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家族成員,已經不止“傳統祁紅工夫”一位了,還增添了兩位“新成員”——祁紅香螺和祁紅毛峰。 紅香螺 祁紅香螺,1997年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科所研制,“按照萎凋、揉捻、發酵、控溫做形、干燥、整形、歸類加工而成的卷曲形祁門紅茶。”這是《祁門紅茶安徽省地方標準》中的定義。對祁紅毛峰的描述是“按照萎凋、揉捻、發酵、做形、干燥、整形、歸類加工而成的彎曲形祁門紅茶。” 發酵后是否“控溫做形”,是兩者制作工藝的主要區別。祁紅香螺是在傳統初制工藝的基礎上,在揉捻葉發酵后增加了控溫做形,通過手工搓揉,使干茶外形卷曲成螺狀。而祁紅毛峰彎曲的外形,主要是在發酵葉烘干后,進行整形歸類的工序中形成的。 對鮮葉的采摘要求,兩位“新成員”都多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為原料。以一芽一葉為主的,屬于特級;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為主的,屬于一級;一芽二葉為主的,屬于二級。只有這三個級別。 紅毛峰 在內質香氣方面,同是特級,祁紅香螺的嫩甜香較顯,滋味鮮醇甜,湯色紅艷,葉底細嫩顯芽。祁紅毛峰的甜香顯,葉底柔嫩,滋味與湯色與祁紅香螺相似。 祁紅香螺、祁紅毛峰,與傳統祁紅工夫的制作工藝區別較大。傳統祁紅工夫分初制和精制兩個環節。初制包括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精制包括篩制、風選、揀剔、補火、拼配、勻堆、裝箱等工序。兩位“新成員”增加了做形的工序,少了復雜的精制過程,使得條形更加完整。 祁門工夫紅茶 制作工藝的創新也使“新成員”和傳統祁紅工夫的品質有所不同。滋味上,祁紅香螺和祁紅毛峰更顯清甜;傳統祁紅工夫更顯醇厚。就香氣而言,傳統祁紅工夫濃郁豐富,祁紅香螺和祁紅毛峰的甜花香明顯。 “祁紅毛峰的香氣以清鮮高長,伴以細嫩、鮮爽的嫩甜香為主體,而祁門工夫紅茶則以高爽、馥郁的甜香為主體,代表了祁紅不同產品種類的品質風格。”這是雷攀登、黃建琴等專家學者的研究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