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導讀】 夏布是紡織品里的活化石,是最古老的布料。據史載:“古者先布以苧始,棉花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冕,下訖草服。” 夏布,一說起源于夏朝,故稱為夏布,也是我們常說的麻布。 不過精確的說法是,一種以苧麻為原料而編織的平紋布,自古便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 因常用于夏季衣著,涼爽適人,又俗稱夏布、夏物。 苧麻的織造水平在西漢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精細程度與西漢馬王堆出土的最著名的素紗蟬衣可以媲美。 春、秋兩季收獲的苧麻,要經過浸麻、剝麻、漂洗、績紗、成線、絞團、梳麻、上漿、紡織等多道手工工序,才可得夏布一匹。 也正因如此,夏布才更加彌足珍貴。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被列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錄。 《詩經小雅》中有麻料脫膠工序的專門紀錄:“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其意是把麻纖維放在清水池里,令其發酵,纖維中的膠質脫掉,以便紡績成紗。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苧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 神農譽麻,史稱“富貴絲”,而西方國家稱它為'中國草'。 日本非常喜歡夏布,越后上布是日本新潟縣南魚沼市、小千谷市所生產的一種夏布。日本多用夏布制作和服腰帶、門簾、墻壁裝飾等。 由于苧麻原料的膠質厚重,成麻不規則,所以每道工序只可采用手工方式,不能以機器替代,這導致了夏布在工業科技發達的當下,仍舊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批量生產。 追溯每一種傳統的手藝,都不難發現,往往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和需要有關,在中國具代表性的夏布生產地——重慶榮昌。 夏季天氣炎熱,而夏布所具有清汗離體、透氣散熱、挺爽涼快、天然抗菌的優越性、自然獨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風格特征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 夏布的美好,離不開苧麻的特別。 如今,茶藝盛行,也有人把夏布運用在茶席當中,設計出不錯的新中式茶席搭配。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博山茶館,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