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孔子的廣聞博識 【原文】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1,其中有羊2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獲狗,何也?”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3、蝄蜽4,水之怪曰龍、罔象5,土之怪曰羵6羊。” 【譯文】季桓子挖井,得到一個像土壇子的東西,里面有一個土羊。派人去問仲尼說:“我家挖井得到一只土狗,是怎么一回事?”仲尼回答說:“憑我的所見所聞,這是土羊。我聽說山上的奇異怪獸叫做夔、蝄蜽,水中的奇異獸叫做龍、罔象,土里的奇異獸叫做羵羊。” 【說明】本節記錄的是季桓子詢問孔子土中怪物的事,季桓子的仆人挖井,得到一個怪物,不識,派人詢問孔子,孔子回答,土中怪物沒有土狗,只聽說過土羊。這也就說明了孔子的廣聞博識。 —————————————————— 【注釋】1.缶:(fou否)《易·離·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詩·陳風·宛丘》:“飲其擊缶,宛丘之道。”《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飲酒數日而樂,釋衣冠,自鼓缶。”《文子·上德》:“君子有酒,小人鞭缶。”《說文·缶部》:“缶,秦人鼓之以節調。”本義是一種泥土燒制的瓦器,可以用來盛水。 2.羊:即后文所說的羵羊。 3.夔:(kui逵)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莊子·秋水》:“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4.蝄:(wǎng網)古同“魍魎”。傳說中的一種鬼怪。喻各種各樣的壞人。 5.罔象:又作無傷,水神名,狀如小兒,黑色、赤衣,大耳、長臂。《莊子·達生》:“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6.羵:(fén墳)羵羊:古代傳說中的土中神怪。《國語·魯語下》:“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