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申蘭國
病情分析: 你好 一般小兒積食是由于吃了難消化的食物,就休息了,引起的. 指導意見: 建議您可以做口服,胰酶散和小兒七珍丹做對癥治療!愿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注意飲食調理就可以的!注意觀察寶寶的變化就可以的! 病情分析: 食積,又稱“積滯”,是中醫的一個病名,它是因飲食不當,影響到小兒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疾患.臨床上以食不能消化,噯氣酸餿,肚腹脹滿,大便干燥或時干時稀,舌苔厚膩,脈滑為主要表現.若積滯日久化熱后,還可出現夜臥不寧,睡喜伏臥,輾轉反側,手足心熱,排氣惡臭等癥狀. 本病以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多由于小兒吃東西不知自節,或喂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停滯于腸胃,損傷脾胃而形成的. 中醫治療食積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于癥狀較輕者,可選擇服用小兒化食丸,保和丸,化積口服液等中成藥以消食導滯和胃;對于癥狀較重的患兒,家長應盡快帶孩子上醫院看醫生,根據情況服用中藥湯劑.中醫辨證可分為乳食內積,積熱內蘊,脾虛食積三型.此外,捏脊(積)逆流法,也是臨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指導意見: 推拿治療 食積應該被理解成是一個“證侯”,引起食積的原因很多,但這種原因在臨床上又很難找到,故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食積”.被找到原因的“食積”,稱之為“繼發性食積”.繼發性食積的患兒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療.有的則不以推拿治療.因此,適應于推拿治療者主要是原發性食積.對原發性食積,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積夾寒型 治則:溫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八勢穴,足三里穴,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補脾土穴:補脾土穴有二種方法,一種方是用指摩法治療脾土穴;另一種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種補脾土的方法,醫者可任選一種,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面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面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 橫紋的梭側及尺側,約一百下. ③推三關穴:由于是治療“食積夾寒”,所以推三關穴的次數應多一些,約推六百下. ④運八勢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面作為接觸面,在患兒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封穴”,約三百下. ⑤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臍腹: 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鐘后,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患者追問我的孩子最近一周特別能吃,怎么吃都不飽,哭,鬧,是不是食積,如果不是是什么原因?  -
30天根治胃潰瘍 不反復終身受益! 病情分析: 食積是因小兒喂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食積又稱積滯.與西醫學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夏秋季節,暑濕易于困遏脾氣,發病率較高.小兒各年齡組皆可發病,但以嬰幼兒多見. 指導意見: 乳食內積之實證以消食導滯為主.脾虛夾積之虛中夾實證以健脾消食,消補兼施為法,積重而脾虛輕者,宜消中兼補法;積輕而脾虛甚者,則用補中兼消法,扶正為主,消積為輔,正所謂:“養正而積自除”. 食積的治療,除內服藥外,推拿及外治療法亦常運用. 一,中成藥劑 1.王氏保赤丸每服1/3-1支,1日2-3次.用于乳食內積證. 2.枳實導滯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食積重且化熱便秘者. 3.小兒香橘丹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虛夾積證. 4.小兒健脾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虛夾積證. 二,單方驗方 1.炙雞內金30g,研細末.每次1g,每日2-3次,開水沖服.用于乳食內積證. 2.炒黑白丑,炙雞內金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0.5—1s,每日2次,開水沖服.用于乳食內積便秘者. 三,藥物外治 1.玄明粉3g,胡椒粉0.5g,共研細末.填人臍中,外蓋油布或油紙,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食積較重之實證. 2.炒大黃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裝入布袋,外敷患兒臍腹部.用于食積腹脹腹痛便秘者. 3.酒糟100g,入鍋內炒熱,分2次裝袋,交替放腹部熱熨,每日1次,每次2—3小時.用于脾虛夾積者. 四,飲食療法 1.白蘿卜500g,切成細絲擠出汁,燉熱后內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于食肉過多而致的食積. 2.檳榔l0g,金橘3只.二味打碎入鍋,水煎20分鐘,取汁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數次,代茶飲.用于小兒食積兼有氣滯者. 五,推拿療法 推揉板門100次,清大腸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陰陽50次,摩腹2分鐘,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節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乳食內積者,加掐四縫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縫.脾虛夾積者,加補脾土100次,運水人土100次. 病情分析: 考慮是小兒積食,食積多由于飲食,喂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癥.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征.食積還常在感冒,泄瀉中合并出現. 指導意見: 對于食積的治療,首先是控制飲食,特別是伴有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暫時禁食8~12小時,待嘔吐停止后,給予清淡的流質食物,如藕粉,蔬菜湯等.輕癥食積患兒經過控制飲食,很快可以痊愈,重癥食積的患兒須去醫院治療. 還有8條回復, 點擊加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