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熱門游戲IP《魔獸世界》的電影《魔獸:起源》,上映24小時即近4億元人民幣,上映5天,票房突破10億。 龐大的粉絲基數 《魔獸》首映票房大賣,其實只因為兩個字:粉絲,“魔獸”這兩個字本身就自帶流量。 每天定時定點組隊下副本打裝備,團隊精妙配合殺BOSS,打戰場、地圖任務、千金馬、開荒、養寶寶、被法師變羊。不知道多少人為這個游戲上了癮,廢寢忘食,每天和值班一樣守在電腦前,寧可少吃幾頓飯,也要把游戲點卡充上。 無論是《魔獸爭霸》,還是后來的收費網游《魔獸世界》,都是絕對的好游戲,風靡全球。從1994年《魔獸爭霸》誕生算起,該系列游戲已經活了22年,全球“粉絲”據稱早已超1億人。 超前了10年的社群 雖然近年來IP改編是大熱門,但是沒有一部可以與魔獸比肩。忠實的游戲玩家甚至聯合起來包下整個影院看首映。 這個IP的醞釀,經過長長的12個年頭,長到那些曾經熱血的毛頭小子們,已經成長為這個社會消費群體和中產階級的主力。他們不僅握有話語權,還成為創造未來的直接參與者——創作團隊的組成和觀影人士的票房狂歡都證明了這一點——就像他們當年在游戲中創造那個世界一樣。 準入門檻、參與感和身份認同感——魔獸世界的成功,或許早已啟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社群”概念的一些充分必要條件。雖是“爛片”,但是在每個魔獸玩家的心中,它就像是一顆心里的化石,蘊含著無限狂熱生長的能量。 未來社會,我們一定會看到、參與到越來越多諸如此類“令人不解”的現象——狂熱將在圈層范圍內爆炸,而在距離之外的人,只看到蘑菇云——這就是社群。 為情懷“埋單” 從《魔獸》迷們在本次《魔獸》電影上映時的表現足以看出,“魔獸”二字無可替代。《魔獸》的粉絲在全球超過1億人,并且擁有眾多的社群組織。然而,如果僅僅依靠粉絲是無法達到如此傲人的成績的。 《LOL》是現今全球最為火熱的大型網游,粉絲數與《魔獸》基本是同一個量級的。但是參某在相關社群進行調查時發現:如果《LOL》改編成電影,粉絲們會非常興奮,但是大部分的粉絲更愿意為《魔獸》埋單。因為,《魔獸》有更值得回憶的東西所在,也就是粉絲心中的情懷。 盡管PC游戲時代已經過去,手機游戲已經占據市場,但是《魔獸》迷們的情懷還在。可見,電影《魔獸》消費的不是粉絲基數,而是時間,以及逝去的青春和話題。 選擇一個好時機 其實《魔獸》創造的票房神話,光靠游戲粉絲顯然不夠。《魔獸》成功,也與其選擇的上映時間有關。 《魔獸》電影的首映,中國比美國早了兩天,而且正值高考第二天和端午節假期前夕。一方面,比美國先上映本身就會讓中國影迷感覺受到重視,對影片會更加期待。另一方面,高考結束,勢必迎來一大波高中畢業生的觀影潮,端午節假期也必定給上映首周末票房增加不少后續收入。 參某說社群的效應同樣適用于餐飲業。人們不是要買你做的東西,而是要買你做那些東西的方式。這些鐵桿粉絲是傳播美食最好的群體。 對餐企來說,積聚粉絲只是平時的基本功,到了需要的時候就會從容不迫。比如在餐廳推新品時,前期有了一定基礎的粉絲做鋪墊,后期為自己選一個“強標簽”(代言或其他)和“好時機”,則會讓品牌勢能在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爆發擴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