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王明陽與知行合一

     夢澤赤子 2016-07-14

    最近迷上了用亞馬遜看書,既可以在Kindle上,也可以在手機上,電子書很便宜,進度還可以共享,手機上裝一個Kindle軟件就成。在推薦書單里看到了《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書評不錯,就買了一本來看,一下子被迷住了,周末一口氣讀完。意猶未盡,又買了《傳習錄》來看。

     

    王陽明的名聲在國內一直不顯。近幾年大概是沾了“當年明月”那本《明朝那些事兒》的光,王陽明被關注得多起來了。既然蔣介石、毛澤東等人都這么推崇王陽明,為什么過去大家都不太了解呢?我猜,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咱們的政治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王陽明的心學當然被打入唯心主義的陣營而不被推廣。小時候我覺得唯物主義絕對正確,只是學起來機械、枯燥和沒有人性;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經歷過各種不平事、經歷過多次的心靈拷問后,就不太贊成所謂”唯心“和”唯物“那種非此即彼的對立了,而是更希望能夠聽到那些活潑的觀點和聲音。

     

    這本書用非常淺顯、有趣的語言,不但講述了王陽明精彩的一生,也在這過程中把王陽明的心學作了清楚的介紹。我在讀的過程中,結合我對宗教膚淺的認識,一直有個感覺:王陽明的心學,與新教,即基督教何其相似——當年馬丁.路德也宣布每個人心中都有上帝,而不必通過他人,比如教皇,才能直達天聽,只要內心虔誠的祈禱,上帝就會聽到;努力工作,追求良知,兼愛,為社會和他人作貢獻,就能得到上帝的認可,從而在死后升入天堂。王陽明的心學,也是要喚起人們心中的良知,用良知進行善惡的判斷,以良知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導,并時時反省自己,去除蒙蔽良知的不良欲念。這也不需要假手他人,也不必如朱熹所說的”格外物以致知“,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而且,心學是鼓勵人奮進和入世的,提倡建功立業,而不是如同佛、道兩教,讓人避世。作為一套積極向上的道德行為準則,新教激發了英美等國的活力,促成了它們的崛起;心學在中國,雖然最終被程朱理學打壓,但也曾經激勵如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奮起開創了明朝的中興時代。由此而言,心學致良知、知行合一和鼓勵人積極向上的特點,在中國儒學發展歷史中,尤為難能可貴。

     

    當代社會比明朝當然有了巨大的進步,但環境對于人的誘惑或者挑戰卻也更多更嚴重。競爭的壓力,轉型期社會中各種扭曲現象,都可能讓人心中不平、不靜、不忿、不服。能否堅持良知,堅持自己的理想,并保持住它,消滅一些壞的念頭和習慣,保持積極的心態努力做事,所謂”事上練“,變得也更加重要。我們真的很難知行合一,很難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捫心自問自己的良知,更不用說用良知來引導自己的心和行為了。心學簡單明快,但王陽明的一些觀點讓人看了振聾發聵,即便當代人如我,看得時候也不禁冒出冷汗。自己的良知是否被蒙蔽?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在逐漸被消磨?自己是否在知和行上保持一致?夜深人靜,當這些問題冒出來時,我知道自己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了。

     

    推薦大家也看看這本有趣的書,有時間再看一下《傳習錄》,相信會有不同一般的感受。


    【文摘第一篇】王明陽與知行合一

     (2011-07-06 10:03:21)
    標簽: 

    雜談

    王守仁的學說世稱“心學”,并與陸九洲的學說合稱為“陸王心學”,這是同程朱理學分營對壘的一種新儒家學說。程朱理學(又稱“道學”)把抽象的“理”(儒家的倫理道德準則)看作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即物窮理”,“存天理,滅人欲”,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范疇;陸王心學則將主觀的“心”(人的意志和道德觀念)視作宇宙萬物的本原,主張“發明本心”、“致良知”,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范疇。王守仁集來明心學之大成,他在全面繼承和批判儒家人性論的基礎上,著重對孟子“盡心”說和陸九淵“心即理”說進行了吸收和改造,創建了以注重內心即人的主觀能動性為特色的新儒學--陽明心學,從而達到理學發展的高峰。在陽明心學體系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個最為重要的論題,由此也形成了王守仁獨到的教育思想,下面予以分述。 
        心即理“心即理”是王守仁心學的邏輯起點,是其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說是他的宇宙觀。在“心”與“理”的關系問題上,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產生了很大分歧。程頤認為“須是遍求”事物,方可“達理”(《河南程氏遺書》卷19);朱熹繼承程氏學說,提出了“即物窮理”的主張。而陸九淵則認為“理”不寓于外物,而存在于人的心里,“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全集》卷11《與李宰書》)。不過,陸九淵的“心”即“理”說在主觀唯心主義方面還不夠徹底,對“心”與“理”的關系問題還存在并列傾向和把“心”客觀化的痕跡。而王守仁則克服這個缺陷,發展了陸氏“心即理”這一命題,主張“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認為求“理”不在于“格物”,而在于“致知”,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答顧東橋書》)。王守仁公開宣稱:“圣人之學,心學也,堯舜禹之相授受”(《象山文集序》)。他以“心即理”作為“立言宗旨”,否定了朱熹分裂“心”與“理”為二的理論;以“求理于吾心”作為“致知”途徑,否定了朱熹“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的觀點;又以“心之本體”說擴充了“心”的內涵,修正了陸九淵的“本心”說。這樣,便形成較為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王守仁認定:吾心便是天理,便是世界的本體,它既是萬物產生的根源,又是事物變化的歸宿。因此,天地間諸事萬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等等,無一不是根于吾心而森然畢具。所以,他反復強調:“心外無物,心外無義,心外無善”(《與王純甫(二)》),“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答顧東橋書》),提倡求“理需從自己心上體認,不假外求始得”(《傳習錄上》)。 
        王守仁“心即理”之說,是其“知行合一”論的基礎,它充分肯定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相信自我的道德力量和自我成圣潛在能力,反對迷信外在權威,否定用現成規范和書本教條來禁錮人的身心,而主張依靠自我的“心之本體”(良知)來主宰和支配一切行為,在道德實踐中努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然而,王守仁的“心即理”之說,把人類的主觀意識和客觀存在等同起來,斷然否定了有離開心而獨立存在的物質世界。王守仁所謂“天下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從反映論的角度來看,就是把人類認識的能動作用片面夸大和過分神化,以致用吾心之主觀精神吞并了客觀存在之物理。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批判的。 
        知行合一“知行”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范疇,曾為歷代哲學家所關注和探討。從先秦《左傳"昭公十年》的“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道家的“不行而知”,到宋代程、朱的“知先行后”,再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乃是“知行”范疇發展的重要階段。 
        “知行合一”論是陽明學說的核心,是其理論體系的主體結構,所以王守仁自始至終以此作為“立教宗旨”。這種“知行觀”只是把認識問題局限在倫理道德的范疇上,主要是揭橥道德修養層面的認識與實踐問題,其價值取向則是道德實踐的實際作用。因此,它充分體現了儒家的實學精神,具有經世致用的功利主義傾向和人本主義意義。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論,是以“心即理”之說作為理論基礎的。他在《答顧東橋書》中說:“晦庵謂:‘人之所以為學者,心與理而已?!碾m主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乎一人之心?!庑囊郧罄?,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門知行合一之教?!蓖跏厝收J為,“知行”問題與“心理”關系緊相聯結,朱熹學說之失就在于分“心”與“理”為二,因而導致分“知”、“行”為二。他一反朱熹“外心以求理”之說,主張“求理于吾心”,大力倡導“知行合一”。 
     王守仁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論,主要是因時而發。明代中葉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貪官污吏肆意橫行,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這嚴重威脅著封建政權的穩固,有力沖擊了封建王朝的倫理綱常,大大加深了明代潛伏已久的社會危機。由此,王守仁痛感:“今天下波頹風靡,為日已久,何異于病革臨絕之時。然而人是己見,莫肯相下求正?!保ā洞饍Σ裥妫ǘ罚┯谑牵灾翁煜轮〉摹搬t國手”自詡,幾經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一個自以為救治此病的“良方”,這就是“知行合一”。在王守仁看來,人們想的與其做的基本上是相合的,如果徹底去掉人們對于封建倫理經常的違戾意識,就不會發生違反和破壞封建倫理綱常的行為。如果分“知”、“行”為二,其危害甚大。所以他曾明確指出:“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件,故有一念發動雖有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傳習錄下》)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著重從“知行”的同一性方面較為深入地進行了探討,認識到“知行并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他自信這種“知行合一”論,既可糾正程、朱“知先行后”之偏,又可補救世人“知而不行”之弊。平心而論,王守仁關于“知行合一”的主張,確實比前人有所進步。首先,他將“吾心之良知”作為“知”,將“致吾心良知干事事物物”作為“行”,而以“心即理”為前提,以“知行合一”為指歸,從而達到體認良知的目的。這種認識論,就其解剖自身(吾心固有的“良知”)以推求萬事萬物之理的認識方法來看,內中蘊含有“一般(事事物物)存在于個別(吾心良知)之中”的辯證因素。由此,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論便以其發展了主觀能動的一面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唯心主義認識論高度,為宋明理學增進了一個新的范疇,為認識論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而這對于后世唯物論知行觀的建立,顯然起到了觸媒的作用。其次,王守仁反對朱熹以“知先行后”說割裂了“知”、“行”的辯證統一關系,公開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題,極力強調認識過程中“知”、“行”兩個階段之間的統一與聯系,這是王氏高于朱氏之處,是他對于認識論的新貢獻。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論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上的,它片面夸大了“知”和“行”之間的統一性,而抹煞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并將其歪曲成絕對的同一,從而把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行”等同于純粹主觀先驗的“知”,由此否定了“行”的客觀性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致良知“致良知”論,是王守仁關于認識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他對于“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心學命題的理論概括與升華。王守仁稱此為“孔門正法眼藏”,是“千古圣圣相傳的一點真骨血”。他曾自我標榜說:“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保ā都恼龖椖惺帜罚┧麖?7歲龍場“大悟”到50歲始揭“致良知”之教,其間經過了十幾年學術研究和事功磨煉的艱難歷程?!爸铝贾泵}的提出,代表了陽明心學的終結,標志著陽明心學的發展達到了它的頂峰。 
     王守仁的“致良知”學說是將《大學》的“致知”與孟子的“良知”說結合起來加以改造和發明而產生的。《大學》謂“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圣”,強調“格物”是身心修養的首要環節。王守仁對此進行了改造,認定“格物”就是“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答羅整庵少宰書》),因而“致知”也就在于“格心”?!睹献印匪^“良知”,主要是指先天固有而不經后天習得的善性,即天賦的道德意識。王守仁就此作了很大的發揮,認定“良知”為心之本體,能生天地、萬物和人類;它“動靜一源”,是封建倫理的升華和至善的道德;它是“辨別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樣,被改造過的《大學》“致知”和被發揮了的《孟子》“良知”兩個觀點便溶合為王守仁的“致良知”說。在王守仁看來,“良知”也就是“道”、“天理”、“本心”;“致”就是使良知“明覺”和“發用流行”?!爸铝贾币簿褪前选傲贾睌U充、推及到萬事萬物之中,予以發揚光大,從而將人的潛在道德意識轉化成現實的人生價值。

     

        王守仁之所以要倡導“致良知”,自然是為了達到“為善會惡”、維護封建道德規范這個現實目的。所以,他后來把自己的心學宗旨歸結為“王門四句教”,即“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是王守仁的晚年定論,與其“致良知”說相吻合。由于“致良知”說甚為“明白簡易”,“雖至愚下品,一提便省黨”(《寄鄒謙之(三)》),加之王守仁宣揚人人皆有“良知”,個個做得“圣人”(《傳習錄下》),使“致良知”得以普及和推廣,因而其影響十分深遠。 
     教育論王守仁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以弘揚“圣學”為己任,一生講學不輟。凡他所到之處,或立“鄉約”,或興“社學”,或建“書院”,總是大力推行社會教化,并借以宣揚他的思想學說。王守仁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在京師任職時正式開始授徒講學,直到嘉靖七年(1529)去世,一共渡過了20余年的講學生涯。他注意繼承古代教育傳統,提出了一些頗有價值的教育理論。 
        其一,要求學生必須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這是王守仁在貴州龍場講學時為諸生所立下的四項準則,充分體現了其教育思想的最基本點。立志,是四項準則中最重要的一項。王守仁認為,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并貫穿了為學的全過程。他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書朱守諧卷》)。這就高度強調了“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緊接著,王守仁提出了“勤學”一項,他說:“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教條示龍場諸生》)他要求學生“不以聰慧警捷為事,而以勤確謙抑為上”(同上)。王守仁提倡諸生勤學,不僅指讀書,也包括個人的思想品德修養。為此,他又提出了“改過”、“責善”兩項要求。“改過”是對己而言,王守仁認為凡人“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責善”是對人而言,即規勸別人改過,王守仁指出:“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保ㄍ希┮陨纤捻棞蕜t,其實質雖然屬于封建道德修養的范疇,但作為對學生的四點基本要求,無疑值得我們借鑒。 
        其二,培養學生獨立與自主的治學精神。王守仁提倡學貴自得,經常教導諸生要“自得于心”,要具有獨立思考與敢于自主的精神。他曾說:“夫君子之論學,要立得之于心。眾皆以為是,茍求之心而未會焉,未敢以為是也;眾皆以為非,茍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為非也?!保ā洞鹦斐芍ǘ┒⑼跏厝蔬€強調即使對于圣人的話,也不可輕信盲從。他說:“夫學貴得之心,求之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答羅整庵少宰書》)王守仁倡導的這種不迷信權貴,敢于堅持自己創見的治學精神,應當予以充分肯定。 
        其三,提倡學習要循序漸進,教學要因材施教。王守仁認為,知識的積累和道德的修養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因而他強調學習“不可躐等”,“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他常以嬰兒長大成人、樹木由小變大等事例為喻,教導弟子在學習中循序漸進。他曾向諸生明確指出:“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所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到此方是精一功夫?!保ā洞鹇櫸奈担ǘ罚┡c此同時,王守仁又極力倡導因材施教。這是與循序漸進相輔相成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要求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情況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王守仁曾說:“與人論學,亦須隨人分限所及”;“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慢慢琢磨起來”。(《傳習錄下》)這是主張根據受教育者的不同特點因勢利導,不可超越其接受能力而施教。王守仁還指出:教學要注意學者的癥結所在,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亂授一氣。就象良醫治病,初無一定方劑,只是各隨病人癥候的虛實、強弱、寒熱、內外而斟酌加減、調理、補泄之法,既要“隨病用藥,”又要“因藥發病”(《與劉元道》)。這也是強調對學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反對用一個模型去束縛學生。

        其四,堅持實事磨煉與身體力行,不死守書本教條。王守仁在年輕時候就曾親自去做格竹子的實驗,而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政務和軍事活動。這種實踐經歷使他不把為學僅僅看作書本上的事,而強調實事磨煉與身體力行,這正是他根據“知行合一”原則教人在實踐中鍛煉思想與意志,培養優良品質與行為習慣的治學方法。王守仁曾告誡學者們說:“吾與諸公講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講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諸君聽吾言,實去用功,見吾講一番自覺長進一番,否則只作一場空話說,雖聽之一何用?”又說:“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誰不可離實,亦不得而離也。無往而非道,無往而非工夫。”(《傳習錄下》)可見,他主張即事即學,即政即學,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不可離開親躬實踐而空談為學。王守仁經常教導學生通過事上磨煉與身體力行,使自己的學業精進,道德品質得以發展和完善。他也常?,F身說法,告訴弟子們說:“知行合一”、“良知”等學說,都是他從“百死千難”中實踐得來的,人不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煉,無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建立自我的主體性,無以養得“此心中和”。王守仁的這些教育論觀點,雖然是以經驗主義出發的,但也應當視為他在教育過程中對認知活動的正確總結,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陽明心學是明代儒學革新的產物,它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理論框架,重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為基本范疇的心學思想體系,在本體論和方法論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學,并在內容上高揚人的價值與地位,強調了道德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由此還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影響甚為廣泛而深遠:就時間而言,從明代中后期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就學科而言,涉及到政治、教育、學術、思想、文藝等領域;就地域而言,除了中國之外,還波及到世界,即如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而本世紀以來其影響又逐漸深入到美國和歐洲,王守仁著作的翻譯本不斷增多,其學說思想的研究日漸形成風氣??梢姡柮餍膶W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它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何尊沛撰) 
     主要參考書 
     1.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2.余重用《陽明先生傳纂》 
     3.黃宗勇《明儒學實》 
     4.張廷玉《明史》 
     5.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下卷(一) 
     6.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 
     7.張豈之主編《中國儒學思想史》明代部分 
     8.畢誠《儒學的轉折--陽明學派教育思想研究》 
     9.方爾加《王陽明心學研究》   

        陽明先生是蔣介石先生最推崇的人,蔣雖不堪,卻亦有其過人之處,由此可見陽明先生之過人。作為士大夫,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陽明先生是屈指可數的幾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收到讀書人的敬仰,可見其巨大之人格魅力。 

        說起王陽明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輩——象山先生陸九淵,王陽明繼其學說思想說發展起來的心說與陸一道所構成的陸王心學,成為唯一堪與以大儒朱熹所代表的所謂儒家正宗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儒家思想流派,對中國當時以及后世之讀書人之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和影響,也在中國文化思想史及哲學史上書下濃墨一筆。 

        陸九淵乃公認之天才。四歲時仰天俯地,用稚嫩而悠遠的心靈琢磨:“天地何所窮際?”苦思冥想,以致不食不睡,最后其父不得不動用父親的權威喝止他。——另一天才屈原提出類似的問題,大概已而立了罷。然而陸九淵自然不會再走父輩傳統的老路,有時候虛的可以決定實的,代表傳統的父輩可以喝止后代,卻不能阻止改變后代的思維。九淵的疑團橫亙心中十年,待看到古書“宇宙”二字之注解:“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乃大悟,激動道:“原來無窮。人與萬物,皆在無窮之中”?!笸蹶柮饕灿蓄愃婆c此之龍場悟道,可謂與陸“一脈相承”。這雖只是事實性判斷,但亦隱然包含了在無窮中即無窮的大膽推理,他拿起筆來,又加一句:“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比绻f在一個天人合一觀念地久天長深入人心的國度,冒出這樣的話來只是新奇不算革命的話,他下面兩句就是石破天驚的新口號了: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 

    陸晚年之時這樣解釋我心即宇宙: 

    “萬物森然于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nbsp;

    “人須閑時大綱思量,宇宙之間如此廣闊,吾立身其中,須大作一個人?!?nbsp;

    此之“大作一人”,非是自大狂,而是進入與天地合德的境界,于是此時之心學,恢復了早期儒學陽剛雄健的人生姿態,恢復了儒學的“大丈夫”風采:“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確實無他這般人。陸九淵不象朱熹那樣遍尋明師博采眾家之長,而是旱地拔蔥式的崛起,超越其是流行的一切,師古——直承孟子的心性論;師心——發明自己的本心,于是開“心即理”之說,震動天下,并被王陽明發揚光大。 

    心學之一大特點即是“擴充法”:找著善根良心,然后讓它象核裂變式的、極限揮發,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所有在陸九淵為心學打下一個基礎后,開始了艱辛的探索“善根”的過程。他自以為沒有陸的天縱之才,所以也似朱熹那般,遍訪名家,希望得其心道,然而結果每每令他失望:所遇“名賢”,十有八九皆以程朱為儒家正統,推崇“知而后行”得“迂腐理論”,王于是嘆道:“都是些舉子學,不是身心學?!敝钡绞藲q那年他碰到了名儒婁一齋。 

    婁是明初著名理學家吳與弼得學生,但雖以朱學為正宗,卻也有心學之傾向。婁氏向王講了“圣人必可學而至”的儒學通則,正搔著王的癢處,“遂深契之”,產生了確定他的致力方向的、指點迷津的作用。后婁之女嫁于寧王為妃,受起株連而亡,陽明以禮葬之,也算報了點撥之恩。后世認為,即使婁一齋不是陽明心學發端之人,亦起了重要作用,因婁的同門——吳與弼的另一學生謝西山就曾提出過“知行合一,學之要也?!倍髞硗踉趭渲]下到臨川“朝圣”見吳時,亦必定聽得此論。 

    以后數年,陽明入宦,浮沉十數載終于獲罪下獄,后又被當時因正德皇帝一句不耐煩的:“些許消失,你自己斟酌即可,何必擾朕”而得熏天權勢的劉瑾發配到貴州龍場——一個一般地圖查不到的說是驛站其實更近似于動物世界的偏僻所在,據說在此設驛,非是為了軍事目的,僅僅源于劉瑾之一個夢境。對于陽明來說,這里實在不比監獄好多少,之于北京城,氣候自然沒得比,況且少了許多可以“論道的獄友”。5

    然而被拋到這種絕地,整個世界卻變得單純了——變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于是陽明被拋回“初民社會”,可以每天思考諸如“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樣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在每一天都要經歷生死之境且早已經過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先受杖刑,后遇殺手,陽明終于知道什么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軍事上,這也許只是一句鼓舞士氣的大話,但在生存哲學,生存智慧的錘煉創建時,卻是必須如此的“基本原理”:不臨“實事”之真際,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的“是”來。用存在主意的話說,即:不進入臨界狀態,不可能發現生存的真是境遇,也就無法看清楚“在”的本質。陽明卻無暇窮究這些“學”,他要捕捉的是切實而行的“理”。于是當他將37年的家底都拼將出來,把擁有的三千年的文化底蘊都用頭皮頂出來之后,在一個春夏之交的午夜,頓悟了,這即是著名的“龍場頓悟”。 

    頓悟之后,陽明道:“圣人之道,我性已足。過去從外物求天理是舍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個是一場誤會。”乃知“格物致知之旨”,后由此而致“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說,自成體系,又道:“王道息而伯術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濟其私,而以欺于人曰:天理固如是。不知既無其心矣,而尚何有所謂天理者乎?”駁斥理學,正式豎起心學之大旗。 

    “心即理”直承陸九淵。這一思想很明顯地體現于王的一個論斷:“心外吾物”。也正由此語,他被認為是中國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靶耐鉄o物”一說,頗近似于佛家的一段機鋒: 

    “風動邪?幡動邪?” 

    “非風動,非幡動,心動也?!?nbsp;

    這其實緣于王陽明的求思經歷。與陸九淵近似,王亦曾經向虛幻之佛理尋求心學之突破,不同的是,陸是由于不屑于求名師,王則是求明師而不得。曾經有一個關于王陽明的傳說,說是王到一座寺廟游玩,見一房門緊閉,好奇之下不顧知客僧苦勸,執意開門,結果大驚,原來房中有位圓寂的老和尚與王之面容極其相似,身后墻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后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后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nbsp;

    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閑依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nbsp;

    此事極玄,顯然屬于不可信之說,但是王陽明與佛家淵源之深可見一斑,也從另一側面印證了佛理之于王的影響。 

    第二是“致良知”,關于此點,后世學者毀譽參半,甚至有人極端的認為。這是王拿來愚弄老百姓以利于統治者統御的工具,乃是大大的“毒草”,此言大謬。當時之世,紫禁城中,皇帝昏聵,數年不朝;朝堂之上,*佞當道,良善遭惡;市井之中,百姓好淫,不死進取,可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在這個時候,王陽明提出“致良知”之說,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人的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強調主觀立志和主體精神的力量,強調人的自我更新,倡導學習要自求自得,提倡人們“發明本心,固受自操”,使人明明德,修自身,實為勸世之良藥。而改觀今日之社會,道德底線已近于崩潰,惡人幾無所畏懼,善者幾無所依仗,駭人聽聞之事,傷天害理之舉,時有發生,豈可曰今日之道德論遠勝于陽明之“致良知”邪? 

    王陽明最重要的一個思想是:“知行合一”。這是他最為人推崇的一個主張,也是他成為一代大家的“成名之作”,正是由于此說,他才得以成為與朱熹等人徹底“劃清界限”,與陸九淵一道,負手傲立于儒家另一頂峰,讓后人“傳唱”至今。 

    儒家之學到宋代時,“二程”已是絕對權威,而按此脈絡發展起來形成的“程朱”之學,也已隱然成儒家正統學說,至于其所主張的“知而后行”,自然也被“沉默的大多數”所接受,成為哲學之“主流”,而王陽明以其無匹才華,一針見血地指出其謬誤:“食味之美惡,必待入口而后知,豈有不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惡者邪”;“路歧之險夷,必待身親履歷而后知,豈有不待身親履歷而已先知路之險夷者邪”——由此可見,王之知行合一時極重視實踐精神的,是講求一種“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的,所以后世之人,因其乃唯心主義大家而斷言他之論斷與“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實踐想結合”是毫不沾邊的,實乃武斷。黑格爾、費爾巴哈顯然不是馬克思的信徒,但他們的唯物主義何辯證法不仍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重要組成部分嗎? 

    “知行合一”作為一種理論,也成功的指導了王的一些特殊行動,最著名的是平寧王之。王陽明不是軍事家,也不是陰謀家,寧王反叛后朝野震動,許多軍事家陰謀家都束手,獨有被曾被朝廷打入大獄的他站出來作戰。王是沒有正式的官軍來統御的,所轄的只不過是金陵城附近州縣的衙役兵勇甚至一班剛被招安的土匪流寇,三千人以上就稱“大軍”,然而陽明卻用這支隊伍無往不利,四十天而竟全功,一時被譽為“大明軍神”?!唤榇笕澹笓]千軍萬馬若提筆研墨,不是“知行合一”又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王作為明史上最璀璨的思想之星之一,卻在得勝之后,毀去所有寧王與朝臣通密之信,幾乎是“故意”為朝堂上一幫早睜紅了眼睛的人留下了把柄,于是這幫小人發難的時候,王終于再度被貶,飄然入山,從容地做他的心學大師去了——他大概亦是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高清av在线| 婷婷四房播播|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亚洲欧美牲交|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内射口爆少妇麻豆|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上课忘穿内裤被老师摸到高潮|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国产97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色屁屁WWW免费看欧美激情|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电影|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欧美孕妇乳喷奶水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怡红院妓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