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作者: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骨外二科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創傷急救中心 楊小華 陳偉等 導語 尺骨冠狀突是維持肘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冠狀突骨折常合并肘關節脫位、韌帶損傷,若處理不當,會造成肘關節嚴重功能障礙。手術復位并固定骨折、修復損傷韌帶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肘關節功能恢復提供了必要條件。目前,尺骨冠狀突骨折手術入路包括內側及外側入路。其中,外側入路顯露尺骨冠狀突困難,剝離范圍大,僅適用于合并橈骨頭切除患者,若無需切除橈骨頭,不宜選擇外側入路。內側入路常需游離尺神經,易產生神經癥狀,剝離范圍廣泛,有時甚至需行內上髁截骨,暴露及操作困難,前、后位垂直骨折線固定困難。 為解決以上問題,作者采用了肘前側神經血管間隙入路對尺骨冠狀突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患者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取平臥位,從上臂遠端內側肘橫紋近端 2 cm 開始,沿肘橫紋向外側至前臂近端外側肘橫紋遠端 4 cm 處作 S 形切口,采用肘前側神經血管間隙入路對 8?例尺骨冠狀突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見圖 )。直視下解剖復位骨折,采用空心釘固定 4 例,微型鈦板固定 3 例,錨釘縫合固定 1 例。其中 1 例合并關節不穩定,另作切口行側副韌帶修復,同時行鉸鏈式外固定架固定。 雖然術中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清楚暴露,但術中也應注意輕柔操作; 術者應熟悉肘關節其他入路,有需要時可選擇聯合入路; 切口不應橫跨肘橫紋,以免瘢痕攣縮影響肘關節活動。 ▲圖 1肘前側神經血管間隙入路示意圖 a .肘關節前側作 S 形切口 b.切開皮下組織顯露肱二頭肌(黑箭頭)及腱膜(紅箭頭)、前臂外側皮神經(藍箭頭) ? c.橫行切開肱二頭肌腱膜,可見肱二頭肌(黑箭頭)、部分旋前圓肌(紅箭頭)、肱動脈(藍箭頭)及正中神經(紫箭頭) d.從血管神經間隙進入,肱動脈(藍箭頭)及肱二頭肌牽向外側,正中神經(紫箭頭)及旋前圓肌牽向內側,暴露并縱行劈開肱肌后牽開 e.顯露尺骨冠狀突骨折塊(黑箭頭) ▲圖 2 患者,男,23 歲,左側尺骨冠狀突骨折(Ⅱ型) a.術前肘關節正側位 X 線片 b.術前肘關節 CT 三維重建 c.術后2天肘關節正側位 X 線片 d.術后1年肘關節正側位 X 線片 e.術后 1 年前臂旋轉功能 f.術后1年肘關節屈伸功能 本組應用肘前側神經血管間隙入路手術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雖然暴露了肘前重要神經血管結構,但無 1 例發生血管、神經損傷以及深部感染等并發癥。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48個月,平均22個月。X 線片復查示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 8-15 周,平均12.6周。 應用肘前側神經血管間隙入路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有其獨特優點,包括解剖層次簡單,暴露清楚,有效避免神經、血管損傷,易于掌握應用,術中無需過多剝離組織,避免損傷肘關節正常解剖結構,降低了異位骨化形成風險,并且手術視野廣泛清楚,可直視下復位、操作簡便,能對骨折塊垂直加壓,固定堅強可靠,能夠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易于康復。但手術切口較長是其不足之處。 該入路適應證廣泛,不僅適用于單純尺骨冠狀突骨折,還可很好顯露肱骨冠狀窩、肱骨滑車,尤其適用于肱骨遠端內側冠狀剪切骨折,以及聯合其他入路治療恐怖三聯征、關節攣縮前側關節囊的松解。 全文刊登于《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6年5月第30卷第5期 回復學術查看更多學術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