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v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犊煅r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
羲之頓首??煅r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原文釋義:
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里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么無奈。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行穰帖》為唐代雙鉤廓填王羲之草書作品,2行,15字?!缎叙μ饭P畫厚實,不顯鋒棱,有篆籀意味。字勢一瀉而下,體格開張,姿態多變。
釋文: 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
 《頻有哀禍帖》縱24.8厘米,3行,20字。行草書。為東晉王羲之所書尺牘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頻有哀禍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會,為唐代硬黃響搨、雙鉤廓填摹本。作品行軸線時曲時直、書體時草時行、點畫時方時圓,書寫風格沉雄跳宕、勁健流縱,體現了王羲之高超的書寫技巧和駕馭能力。
釋文: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孔侍中帖》為唐代摹搨墨跡,是對東晉王羲之尺牘進行的雙鉤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書,3行,25字?!犊资讨刑饭P畫體態豐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豐筋”于此帖盡顯。作品墨跡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會。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后問。憂懸不能須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今存墨跡本為唐代雙鉤摹搨,硬黃紙本。縱24.7厘米,4行27字。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絹本墨跡草書《平安帖》,為宋臨摹本??v24.5厘米,橫13.8厘米,共4行,41字。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復悉口口由同增慨。

《奉橘帖》為唐代根據東晉王羲之書法作品雙鉤廓填的摹搨本。行書,2行,12字。書風坦然清純,字字挺立,體態舒朗。法書作品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紙本,縱25.6厘米,橫21.5厘米。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明代流入民間,曾為王時敏等遞藏,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此系唐摹本。前隔水有北宋徽宗趙佶瘦金書"晉王羲之上虞帖"月白絹簽。鈐有南唐"集賢院御書印"半印、"內合同印",北宋"政和"、"宣和"、雙龍、"內府圖書之印","政""和"、"宣""和"連珠等朱文鑒藏印記。曾經南唐內府,北宋宣和內府,明晉王府、韓逢禧,清梁清標等鑒藏。

《上虞帖》草書,唐代摹本,現藏上海博物館。硬黃紙本 縱23.5厘米 黃26紙本
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 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 修齡來經日今在上 虞月未當去重熙旦 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雨后帖》,紙本 25.7×14.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今日雨后未果奉狀,想□能于言話,可定便得書問,永以為訓。妙絕無已,當其使轉。與都下□信,戴適過于□也。羲之。
 游目帖 摹本, 紙本。11行,102字。草書?!队文刻酚置妒穸继?。日本 廣島安達萬所藏,毀于火。 釋文: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 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傻霉?,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 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 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于彼矣。
 《喪亂帖》和《得示帖》、《二謝帖》連成一紙??v28.7厘米。5行,行草書。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二謝帖》和《得示帖》、《喪亂帖》連成一紙。縱28.7厘米。5行,行草書。 釋文:二謝面未? 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

《得示帖》為唐代摹搨墨跡,是對東晉王羲之尺牘進行的雙鉤廓填,或響拓而形成的唐摹本?!兜檬咎放c《喪亂帖》、《二謝帖》連成一紙,縱28.7厘米,橫58.9厘米,稱為“喪亂三帖”。收藏于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釋文: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姨母帖》原載“萬歲通天帖”。
釋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書法風格為“偏鋒側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王羲之《長風帖》,臨摹本,紙本。縱27.5厘米,橫40.9厘米。11行,102字。草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堕L風帖》又分稱《長風帖》、《賢室委頓帖》、《四紙飛白帖》。
釋文: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云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王羲之《妹至帖》,摹本,縱25.3厘米,橫5.3厘米。日本東京中村富次郎私人藏,1973年首次公開發表。
釋文: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耽之。

王羲之《瞻近龍保帖》(唐人臨本)。紙本,縱二五厘米 橫三七·五厘米。草書。英國大英圖書館藏。
釋文:[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 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
《瞻近》、《龍保》二帖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第三、四兩帖(見下),原跡久俠,可見於宋拓館本《十七帖》等刻帖中。在己流傳到英國博物館的一些敦煌卷子中,發現有一帖粉紅色紙上寫的草書手跡,經研究,確定為是唐人臨寫的王羲之《瞻近》、《龍?!范?。這件唐人墨本的發現,為研究王羲之書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這二帖的唐人臨寫本,筆法鋒芒畢現,行筆自如流暢,行款、結字與宋拓刻奉稍有不同。可惜已殘損,但仍保留了原作的風神。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臨本,紙本??v25.2厘米,橫20.6厘米。5行。草書。英國大英圖書館藏。
此帖出自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全文見《右軍書記》:“得足下旃、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現存此帖已殘,僅存21字。釋文:“……回近之,未許。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