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于中醫智庫APP,想知道古籍古方中怎么治療前列腺炎嗎?請瀏覽中醫智庫APP) 筆者通過歸納整理清宮醫藥檔案中帝后王公之臨終醫案,發現御醫對于臨危病人最常用生脈散加減進行救治。生脈散被視為宮中之救命仙方,推崇備至。 生脈散以人參為君藥,其性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麥門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是為臣藥。二味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藥。三者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醫方集解》說:“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后世多用于救治氣陰耗傷之脫證。 清宮之中,乾隆、嘉慶、慈禧、同治、光緒等臨終時皆用生脈散加減,且不論其療效如何,但據其所載脈案,應用生脈散及其變方實為對癥。 清宮運用生脈散醫案: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張仲元、戴家瑜請得皇太后脈息左部不勻,右部細數,氣虛痰生,精神萎頓,舌短口干,胃不納食,勢甚危篤,勉擬益氣生津之法調理。 【處方】:人參須五分,麥冬二錢,鮮石斛二錢,老米一兩,水煎服。 此外,根據慈禧臨終之脈案分析,其病以老年性肺炎可能性最大,醫方以生脈散益氣生津,與其病機相契合。 學習中醫,盡在中醫智庫,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即可下載。 查找微信公眾號“zk120”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