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本文作者: 案例二:老張,76歲,2型糖尿病、冠心病,退休教師,預混胰島素早餐前14u、晚餐前14u皮下注射,平時對自己的血糖控制要求非常嚴格,有一天晚上出現了低血糖反應:心慌、手抖、出汗、無力,家屬給予口服糖水后好轉,第二天早上測血糖為9.8 mmol/l。 患者自我處理方式:為了使自己的血糖值達標,老張擅自加大胰島素的注射劑量,改為早餐前16u、晚餐前18u皮下注射,直至出現了低血糖昏迷,被家屬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當時測血糖為2.9 mmol/l,患者意識不清、大汗、血壓96/60mmhg,脈搏120次/分。經氧氣吸入、心電監護、靜脈輸注葡萄糖等積極治療,最后還是因為嚴重低血糖反應誘發腦梗死,遺留“言語不利”一般后遺癥出院。 什么是黎明現象和蘇木杰反應? 如何判斷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杰反應? 對付“黎明”和“蘇木杰”,這些方法要牢記! 關于黎明現象或蘇木杰效應,這些只是臨時處理的方法,出現這兩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和藥物服用或胰島素注射劑量等等有密切關系,需要及時與醫生配合,查找空腹血糖升高的真正原因,正確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糖尿病患者安全才是“真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