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已足 魯國的國君哀公很有意思,不但國家大事要考慮,而且還像個愛提問題的小學生,他看到上古的書中有“夔一足,黃帝四面”的記載,很感到吃驚和不理解:有聽說被砍掉腳的,沒聽說生來只有一只腳的,黃帝就是圣人,也不會有四張臉,那究竟哪一個嘴吃飯呢?那個嘴說話算數呢? 于是不再問天下事都知道的孔子“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而是問:老夫子啊,人生來有一只腳的怪物、四個臉圣人嗎? 孔子斬釘截鐵的說:沒有? 魯哀公笑了:可是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孔子吃了一驚,這家伙研究起古書來了,他是在考問我,我到處宣揚自己不言怪力亂神,這不是想詰難和嘲笑我嗎?我老孔是什么人,能叫這小小的問題難倒?我就不是孔子了。顯示自己的學問淵博的時候到了。于是道:我聽人們說,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個怪物,只有一條腿,蹦蹦跳跳很得意,嘲笑蚯蚓,我這么大個子,只要一條腿,還跑的這么快,你這小家伙,有那么多腿還跑的那么慢,等走到目的地黃花菜都涼了。 哀公心道:是諷刺我呢?我是老大咋的?你的理想什么時候能實現呢?還不是比蚯蚓更慢,蔡明都等急了呢?可嘴里不說:我問先生夔一足,先生怎么說神話傳說呢? 孔子心知肚明,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是這些酒囊飯袋的當政者能理解的,唉,何時才能遇到明君呢?可他也不說:古書上說的這個夔,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彈奏樂器的人,與那個怪物毫不相干,一次黃帝要舉辦大型音樂會來顯示歌舞升平,使四方朝賀,有人建議多邀請幾個有實力的歌星,黃帝很知道夔的本事,況且也沒有那么多錢,就笑道:要那么多濫竽充數的干嘛,夔一個人就夠了。記載的書籍的人不想削竹簡,懶省事,就寫到“夔一足”。 哀公心道:算你小子有能耐,牽強附會。但還沒到黃河,這哀公不死心,就又道:先生還沒給我解釋“黃帝四面”呢? 孔子笑道:這就更簡單了,黃帝以仁政施天下,朝四面一看,天下的諸侯都來朝拜,服從領導,所以“黃帝四面”,面者,威也,不怒而威,乃是威加四方也?大王如果能像黃帝一樣施仁政,不久的將來,也會威加天下,有四個面的。 哀公這個生氣的,原來你在轉著彎子教訓我呢?去去去,找你的黃帝去吧?乘桴出海吧你? |
|
來自: 新用戶3951uud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