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大 中 小 中醫學中十二正經和任督二脈都直接或間接的與面部相關~尤其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和督脈大體覆蓋于整個面部~故有“頭,面,為諸陽,經,之會”的說法。 經脈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人身所有氣血都歸心所主~由于心主之血可通過經脈運行于頭面部~通過對面部的觀察可以知道心血的盛衰盈虧~故《黃帝內經》說“心主血~其華面”。心為“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又“心主神志”司心理活動~七情六欲皆可影響心神~ 。心在五行主“火”。在色為“紅”~故面使面部表情和膚色發生變化 色紅潤光澤則心血充和~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心火亢奮則面赤生瘡~心 。心在志為“喜”~憂郁驚恐則傷心~心不喜則面不澤。氣血不神不寧 。 充~濁氣從之~故生“黎黑斑”,黃褐斑,
肝藏血~人動則血行于諸經~人靜則血藏于肝臟~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怒則肝氣犯胃~挾胃經上犯于面~ 。肝與婦女的經、帶、導致面部生“怒斑”~也稱“肝斑”,黃褐斑, 胎、產關系密切~故治療婦科病~多用疏調肝氣的方藥如逍遙散、四物湯等。
1/3頁
脾生血。五谷入胃~經脾傳化入心變赤而為血。脾在志為“思”~過“思”則傷脾~脾傷則氣血不旺~生化無源~導致面色枯黃~為生黃 。 褐斑打下基礎
肺主氣~司降氣。人體氣血~升在肝~降在肺。肺氣不足~則降泄無力~濁氣留于面而生黃褐斑。肺在志為“憂”~憂甚則傷肺。在色為“白”又“肺主皮毛”~面部皮膚色白而無澤者屬肺氣不足。
腎藏精~居下焦~為先天之本~人有此身~腎為根本。明朝名醫張景岳說“五臟之傷~窮必及腎”。腎中元氣是其它臟氣運行的原始動力。腎主水~其色黑~腎中精氣不足~腎水挾濁氣上犯則面生“黑斑”,黃 。 褐斑,
綜上~五臟以心為君主之官~行君主之事。以喜為善~喜則五臟運行正常~面色紅潤而有光澤。七情中怒、憂、思、悲、恐、驚皆傷心也。心傷則面色光澤皆失而生斑。 當今社會~改革開放主流雖好~但可喜之事甚稀~可怒、可憂、可思、可悲、可恐、可驚之事何其多也。身心置此六情之中既久~焉有不為病之道理。胸膈之上皆為清廓之地~所藏之心肺、面部之五官、顱內之大腦皆承生命之重~享輕清之氣。七情乖亂~久則生變~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濁氣上犯心肺則氣血之道受阻~故心肺之病人遍地皆是~猝
2/3頁
死者也眾,濁氣上犯五官~則耳目失于聰明,濁氣上犯于腦~則中風、 也,濁氣留于面~則生“黃褐斑”。 精神、神經之病發 心神不寧~郁郁不知所苦~眠差夢多~大便干結、四肢發涼等等癥狀~皆五臟乖違~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所致。
3/3頁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