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做為健康十大殺手之一,現在患病人群普遍增多,那么心血管疾病跟冠心病、三高、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等等是什么關系呢? 三條重要的血管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之本,它就如一個地下溫泉,不停產生血液把血液輸送到全身,運送氧和營養,器官才能正常工作。心臟專家解釋,心臟本身也是器官,本身就需要血液和氧份營養去工作,所以心臟表面有三條冠狀動脈把血液輸入心臟以運作。心血管疾病指的其實就是這三條血管一旦閉塞或收窄,血液流量就會減少,心臟肌肉不夠營養運作,血液產生就會減低,當身體需要更多血液流動時例如運動、激動等,血液供應就會不足,產生負荷。 血管被斑塊阻塞 你見過心血管被塞的圖片或模型?那些黃色的東西是什么?是脂肪嗎?是污物嗎?心臟專家表示,積在血管內導致阻塞的黃色東西是粥狀斑塊,是由膽固醇和一些細胞所組成。三高是令粥狀斑塊積聚的主因,因為高血糖和血壓會令血管壁易有病變,變得容易讓膽固醇進入,而高血脂當然就是令血液中含有更多膽固醇了。 心肌梗塞:突發性心臟病發 由于這三條心臟血管叫做冠狀動脈,所以心血管疾病又叫冠心病,而心肌梗塞就即是一般說的心臟病發。血管內的粥狀斑塊慢慢積聚,斑塊突然破裂,就會結成一塊血塊立刻塞住血管,導致心臟肌肉沒有血液供應,不能產生血液。目前對于粥狀斑塊突然破裂的原因仍屬不明,但壓力大、血壓升高、激動等都可能是病發誘因。 心衰竭心絞痛:慢性長遠后果 即使粥狀斑塊未有破裂,但日積月累的增加阻塞,也遲早會令心臟功能變差而導致心臟衰竭及伴隨有心絞痛。當身體要運動需要更多血液流動時,心臟肌肉卻沒有足夠營養供給,就會有心悸等疼痛感覺。慢慢地,隨著血管愈來愈塞,流入心臟的血液愈來愈少,于是產生血的能力愈來愈弱,就會令人有呼吸困難、容易氣喘、易累、有肺水腫等情況,更會增加死亡風險,及有機會出現突然死亡。 每年定期檢查: 不檢查的話,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有沒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所以醫生建議市民應定期檢查,以作早期篩查,平常人應定期量血壓、血脂、血糖,而四十至五十歲左右便應每一至兩年做一次跑步心電圖,可以檢查出會否在運動時才會顯現的心臟問題。如果已經有出現心口痛、心悸的人士,醫生建議除了要做跑步心電圖之外,也應做冠心血管電腦素描,以影像查看血管有否阻塞。 病情的治療3方案: 治療心血管疾病有三種主要方法,但心臟專家醫生強調治本的改善方法最重要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你的血壓、血脂及血糖指數是剛好「擲界」或偏高,就要先多做運動、戒口、多吃健康食物、放鬆心情、適當減壓,可以自行煎熬以下中藥配方改善三高: 桑葚火麻茶,一種源自于《本草綱目》記載的降壓偏方,主要是由:火麻仁,桑葚,決明子,番石榴果、萊菔子、葛根等降壓中草藥組成,可以自己到藥店配藥,或者選擇已配好的茶包 我們都知道桑葚是降血脂的,番石榴果對血糖,高血壓主要是原二者產生,所以解決它們就可以改善血壓。 患者實行約三至六個月之后再做檢查,若效果未如理想才建議服藥以助抗張血管。醫生指出,如果患者的血管已有七成或以上阻塞,或者有明顯心絞痛,則建議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由于屬微創手術,病人住一晚院便可,所以現時大多數個案都會做通波仔,手術會由手腕放入支架,到達阻塞位置便會撐開及壓平粥狀斑塊令血管再次撐開,但粥狀斑塊不會像通渠般被通走,大約一至兩年后,血管會康復并固定形狀不會塌下,但如果繼續不良生活習慣,又有機會在再堵塞血管的。而俗稱「搭橋」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由于要開胸,屬創傷手術,已較少選擇,但如果三條血管都已阻塞,阻塞情況嚴重,就會以腳部靜脈轉移到心臟,繞過阻塞的位置。 改善生活才是重點 心臟專家醫生提醒,即使未有心血管問題,指標「擲界」者、超標者、已做過手術等,最重要都是要有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才能預防心血管阻塞及再次阻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