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特色小鎮正在全國發酵,何為特色小鎮?回顧今年7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三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號,提出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創新建設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之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發債、ABS和產業基金業務合作請加微信476353122) 特色小鎮原則上為建制鎮(縣城關鎮除外),優先選擇全國重點鎮。三部委依據各省小城鎮建設和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情況,逐年確定各省推薦數量。省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部門按推薦數量,于每年8月底前把達到培育要求的鎮向三部委推薦。 1 特色小鎮·浙江篇 浙江特色小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走在全國各省的前列。目前,浙江省已經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特別是首批37個特色小鎮,取得了4方面的成效。 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5〕8號),明確了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創建程序、政策措施、組織領導等內容。 根據《指導意見》,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著力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我省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了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則上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所有特色小鎮都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由企業為主推進項目建設,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保障。 特色小鎮將采用“寬進嚴定”的創建方式,通過“自愿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四個程序完成“特色小鎮”創建。 對納入省重點培育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對象,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省里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其中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小鎮按60%給予配套建獎勵,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 2 特色小鎮·天津篇 天津市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天津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推動方案》。根據該《方案》,到2020年,天津市將創建10個市級實力小鎮、20個市級特色小鎮,在現代產業、民俗文化、生態旅游、商業貿易、自主創新等方面競相展現特色,建設成一鎮一韻、一鎮一品、一鎮一特色的實力小鎮、特色小鎮、花園小鎮。 據天津市規劃院規劃師介紹,與以往示范鎮相比,特色小鎮具有四大特色。一是重運營、輕開發。二是重市場、輕行政。三是重顏值、低成本。四是重制度、輕藍圖。 目前,天津市各區相繼啟動編制特色小鎮規劃。武清區將打造電商小鎮、臺商小鎮、工業創新小鎮、創客小鎮、歐式風情小鎮、運河創意休閑小鎮等“市級特色小鎮”,以及自行車小鎮、絹花小鎮、泉州水城、津門首驛、東方馬都等“區級特色小鎮”。西青區中北鎮打造產城融合特色小鎮,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東麗區華明高新區建設制造業特色小鎮,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基地,同時發展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材料、工業科技打印等。 3 特色小鎮·江蘇篇 在2015年底,江蘇提出計劃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個左右特色小鎮。今年5月,南京市發改委農經處表示,南京將用3年時間打造一批特色小鎮。目前除了南京已率先進行試點建設,揚州、泰州、宿遷等市也在積極探索中。 創建特色小鎮,南京在行動 4 特色小鎮·廣州篇 廣州目前已編制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計劃先期創建30個市級特色小鎮,為其提供用地扶持、資金扶持、產業扶持和人才支持。 黃浦區依據知識城、科學城和臨港經濟區三大板塊空間布局,重點規劃建設4個特色小鎮:知識小鎮、宜居健康小鎮、海絲文化特色小鎮和旅游休閑慢行小鎮。 白云區有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建設人和航空小鎮;依托帽峰山、流溪河建設鐘落潭健康小鎮;依托物流園、淘寶村建設太和電商小鎮。 花都區規劃了17個特色鮮明、產業基礎好、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小鎮,近期將重點扶持打造其中4個:花東綠色金融小鎮、梯面生態旅游小鎮、秀全珠寶小鎮、獅嶺時尚產業小鎮。 增城區打造成以嶺南中醫藥為特色,以健康管理為模式,以溫泉度假為配套的健康小鎮;謀劃建設新塘基金小鎮、朱村科教小鎮、增江街1978文化創意小鎮等10個特色小鎮。 從化區打造6個特色主題小鎮,西塘村“童話小鎮”,以“互聯網+”生態旅游為主題的“蓮麻小鎮”,聯溪村“徒步休閑小鎮”,溫泉鎮風景區“溫泉浪漫小鎮”,以花為主題的西和村“風情小鎮”,集桃花、美食、音樂于一體的錦洞村“桃花小鎮”等。 5 特色小鎮·福建篇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通過3—5年的培育創建,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創業創新活力迸發、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鎮。 ·總體要求:特色小鎮區別于建制鎮和產業園區,是規劃面積為3平方公里左右的特色產業聚集區,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兼具旅游和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特色小鎮創建要堅持特色為本、產業為根、精致宜居、雙創載體、項目帶動和企業主體。 ·創建程序:務實、分批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愿申報,對各地申報創建特色小鎮不平均分配名額,凡符合特色小鎮內涵和質量要求的,納入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對納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實行年度考核,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目標考核任務的,實行退出機制,下一年度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鎮相關扶持政策。建設期滿后,完成規劃建設目標、達到特色小鎮標準要求的,經驗收合格,報省政府審定命名為福建省特色小鎮。 ·政策舉措:從要素保障、資金支持、人才扶持、改革創新等方面,明確支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 ·組織領導:明確要建立協調機制、實行重點扶持、推進責任落實和加強動態監測,確保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1、強化要素保障。優先滿足特色小鎮用地需求,對每個特色小鎮各安排100畝用地指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予以傾斜支持。在符合相關規劃和不改變現有工業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的,可不再補繳土地價款差額。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 2、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特色小鎮給予債券和貼息支持,小鎮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相關專項資金,優先享受省級產業轉型升級等相關專項資金補助或扶持政策,優先支持向政策性銀行爭取長期低息的融資貸款,給予特色小鎮規劃設計補助,支持特色小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收運設施建設。 3、給予人才扶持。對特色小鎮范圍內的高端人才實行稅收優惠和個稅優惠政策,加大對高層次人才運營項目的擔保支持。 鼓勵改革創新。列入省級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國家相關改革試點;優先實施國家和省里先行先試的相關改革試點政策;允許先行先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改革。 6 特色小鎮·貴州篇 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100個示范小城鎮的戰略,建設了一批旅游小鎮、白酒小鎮、茶葉小鎮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第一,堅持改革創新,建設活力小城鎮。第二,協調推進、精心演繹城鄉統籌發展的二重唱。第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小城鎮。第四,堅持民生為本,建設小康小城鎮。在全國率先開展以鎮為單位,全面小康社會創建工作,制定了《貴州省100個示范小城鎮全面小康統計監測工作實施辦法》,建立了以鎮為單位,全面小康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極大地促進了示范小城鎮全面小康的進程。 除以上省市外,江西、安徽、河南等也都在積極籌劃特色小鎮的建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北京市農委、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的精神,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加快發展特色鎮的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三部委)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現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創新建設理念,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培育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探索小鎮建設健康發展之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特色。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防止千鎮一面。依據特色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培育對象,防止一哄而上。 ——堅持市場主導。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防止大包大攬。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防止盲目造鎮。 ——堅持深化改革。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規劃建設管理,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創業創新新平臺,發展新經濟。 (三)目標 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 二、培育要求 (一)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產業定位精準,特色鮮明,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現代農業等發展良好、前景可觀。產業向做特、做精、做強發展,新興產業成長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效果明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手段,推動產業鏈向研發、營銷延伸。產業發展環境良好,產業、投資、人才、服務等要素集聚度較高。通過產業發展,小鎮吸納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帶動農村發展效果明顯。 (二)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空間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整體格局和風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網合理,建設高度和密度適宜。居住區開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適美觀。建筑彰顯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園綠地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店鋪布局有管控。鎮區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土地利用集約節約,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突出。 (三)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記錄,歷史文化遺存得到良好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與產業融合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揚。公共文化傳播方式方法豐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較高。 (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基礎設施完善,自來水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達標排放,垃圾無害化處理,道路交通停車設施完善便捷,綠化覆蓋率較高,防洪、排澇、消防等各類防災設施符合標準。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服務質量較高,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服務覆蓋農村地區。 (五)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發展理念有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有創新。規劃建設管理有創新,鼓勵多規協調,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合一,社會管理服務有創新。省、市、縣支持政策有創新。鎮村融合發展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小鎮健康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三、組織領導和支持政策 三部委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明確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開展指導檢查,公布特色小鎮名單。省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地區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制定本地區指導意見和支持政策,開展監督檢查,組織推薦。縣級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鎮的責任主體,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實資金,完善體制機制,統籌項目安排并組織推進。鎮人民政府負責做好實施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中央財政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特色小鎮給予適當獎勵。 三部委依據各省小城鎮建設和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情況,逐年確定各省推薦數量。省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部門按推薦數量,于每年8月底前將達到培育要求的鎮向三部委推薦。特色小鎮原則上為建制鎮(縣城關鎮除外),優先選擇全國重點鎮。 2016年各省(區、市)特色小鎮推薦數量及有關要求另行通知。 聯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16年7月1日 來源:搜建筑 |
|
來自: 昵稱36799644 > 《特色小鎮政策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