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節寫六書,被朋友說,六書只是造字法,跟書法有毛線關系,我沒敢跟評論,只默默地繼續寫后面的文章。每個人認識的書法與別人認識的書法或許是不一樣的,今天寫甲骨文書法,不知道是不是還會被人說,但不怕,只管寫。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就是河南安陽小屯 ,自從盤庚遷都到殷,到紂王被滅,經歷了273年,商王朝的首都一直都在這里。)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因為用的材料,一般都是龜甲)。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后期(公元前14到公元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吉兇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這些文字的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我在前面的其他系列文字中曾說,中國的古代,包括其他文化的發祥時期,人們對很多現象還不能解釋,大都以占卜的方式來決定行事方針,并且有專門的巫官,也就是說,巫師在國家里的地位是相當高的。我們看《羋月傳》里,義渠王手下那個老巫,就是國家萬事的總咨詢師,行軍的總參謀長。 前節講了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甲骨文里主要有兩種字,一是象形字,一是大量的形聲字。向上承接原始刻繪符號,向下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承前啟后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它之前的漢字還處于刻符狀態,它之后則成為成形的鐘鼎文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總共10余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500多字。 中國的書法是由甲骨文開始。 因為甲骨文已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先說用筆。所謂的用筆,就如我們在篆刻系列里提到過的一樣,因為甲骨文是以刀代筆的,因此,用筆就是用刀,刀法的輕、重、緩急、深淺,線條直、曲、長、短都會形成不同的面貌,當然,甲骨文在契刻時的單刀、雙刀、重刀等刀法上的區別,都會形成不一樣的字形面貌,同時,不同的創作者(可能是醫官、巫師、史官)刻寫習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書法家創作。甚至同一個字,拿出來對比,不同的甲骨上可能呈現不一樣的形體特征,原因就是創作者契刻的刀法不一樣,而刀法,就是筆法。再有,因為甲骨文的行字順序與后來的書寫順序不完全一樣,上面的文字經常是左右對稱的,右側從右向左一行一行地刻寫,左側則由左向右一行一行地刻寫,這很可能是創作者轉換左右手進行創作的原因。這種原因,甚至會影響到筆畫的刻寫順序,當然也會影響他的審美。
最后說章法。一是因為書寫習慣,導致的左右對稱章法,這是書法美學上的一個基本分類,我們知道,對稱美是最基本的美學分類。而甲骨文因為其書寫習慣,在章法上有天然的章法對稱美。再者,因為用于書寫占卜卦辭的龜甲形狀不一,在契刻時,就會根據形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字體大小,不同的密集與留白,這是最樸素的書法章法。 有時候,在看甲骨文時,不管是哪一組,賓組卜辭也罷,歷組也罷、何組也罷,總之都會想到篆刻,會想到繪畫,會想到后來的鐘鼎文字,石鼓文字等,由此聯想到至今影響中國書畫界的”書畫同源“理論。真正理解了這個理論的書畫家們,篆刻家們,雕刻家們,往往容易創作出上佳的藝術作品,因為他們把生活的美與各種藝術形式的美融會貫通,體現在了他們的作品中。 從甲骨文起,甚至更早一些年的原始刻符,就是六書造字之始,人類的圖畫表達能力,慢慢體現在文字領域,形成表達思想與事件的具體化的文字,這當然是書法和繪畫的源頭。由此想到上一篇文字里,有朋友說,我沒上過小學,但卻認識甲骨文,這一點也不奇怪,文字與繪畫都來源于現實生活。 (《跟著布丁學書法史》3) 附一個甲骨文漢字對應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