,頗具皇家氣勢,且為成對流傳,品相完美,頗為難得。

     

    參閱:《中國名瓷欣賞與收藏》,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頁304,圖442



    lot3110

    青花纏枝花卉紋燭臺

    尺寸:高14cm

    創作年代:清嘉慶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嘉蔭堂制”兩行四字楷書款

    說明:燭臺以青花繪制纏枝蓮紋飾,外壁由上至下描繪蓮花瓣、連珠紋、回字紋、纏枝花卉紋、纏枝蓮紋,紋飾以弦紋相間,什錦花卉等十余層紋飾,是一件精心設計、工藝考究的官窯力作。本器青花發色艷麗,釉面滋潤,器型美觀,紋飾復雜,畫工精細,品相完好,極為難得。

    “嘉蔭堂”為清代名堂款瓷器,據《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一書記載,當時有據可查的齋名、室名就有數千個。清代帝王也常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書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懷。“嘉蔭堂”現在沈陽故宮內,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東巡時宴飲現戲場所,傳世品中書“嘉蔭堂制”款瓷器,既有乾隆時期的哥釉方斗杯,也有嘉慶時期的青花纏枝蓮紋高足盤、藍釉白花盤、青花纏枝蓮燭臺等名品。



    lot3111

    斗彩八吉祥綠龍紋蓋罐

    尺寸:高21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40,000~~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罐圓口直頸,豐肩碩腹,至底內收,圈足,形制規整,制作精細。通體紋飾均以釉下青花線勾勒輪廓,并以釉上綠彩填繪。藍線綠彩,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感。腹部主題紋飾為雙龍趕珠紋,隙地飾云紋,肩、脛部分別繪八吉祥及變體蓮瓣紋。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款字工整。在青花勾線內以一色綠彩填繪的工藝是斗彩的一種裝飾,始見于明成化時期,傳世有成化卷枝紋瓶和云龍紋盤。清代燒制的綠彩斗彩器以云龍紋蓋罐最為典型,并以此為固定模式從清康熙至以后各朝歷代相傳,僅形制略有變化。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71



    lot3112

    粉彩太平有象擺件

    尺寸:高11.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600,000~~8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臥象匍匐,作回首俯視狀,長鼻蜷曲,牙色潔白,體態渾圓,憨態可掬。象身披五彩披搭,披搭勾繪精致,彩料濃艷。背上鞍韉負粉彩白地地吉慶寶瓶,寶瓶葫蘆形,上繪粉彩纏枝蓮紋,系綬帶,飾纏枝蓮紋,形式雖小巧卻精美考究,典雅莊重,匠心獨運,整體造型寓意太平有象。此類太平有象瓷塑亦稱為象馱寶瓶,同陳列在故宮太極殿寶座兩側的同類器極為相似,亦與《清檔》乾隆三十七年、三十九年燒造太平有象的記載一致。該作品雖然無款,但胎體厚重;象背上所馱瓶子無底,披搭均系粉彩繪飾,逼真而細致,表現出工藝的精湛,實屬典型乾隆官窯器。

    以各種祥瑞圖案拼湊成四字吉語的紋樣在清代乾隆朝甚為流行,除紋樣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以瓷塑來表現四字吉語的作品。此件作品就是取四字吉語精心設計的瓷塑,象馱寶瓶,喜氣洋洋,“象”諧音“祥”,背上所馱寶瓶又諧音“平”,生動地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贊頌。大象制作寫實,先在白釉地子上施以淺棕色調,其身體健碩厚重,四足粗壯,象首回望,鼻子盤至嘴邊,神情馴服。拍品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水平,雖無款識,但無疑是乾隆官窯所出,堪稱此類宮廷器中之上品。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86

     



    lot3113

    黃地粉彩寶相花紋碗

    尺寸:直徑15cm

    創作年代:清道光

    估價: RMB 60,000~~8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此碗式樣為清代傳統官窯,自乾隆二年時已開始燒制,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稱“洋彩黃地洋花宮碗”,此后至道光,歷朝均有燒造。本件即為道光官窯依乾隆式樣燒制,造型端莊秀麗,曲線柔美,胎釉輕薄柔美。外壁以黃釉為地,清新雅致,上以各色料彩繪制牽牛、秋葵等花卉六枝,枝葉纏繞翻卷,花間枝頭點綴含苞欲放的小花及花蕾,整器紋飾繪制紛繁細密,色彩富麗堂皇,有明顯的琺瑯彩效果,富于西方裝飾韻味,體現出歐洲巴洛克裝飾風格對中國美學的影響。碗內壁施白釉,釉汁潤澤,宛若凝脂,碗心用礬紅彩繪五只蝙蝠,姿態各異,活潑生動,寓意“洪福齊天”。“五蝠”即“五福”,典出《尚書·洪范》,具體是指:“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五種人生吉祥之事。器物外底施白釉,底心落“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具有濃郁的宮廷風格,十分精彩。



    lot3114粉彩三顧茅廬詩文蓋碗

    尺寸:直徑11.1cm×2

    創作年代:清道光

    估價: RMB 500,000~~6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拍品成對保存,品相完好,口外侈,深弧腹,圈足,蓋鈕、碗底皆礬紅書“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這對蓋碗瓷白細膩,釉面平整,釉水潤澤,紋飾繪制細膩,為道光年間制瓷精品。粉彩紋飾在白色地上繪制,設色粉嫩明麗,蓋與碗上的紋飾一致,主題為《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并摘其中一句詩詞:“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紅鈐印“大”、“雅”。這句詩詞的原文為《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孔明中的二顧,在未某面往回走的時候見到穿皮衣、騎小驢、攜一葫蘆酒的黃承彥,邊過小橋邊哼唧著詩:“一夜北風寒,萬里彤云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麟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此詩詞與蓋碗外壁的圖案:小橋、茅廬、騎毛驢的人一一相符,騎著毛驢的人正是黃承彥(孔明的岳父,黃月英的父親)。紋飾正表達了劉備的求賢若渴,同時也將黃承彥的高明,他哼的詩中“玉龍斗”、“紛紛麟甲飛”與“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形成鮮明對比,頗有天掉下來當被子蓋的氣魄。

    紅色鈐印“大”、“雅”是宮廷御用瓷器專屬,

     

    來源:陳玉階舊藏



    lot3115

    祭紅釉琵琶尊

    尺寸:高19.5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 RMB 400,000~~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祭紅釉源于元代,由釉里紅脫胎而出,至明代永樂年間成熟,是顏色中的珍貴品種,因往往用作祭器而得名,也叫 “鮮紅”、“霽紅”、“積紅”、“際紅”、“醉紅”、“寶石紅”。“祭紅”制作之難遠甚于其它顏色釉,文獻記載祭紅“以西寶石為末入釉”,故又稱為寶石紅。

    拍品直口微侈,溜肩鼓腹,圈足,造型取材于漢代銅壺,儀態端莊,線條秀美。通體以祭紅釉著色,釉汁潤澤,發色紅艷亮麗。經典地顯示了康熙一朝御窯造器的線條追求,即以一種象生學概念,設計器身一寸一厘的線條,在塑形上,達到無可挑剔的流暢與優雅。其線條的完美,自然無痕地造成祭紅釉有一種流光溢彩的動勢,加之器身之秀挺,充盈著一種向上的伸展力,經典地成為一代王朝初盛的象征。



    lot3116

    外檸檬黃釉內紅蝠盤

    尺寸:直徑16.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50,000~~8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檸檬黃釉始創于清代雍正年間,由于這種黃釉的顏色比傳統澆黃釉更為淺淡幽雅,故又稱為“淡黃釉”。檸檬黃釉是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的低溫色釉。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記載了“歲例供御”的五十七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檸檬黃釉。此盤胎體輕薄,做工精細,內施白釉,瑩潔無比,以礬紅彩繪五只蝙蝠盤旋翻飛,寓意“洪福齊天”;外通體施檸檬黃釉,嬌嫩勻潤,秀美可人,可觀可賞,適於把玩,是此種釉色中上乘作品。



    lot3117

    古銅釉描金觀音像

    尺寸:高44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850,000~~1,0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菩薩高螺發,高發冠,面龐圓潤,額際寬廣,彎眉細目,額間施白毫,表情慈祥柔和,透過瞳孔及耳孔可以見到胎體為中空。寬肩厚胸,項配瓔珞,粒粒連珠極為華美,軀體健壯,體態勻稱,手作持寶物狀,手腳刻劃細膩,柔軟而富有彈性,極具肌膚質感。

    面部及身軀施金釉,衣裙及蓮瓣部分施醬釉,上飾描金纏枝花卉紋,發冠、綬帶及瓔珞等處以爐鈞釉裝飾,采用多種技藝于一體,工藝復雜,制作精細,整體給人肅穆寧靜之感。

    清代皇室崇信藏傳佛教,其中尤以乾隆帝信仰最為虔誠,皇宮內苑、各處行宮設有多處皇家寺院、佛堂,故對各式佛教造像有巨大的需求,除常見金銅造像外,還特命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許多瓷質造像,如此件即為一例。乾隆十三年唐英曾承命燒造觀音,久造無成,乾隆皇帝就斥責唐英“燒造的觀音如何還不得?”“想是唐英不至誠,著他至‘誠’燒造。”(見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一《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之《記事檔》)以唐英督領下御窯廠水平之高獨步有清一代,縱然如此尚有難為之處,可想神仙塑像燒造之不易。出于對神靈的敬畏,此類雕塑神像多不具年款,有別于鎏金銅像落“大清乾隆年敬制”款者。

    本品工藝精湛,衣飾華美,流傳至今,殊為珍貴,同類之作存世罕見,見證了乾隆皇帝禮佛敬佛的精誠之心,是為難得佳作。



    lot3118

    吳倓詩文瓷板

    尺寸:長40.5×62.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72,000~~8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拍品以硬木為載體,上髹黑漆,嵌瓷詩句,樣式古樸典雅,文氣十足。所嵌詩文為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花時遍游諸家園·其三》 '翩翩馬上帽檐斜,盡日尋春不到家。偏愛張園好風景,半天高柳臥溪花。'落款為楓原吳倓,陰陽紋印章'吳倓之印楓原'。吳倓,字楓原,是乾隆時期新安書法家。

    瓷板表現書法難在筆意,觀此幅作品,既有提按頓挫之運筆技法,又有屋漏跡之書寫美感,其起筆收筆輕靈含蓄,不張揚力度,不刻意求氣勢,但氣韻尤盛,作品文辭亦淵雅有致,顯然是文人墨客的齋頭雅供。



    lot3119

    粉彩觀音坐像連座

    尺寸:高2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130,000~~15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此尊觀音開臉飽滿,法相端嚴。菩薩頭束高髻,戴金簪,雙耳垂肩,神態慈祥,略帶笑意。頸佩瓔珞,身披長袍、錦帔,著長裙,長袍白釉暗刻纏枝蓮紋,衣邊及袖口則褐彩描金。觀音盤腿屈膝而坐。左手輕搭於膝上,右手持經書。笑容可愛形態逼真,配以粉彩瓷座。整器造型大方,氣質高雅、安詳,粉彩艷麗,是為曲盡其妙。觀音菩薩是觀察世間民眾聲音的菩薩,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是宮廷及民間最為常見的佛教供養菩薩,明清的景德鎮窯、德化窯多有瓷觀音雕像燒造。佛教造像十分講究色彩的鮮艷明亮,粉彩的技術特征正好可以對其加以詮釋,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曾多次降旨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要求燒造各類瓷塑,然而由於造像的造型復雜,對細部要求高,成功之作甚少。加之難以保存,故傳世的粉彩佛像十分稀少。



    lot3120

    礬紅描金壽山福海紋杯

    尺寸:直徑7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 RMB 30,000~~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乾隆年制”兩行四字篆書款

    說明:小杯形制規整,胎壁盈薄。外壁以礬紅繪海水江崖紋,浪頭層層推進,翻滾不息。上間以云蝠紋,并描金“福”字,寓意壽山福海。整器做工精致,胎質潔白,填彩精細,濃淡得宜,描金點綴,凸顯富貴之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激情乱人伦视频|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欧美大bbbb流白水|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人妻丝袜|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人妻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亚洲AV成人片不卡无码|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中文字幕人妻不卡精品|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乱码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国产对白熟女受不了了|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jizz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