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腎功能控制得好好的,患者最后卻被心臟病“一波帶走”,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不過,在請心內科會診之前,是不是能請營養科會診防患于未然? 話說到了今日,慢性腎病早已威風不再,皮質激素、ACEI、環磷酰胺輪番掛帥,定能教他收了猖狂;就算是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也已有了三到八成,再不濟做個腎臟移植,倒也能救腎功能于水火之中。沒想到,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瞧著心臟病平日一言不發,不留神把患者擄了就走,一騎絕塵就到了鬼門關口——咳咳,小編最近沉迷評書,大家多多包涵。不過,慢性腎病(CK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確不少見,甚至成為了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何心臟也會被腎病牽連?日常又該如何預防?且看下文分解(看完分解有福利)。 心臟:是腎病讓我犯罪 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高,是心臟負荷過重、慢性炎癥、血脂異常、血管鈣化和貧血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看來,這的確不是心臟的“錯”,腎病才是幕后黑手。那么,除了選用ACEI或ARB類藥物控制血壓,選用他汀類藥物進行調脂治療之外,營養方面該如何“走腎又走心”? α-酮酸:低蛋白飲食的“黃金搭檔” 對于CKD患者而言,過多的蛋白質將造成酸、磷、尿素等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CKD患者應用低蛋白飲食已成為一種常識。但是,一旦蛋白質長期攝入過少,也極易引發營養不良。作為氨基酸的前體,α-酮酸本身不含氮,不過可在體內結合尿素氮轉變為相應的必需氨基酸防止氨基酸缺乏,是低蛋白質飲食的“黃金搭檔”,不僅能夠延緩CKD進展,還能助心臟“一臂之力”。其可能通過抑制患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進而抑制PTH介導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從而擴張血管令血壓下降,起到降壓護心的作用。 Omega-3脂肪酸:脂肪當中也有“臥底” 脂質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將造成血TG水平升高。不過,脂肪當中也有“臥底”——Omega-3脂肪酸能通過減輕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防止心律失常,降低TG水平來改善心臟功能。 脂質學界著名期刊《PLEFA》中有研究報道,CKD患者在連續8周每日補充2.4 g Omega-3脂肪酸后,可使導致炎癥的白三烯B4(LTB4)和5-HETE明顯下降,與補充橄欖油的對照組截然相反;同時增加了無活性或不易致炎的白三烯B5(LTB5)和5-HEPE的生成(圖1)。澳大利亞珀斯皇家醫院的研究者發現,對于CKD患者連續補充90%純度Omega-3脂肪酸(4 g/d)8周可以降低血壓、心率以及TG;而以200 mg/d輔酶q10進行補充,則對血壓沒有效果,且反而會提升心率(圖2)。 圖1 兩組CKD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 圖2 兩組CKD患者血壓及心率水平變化
即使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長期透析患者,Omega-3脂肪酸也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研究顯示,2g/d 90% Omega-3脂肪酸持續3個月的攝入,就可使血TG水平降低約11%,而食用橄欖油的對照組TG水平反而增加;在持續攝入6個月之后,盡管在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主要復合終點上總人數并無顯著差異,但顯示Omega-3脂肪酸治療可使心肌梗塞的風險相對減少70%,絕對風險降低為8.7%。
不過,以上研究多采用Omega-3純度在90%以上的醫藥級高純度魚油。低純度魚油中飽和脂肪酸等雜質較多,反而會令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在選擇補充時需要注意。 微量營養素:“后勤補給”很重要 CKD患者胃納較差,毒素及治療藥物的使用可能造成細胞代謝異常,將對微量營養素的攝入、吸收和利用造成影響;透析也會造成微量營養素的丟失。所以,在控制磷、鉀、鈉攝入量的同時,也應注意部分微量營養素缺乏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