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人與他人區別開來的品質之一——也即 使一個人實現理想,而使另外一些人陷入平庸之謎團的關鍵——不是天賦,不是教育背景,也不是智商。它是一種自律能力。有了這種自律能力,就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沒有它,即使是最簡單的目標,看上去也可能就像白日做夢。” ——第26屆美國總統 泰迪·羅斯福 一提到自律,有的人會不自覺地聯想起“頭懸梁、錐刺股”的苦逼樣子,總覺得自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如果我告訴你,自律的人,比起不自律的人,會更自信、更快樂、更健康,培養自律的習慣,也不是那么痛苦不堪,你會相信嗎?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如果你覺得這個實驗太過遙遠,那么,請你看一下《從學渣到學霸,距離其實沒有那么大》一文中Zino的故事吧。事實上,這不是一個故事,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只是把自己當朋友,用了第三人稱敘述而已。 很多讀者看了這篇文章后說,我也知道自律很重要,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吶! 其實,做一個自律的人,要說難,也難;要說不難,也不難,關鍵在于你的決心是否足夠大。 哈里斯·克恩在《自律》一書中說,自律是你同你自己之間的一種合同。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必須遵守這個合同。你自己就是警察;一旦你違反了規則,你將必敗無疑。 我的理解是,自律是你設定某個目標后,作為目標執行者的自己與目標制定者的自己之間的一種承諾和約定。簡單地說,自律就是想到就做,說到做到。 幸好,自律,不僅是少數人的一種天賦,更是大多數人可以后天獲得的習慣。不論你在任何年齡,你都可以通過鍛煉,增強自己的自律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呢?以下幾個辦法,我已親測有效,你不妨一試。 1.設定一個你最迫切想達到的目標,越具體越好 無數研究顯示,當我們確切地知道需要去做什么的時候,我們會做得更加成功。 我自己的體驗是,目標的驅動力越強,你就越容易自律。 目標驅動可以是外在的,比如要參加考試、競崗、晉升等;也可以是內生的,比如你的超我突然覺醒,想要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般來說,外在的驅動力會給人較強的約束力,但內生的驅動力會更持久。因為,如果沒有內生的驅動力作支撐,外在的驅動力一旦消失,你就很容易放松自己,自律的習慣就會被破壞。 減肥、去癮、健身、讀書、早起,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都可以作為一種培養自律能力的內生驅動力目標。但這些目標還相對抽象,你必須把它進一步具體化,使之可操作性。 以健身為例。如果你是個上班族,平時總喜歡坐著,不愛運動,單提一個健身的目標,沒有具體的措施,那可能永遠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所以你需要把這個目標進一步具體化,比如: (1)早睡早起(晚上10:30睡覺,早晨6點起床); (2)睡前瑜珈(晚上9:30-10:00); (3)每坐1小時,只要條件允許,就站起來活動一下。 寫到這里,我的智能手環和電腦護眼寶就同時提醒我,該起來活動下了。雖然我正寫得起勁,但我還是立即站起來,做了幾分鐘的拉伸和下蹲運動。因為對我來說,健身,就是我與自己簽訂的一份重要合同,我必須遵守。 2.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動力 也許,你同時有很多目標想要實現,但如果你平時沒有很好的自律習慣,還請一步一步來,目標設定少而精,并且符合實際,因為自律是要消耗能量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律是自我提升中最艱難的一項挑戰。許多人在著手開始一項自我完善計劃時,都是熱情高漲,然而一旦出現什么差錯,他們時常就會早早地停下前進的腳步。 一份來自美國健康俱樂部行業的統計數據,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每年1月份,參加健身俱樂部的人比其他月份都多,但等到3月份,大多數新成員就都已經退出,原因是每年元旦那天,許多人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在設定目標的時候,首先要問一下自己,你到底對這個目標有多渴望:
目標設定以后,如果你希望有人來監督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動力,你可以廣而告之,相應地,你得學會承受外來的壓力;如果你希望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挑戰,你也可以把它藏在心里,但你必須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檢視自己是否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 3.善用慣性的力量,心動立即行動 很多人都有極好的想法,但他們就是不采取行動。問題出在慣性上。 大家都學過物理,知道慣性有兩層含義。(1)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它才會運動。(2)當物體處于運動狀態時,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它才會停止。 慣性原理對于人的行為,也同樣起作用。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這是因為慣性的力量阻止你邁出第一步,這時就需要你的意志力來推動。 一旦慣性對你有利,曾經需要自律來進行的行動,就開始成為一種習慣,當行動變成了習慣,你就越來越不需要通過自律來達到目的了。 習慣的力量
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邁出第一步,你就向目標靠近了一步。所以,心動你就立即行動吧。 特別提醒:在向目標進發的道路上,不要總想著畢其功于一役,急于求成,要明白“越速則不達”的道理;也不要總想著與別人比,你只需要與你過去的自己比,如果你能每天進步一點點,那時間就是你的盟友,一天兩天看不出,一年兩年就有變化,五年十年后,你就可能成為別人難以逾越的高度。 4.明白自己的軟肋,事先做好預案 M·斯科特·派克在其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說過,人生苦難重重。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事實上,在培養自律習慣的道路上,你也會困難重重,面臨巨大考驗。所以,你想要培養自律的習慣,必須預先設計好自己的應對措施。 比如,你在戒煙,別人在飯桌上遞煙給你,你抽還是不抽?或者說,你在節食,看到滿桌的美食,你吃還是不吃? 這時,你可以有兩種反應模式。
選擇哪一種模式,關鍵看你的意志力或者自控力。 自控力弱的人,就選“無一例外”模式,這樣人家遞煙給你時,你就不需要糾結到底抽還是不抽,直接拒絕就行,時間長了,人家也就不再遞煙給你了。自控力弱的人,絕對不能選擇“允許例外”模式,否則,你今天抽一支,明天抽兩支,煙癮就復發了。 自控力強的人,也可以選擇“允許例外”模式,這樣你既品嘗了美味,過了把癮,體重也沒有增加。我有朋友近20年來身材一直苗條沒有變化,用的就是這個辦法。 如果你不小心用錯了模式,偏離了目標,那就立即改正,盡快返回原來的航道就行了,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或自暴自棄,一定要用積極的思想代替那些消極的思想。 要相信自己,你可以控制你的思想,而不是任由思想控制。在任何努力中,學會控制你的思想是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以上,是我讀了吉姆·蘭德爾所著的簡單有趣的個人管理叢書之一《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以后的一些思考和總結,與您分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