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很多醫生朋友給我發信息反應,給病人艾灸涌泉穴后,不僅治好了當時的病,還把久病纏身且多病纏身的很多慢性病,都給調理好了。 其實,這并不奇怪! 涌泉穴養生由來已久,至宋代已廣為盛行。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說閩廣地區很多人染有瘴氣(瘧疾),而有個人卻多年安然無恙,面色紅潤,腰腿輕快,后來人們發現,他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對,艾灸涌泉穴無數次,以汗出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 涌泉穴又名地沖,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灸之可滋陰潛陽、寧心安神,有引火歸元之妙;且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 艾灸涌泉具有無藥物毒副作用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涌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艾灸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并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昏撅、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萎、遺精、各類婦科病和生殖類病。 女人愛美,可以常常按揉或艾灸“涌泉”。只要經常刺激腳底“涌泉”,對防止皺紋早生及面部美容也有獨特的作用。有關專家研究發現,經常通過對涌泉穴的刺激,可促進體內相關激素的分泌,天長日久,即能夠使皮膚白嫩。 1.去除頑疾。防治陰虛陽亢、上實下虛、心腎不交、肝腸上亢等癥所導致的各種慢性常見頑癥。 2.煥發生機。對于未老先衰的退行性病變和虛勞虧損的消耗性疾病,如神經官能癥、神經衰弱等,有回春之功。 3.培腎固本。防治各類老年慢性病及「人老腿先老」所呈現的腰、腿、足部的慢性疾病。 4.開智激能。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開發智能,激發潛能。 5.養肝明目。對于慢性肝、膽疾患及近視、遠視等眼病,有一定功效。 6.舒肝解郁,暢達情志,心緒不佳或七情過度時練習本功,可立即消除郁悶焦躁、多愁善感等癥狀。 7.定志寧神,平衡心境。身體疲勞、神經緊張時練習本功,可使頭腦清晰,心情平穩,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對失眠癥有良好的功效。 8.扶正祛邪。糾正氣血逆亂,防治因練其它功法不當所導致的各種偏差。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減少外感六淫致病的機會。加強內、外氣的溝通,補貼人體能量。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存環境糟糕,失眠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睡不著,晚上睜著眼數星星或者數綿羊的日子,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管是偶爾失眠還是長期失眠。 事實上,我們只需要艾灸一個穴位就可以解決! 那就是涌泉穴! 失眠,祖國醫學稱之為'不寐',相當于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本癥的病因很多,諸如情志內傷、思慮太過、房勞過度、驚恐傷腎、飲食不節等,以致陽不入陰、神不守舍。治當溫養諸臟、鎮驚熄風、寧心安神。 涌泉穴,乃腎經第一穴。藏先天精氣,腎精充盈,保證人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且交通心腎。 涌泉穴與人體肩井穴相連成一條直線,上井下水,從井取水。有水則能生氣,氣生血行,所以艾灸涌泉穴能夠補充腎精,讓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酣然入睡,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高血壓主要是陰陽失衡所致,調節高血壓關鍵是調節機體陰陽平衡。而艾灸涌泉穴正好能很好的溫通血脈,引熱下行,調和陰陽,使血壓趨于正常。 具體方法:艾條懸灸足三里、絕骨,每次取一穴,雙側灸20分鐘,兩穴交替。每日一次,待血壓穩定于正常水平后,改為每周2~3次。或灸涌泉穴,每日艾灸一次,每次10~15分鐘,血壓穩定后改為每周2~3次,鞏固療效。 有的人平時特別容易上火,吃點辛辣的立即口舌生瘡; 還有的人,艾灸后動不動就上火。 這兩種人都可以通過艾灸涌泉穴來達到引火歸源的效果,很多人也難以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體的總熱量,何以反能治療一些有上熱或興奮癥狀,如高血壓、失眠、焦躁等病癥? 《靈樞·本輸》有:“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為人身諸穴的最下方,少陰又為人身六經之最里。張隱菴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所出,名曰涌泉。”足少陰為腎經,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猶天一之水由至下涌出。如果涌泉穴溫暖,人體至陰部位得陽而充,陽氣充足則引力增大,上部的陽被引就下而歸源。 火一歸源,猶如地下的水泉被蒸動,則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涌出而灌注周身,氣行則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讓人產生滿口甘津,這是人體水泉上涌的征兆,也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產生熱感也有這樣的效,所以“搓腳心”也成為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法。當然,艾灸因其產生的引力較大,會比按摩的效果來的明顯。 具體方法如下:每晚臨睡前1小時,用較熱的溫水先泡腳15分鐘然后將艾條點燃,對準雙側涌泉穴,用艾條熏烤。 注意艾條要放在距離穴位2寸左右,讓局部有溫熱感但又不至于太燙,直至皮膚出現紅潤為止。開始每次10分鐘,以后20 –30分鐘。一天一次。 ●走路刺激法: 參加聚會的時候偶爾碰到了一個老朋友,半年沒見她臉色紅潤、雙眼有神,看上去好像年輕了幾歲,真奇怪。去她家聊天,發現她家的陽臺上有一條長約兩米、寬約70厘米的鵝卵石路。 她說:“腳上有個涌泉穴,踩鵝卵石可以刺激這個穴位,每天中午在上邊走一會,我還買了足底按摩器,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洗腳、讀報的時候,都可以按摩幾下。半年堅持下來,身體感覺比以前輕了好多”。 ●按摩涌泉法: ①我國清代第一部外治專著《急救廣生集》就專門講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覺之前,用一手握住腳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堅持的話,可以擦上千下,沒耐心的擦幾百下也可以,到感覺腳心發熱為止。這樣兩腳都擦熱之后,將腳趾微微轉動幾下,再把兩腳互相摩擦幾十下。每晚做一次,可以達到鞏固精氣,通匯氣血的作用。長期堅持,能有“康健延壽”的功效。 ②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復進行,力度應該以自身能耐受為度。 ③在手法上,除了點按之外,還可以用拇指指腹從足跟推向足尖,這個方法稱之為“推涌泉,每天推100~500次不等,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 ④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處,來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為宜。常用此法能疏通心腎,調整內臟功能:可預防感冒,降低血壓,治眩暈,失眠:又可促進睡眠,使大小便通楊。 ●火烘涌泉法: 用中藥川烏(或草烏)100g,樟腦10g,一起研為細末,用醋調制成彈子大小,置于足心,足下放微火烘烤,溫度以人能耐受為度,用比較厚的衣服或者絨毯裹住身體,讓身體微微發汗,長期堅持下去,對女性常見的因受寒而導致的膝關節疼痛腳踝疼痛,風濕痛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涌泉貼膏法: 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有一個“延年涌泉膏”的方子:用香油將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續斷、木香等藥材熬枯去渣后收膏,再加入丁香,乳香,沒藥,麝香等攪拌制成膏貼。可以用于治療先天不足,后天虧損,陽氣虛弱等原因導致的身體瘦弱、抵抗力低下,易受風寒等癥。常貼涌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能防止寒濕侵體,延年益壽。 大家好,我是執業醫師張醫生。如果您有疑問,可關注以下幾個公眾號,在輸入框或評論里給我留言,我會第一時間為大家解答。咨詢時間:早9:00~晚6:00,周一到周六 (其他時間不提供咨詢服務),感謝大家支持。
艾灸視頻教程在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