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天連續測得的糖尿病人血糖值,連接畫成圖,就會發現: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天有兩個高峰。 從凌晨4點開始,血糖逐漸上升,到早晨7、8點鐘升至高峰,這種在黎明發生血糖增高的現象,稱為“黎明現象”(DMDP)。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于黎明時分(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 血糖高峰出現在下午4、5點鐘,約是黃昏時候,有專家稱之為‘黃昏現象’。有些病人‘黃昏現象’出現較晚,為睡前高血糖。即通常認為,經常出現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時血糖1.0-2.0mmol/l者,應考慮有“黃昏現象”;但也有的患者“黃昏現象”發生較晚,表現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時血糖。診斷時需排除飲食、運動、情緒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響。 為何出現“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 前一晚用藥劑量不夠,或服藥時間過早,亦容易產生“黎明現象”。 指的是前一天夜里發生低血糖,機體會自動“開啟”升糖機制,導致血糖升高。發生“黎明現象”。它往往是因用藥過量導致的。因此,出現凌晨高血糖時,患者絕不能擅自調整用藥。 如果“黎明現象”和“蘇木杰反應”不易區分,可通過每小時檢測一次夜間1—3點的血糖進行分辨。如果血糖值在6.0mmol/l左右,那就是“黎明現象”;如果血糖值低于3.9mmol/l,那就屬于‘蘇木杰反應’。 出現在下午四、五點左右。 下午四點左右檢測血糖,一般黃昏現象都在這個時候。通常認為,經常出現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時血糖1.0~2.0mmol/L者,應考慮有“黃昏現象”;但也有的患者“黃昏現象”發生較晚,表現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時血糖。也有專家認為,午餐后高血糖與患者自身的飲食、運動等情況關系密切,它可能是因飲食、運動不當等造成的,并非基礎胰島素分泌異常引起的。如果出現午餐后高血糖,大家可以通過加大運動量、控制午餐攝入總量、調整藥物劑量等方法來調整。 1.如果血糖值低于3.9毫摩爾/升,那就屬于“蘇木杰反應”,如血糖一直平穩,黎明后出現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爾/升左右,則為黎明現象。若為前者,應減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島素劑量;若為后者,則適當加大胰島素劑量,且要使其作用維持到黎明前后。 2.國外學者曾試用生長抑索或生長抑素類似物防治黎明現象。我國最近報道,每天用賽庚院12~16毫克口服。亦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注:這些知識可以指導患者了解糖尿病規律。但是精準治療一定要在專業診斷下實施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