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體檢人數在不斷增多。隨著CT的分辨度提高,發現肺部小結節的患者越來越多。日前,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鄭建向記者介紹,現在臨床上接診的肺部小結節患者,主要以直徑小于1厘米的為多,直徑為4-8毫米的結節最多。很多患者對體檢報告上的“結節”字樣寢食不安,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對較小的肺部結節,特別是僅幾毫米的小結節,要做出正確診斷,在醫學上是個難題。有的人查出肺部小結節甚至認為自己得了肺癌,輾轉多家醫院,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和金錢,短時間內還要做多次 CT、PET-CT 檢查,接觸大量射線,對身體造成損害。那么肺部小結節惡性的幾率究意有多大?專家介紹,肺部小結節是指直徑小于3厘米的軟組織病灶,直徑大于3厘米的病灶稱為腫塊。肺小結節并不都是肺癌。肺小結節可以由許多原因引起,如感染、結核、炎癥等。而結節的大小與良、惡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醫學研究發現,結節的惡性概率隨大小而改變。直徑小于5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為1%,直徑在11-20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有33%-64%,而直徑大于20毫米的肺結節的惡性概率達到64%-82%。也就是說,越是微小的結節,良性的可能性越大。 當然,除了大小外,肺部小結節的診斷還要參考結節的密度和邊界等影像學特征并結合動態變化情況來判斷良惡性。總之,體檢如果發現了肺小結節,最關鍵的是需要先判斷良惡性,然后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下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專家提醒,早期肺癌基本沒有癥狀,所以,健康人也應重視低劑量CT檢查,從而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