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腫托毒:用于消腫排膿,瘡瘍腫痛,膿熟不潰,單用或配活血藥同用。 祛風殺蟲:用于麻風,頑癬等癥。 【功效與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量用法】3——15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祛瘀通經消癥:用于血瘀氣結之經閉腹痛、癥瘕痞塊等,有破血祛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藥理作用】1.有抗腫瘤作用。2.可延長血凝時間。 【用量用法】3——10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月經過多及孕婦忌。
祛瘀通經:用于血滯經閉,產后瘀痛,常與當歸,赤芍,紅花等配伍;跌打傷痛,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傷寒、副傷寒、痢疾桿菌和肺炎球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量用法】5——18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注】蘇木寄生。甘苦,涼。歸心、肝、脾經。活血散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降血脂。
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藥效鑒別】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多用于肝腎不足的閉經、痛經,腰膝酸痛。 【藥理作用】懷牛膝浸膏及煎劑對離體家兔子宮不論已孕、未孕均有收縮作用。有短暫的降壓作用。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活血調經:用于肝郁經阻所致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常與丹參,茺蔚子,當歸, 【藥效鑒別】月季花疏肝郁而通經,用于肝郁氣滯,氣滯血瘀,月經不調,脅肋脹痛、疝痛等。 【藥理作用】活血、消腫作用。 【用量用法】10——20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活血調經: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捎帽酒?0g,枳殼6g,水煎服。 【藥效鑒別】茺蔚子行中有補,兼有益精補陰之效?;钛帜芙鉄?,治瘀熱交結。 【藥理作用】1.有降壓作用。2.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用量用法】6——15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屬肝血不足,瞳孔散大者不宜應用。
活血行氣止痛:用于血瘀氣滯的胸脅脘疼痛、痛經、疝痛、腰痛、關節痛、跌打腫痛等多種疼痛證,皆有活血行氣、止痛之效。常隨配伍不同,而應用頗廣。如(<女科大全>延胡索散)。
【藥效鑒別】本品為止痛專藥,專治一身內外上下諸痛,尤長于止心腹痛。 【藥理作用】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其中左旋延胡索乙素即顱痛定,其鎮痛作用明顯,并有鎮靜作用。 【用量用法】5——10g,水煎服,研末服。外用適量。
用于血滯經閉、月經不調、痛經、產后瘀血腹痛、惡露不行及癥瘕等,如(桃紅四物湯)、(<活法機要>紅花湯)。
【用量用法】3——10g,水煎服,或入劑。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多用。
【藥效鑒別】茜草涼血而止血,主要用于血熱妄行,血脈瘀熱的各種出血,可配焦梔子、生地黃、側柏葉等。 【臨證應用】主閉經,屬肝腎不足型,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烏側骨4份,茜草1份,共為末為丸,飯前服5丸,飲以鮑魚汁,每日3次。 【用量用法】 5——15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無瘀滯者不宜用。
活血止痛:用于血瘀氣滯的胸腹脅肋脹痛,肝氣郁結,經行腹痛,月經不調,腹中結塊等癥,如(宣郁通經湯)。 【藥效鑒別】本品為調逆氣,行瘀血之要藥。既能活血化瘀,又善行氣解郁,可通月經,消癥瘕,尤長于止胸腹脅肋氣滯血瘀諸痛。 【臨證應用】治自汗:用郁金30g,五倍子9g,研末每次用10g左右,加適量蜂蜜調成餅2塊貼兩乳頭上,用布包固,每日換藥2次。 【藥理作用】1.揮發油有促進膽汁分泌作用。2.對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量用法】6——12g,水煎服,或入劑。外用適量。 【溫馨提示】中醫逐漸消亡,請您伸出援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