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對失眠都不陌生,因為很少有人從小到大,從未有過失眠的經驗。如果失眠是屬于短暫性的,那倒還好,大不了把失眠的那幾天當成是去山上看流星雨的日子,或是趁機看很久沒看的VCD,或是索性倒回時光隧道,放首輕音樂,斜靠在長沙發(fā)上,任由思緒回到好久以前,仔細去回顧人或事所留下的各種痕跡。這樣的失眠情境隱含著幾許浪漫氣息,不過,站在專業(yè)醫(yī)師的角度,他們對于失眠的現象,可是抱持著非常慎重的態(tài)度。
一講到失眠,醫(yī)師們直覺的聯想是,要先分辨失眠的種類,究竟是屬于急性失眠,或是慢性失眠?醫(yī)師表示,所謂急性、慢性的失眠有兩種分法:一種是以3個禮拜做標準,也就是說持續(xù)失眠的時間在三個禮拜以內的是急性失眠;而超過3個禮拜以上的是慢性失眠。另一種說法則是,失眠的時間為期1個月以內的是急性失眠;1?6個月的是亞急性失眠;超過6個月以上的失眠則是慢性失眠。
一樣是失眠,表現出來的狀況卻迥然不同。醫(yī)師解釋,以學理來看,單單是睡眠的疾病就有70、80種,有些人的失眠純粹是起因于生理疾??;有的人是睡得太少,有的人則是睡得太多,甚至有人在睡覺的時候,因為呼吸問題,以致無法一路順風,睡到天亮。 除了生理因素以外,精神、心理因素是不是也會造成失眠?醫(yī)師指出,精神或心理壓力會不會造成失眠,答案是肯定的。以精神科的門診為例,八、九成的病患有睡眠問題。失眠型態(tài)的表現方式,包括「整夜嚴重型」、「早醒型」、「片斷型」和「做夢型」。其中「整夜嚴重型」的人,是入睡困難,根本無法進入睡眠狀態(tài);「早醒型」是早上四、五點,天還沒亮就醒過來,但一醒來,即使再怎么想睡也睡不著;「片斷型」的人,睡眠斷斷續(xù)續(xù),無法進入熟睡狀態(tài);「做夢型」的人,明明整夜都躺在那兒,看起來睡得「好好的」,其實一整夜腦海里都在「演電影」,并沒有真正的休息。
無論生理或心理的因素,究竟出現什么樣的癥狀,失眠者應該就醫(yī)?醫(yī)師認為,一般來說,急性失眠因為患者出現癥狀的時間短暫,所以還不需要到就診的階段??墒牵绻锹允?,不管睡得太少或太多,原則上都應該去求助醫(yī)生,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才不會因為長期失眠,影響身心健康。 相對于一般人的失眠,精神科看待病患的失眠癥,可說是特別重視。醫(yī)師認為,精神科醫(yī)師之所以特別強調病患的睡眠情況,是因為睡眠是人最重要的休息活動,睡眠不足不僅會使人覺得倦怠、疲憊、易怒、為了小事而煩躁生氣、做事不專心,有的人還會情緒亢奮,有很多計劃,處于一種非常不安的狀態(tài)。對精神病患來講,一旦精神出了狀況,首先出現的征兆就是失眠、睡不著覺,接著才會有其他的癥狀。 睡眠長度是精神科治療失眠的重要指標,只要病人的睡眠情況不錯,緊接在后的治療步驟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 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關注我們的微信號:GSK68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