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索尼唱片用9000萬英鎊,約合8.5億人民幣的價錢簽下了阿黛爾。消息一出,中國網友一片驚詫,這個28歲的英國姑娘居然值這么多錢。其實,在與索尼簽下9000萬英鎊的合同之前,阿黛爾身價已經達到850萬英鎊,去年她的一張專輯《25》給她帶來了350萬英鎊的收入。 與此同時,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發布了《2016全球音樂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國際音樂市場收入比較上年增長3.2%,是連續20年不斷下跌以來的首次上漲。在2015年,實體唱片收入與2014年相比減少4.5%;數字音樂收入首次超過實體唱片收入,與去年相比增加10.2%。數字專輯售賣的春天是否已經來臨? 來看看中國的表現。2015年,國家版權局下發“最嚴版權令”后,中國版權環境大幅好轉,大量盜版音樂下架,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版權實力雄厚的平臺開始紛紛發力數字專輯。根據《2016全球音樂市場報告》,2015年中國的音樂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了63.8%,數字音樂收入增速高達68.6%。 Adele《25》,Taylor Swift《1989》,Rihanna《Anti》等專輯的售賣雖然無法與已經養成專輯付費意識的歐美市場媲美,也帶動了中國用戶的版權意識。加之專輯15-20元的售價遠低于實體唱片,使得一些并沒有打算購買實體唱片的用戶愿意嘗試數字專輯。根據艾媒咨詢的調查,5.7%的受訪者購買過數字專輯,但52%的用戶表示會為自己喜歡的歌手購買數字專輯,數字專輯市場潛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數字專輯并不只是把實體CD的音樂“轉存”到互聯網那么簡單。購買的用戶不但能擁有提前收聽歌曲的權限,還有定制的粉絲大禮包,包含定制海報、銘牌特權、解鎖游戲、贈送演唱會門票等附加元素。另外,藝人的專輯銷量好,還可以拿到平臺授予的不同榮譽。一張數字專輯2元-20元的價格,也促使很多粉絲一次購買多張專輯,幫助自己的偶像登上銷售榜。 在這些原因的共同促進下,偶像歌手在中國表現亮眼。華晨宇《華晨宇2015終極雙主打》在酷我賣出17萬張;從繁星直播走出的莊心妍在4月在酷狗發售新專輯《做最好的我》,目前已經有超過16萬的銷售額;黃子稻的單曲The Road在免費試聽的情況下,依然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在酷我音樂賣出了超過9萬首的銷量。熱門影視劇的原聲碟是數字專輯銷售的又一亮點,隨著《太陽的后裔》熱播,其原聲帶在酷狗/酷我累計銷量超過1200萬元。 有分析師指出,隨著用戶付費意識的逐漸養成,有理由相信數字音樂的收入在未來會持續增長。而數字專輯的銷售極大依靠各大音樂平臺的用戶數目和付費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用戶規模最大的酷酷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預計會占據更大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