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好思維導圖的關鍵?大家現在肯定覺得思維導圖是個好東西。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教口才這么多年,不斷給同學們傳授這樣一個工具,好多的同學都從中受益。不僅是用在講話上面,而且用在思考問題上面,尤其是工作方面問題的思考。一些做老板的同學告訴我,樊老師,用思維導圖梳理自己工作上的問題,現在我的公司管理水平也提高了。?? 托尼伯贊的書,不太容易讀懂
思維導圖雖然是個好工具,可是,如果要你去讀托尼·伯贊的書,你就頭大了,你可能讀不懂。坦率地說,我買過托尼·伯贊的書《思維導圖》,讀不下去,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作者自己把問題講復雜了。有些同學也買過,然后告訴我說,讀不懂啊!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優點,分析很透。但也有毛病,把簡單地問題復雜化,搞得很高深,也許這樣子看起來才像一門學問。我不喜歡這樣,我喜歡理論,喜歡工具性強的理論,但不喜歡神秘而高深莫測的理論。? 因此,我不管托尼·伯贊怎么講的,我覺得他提出的這套工具,思路是對的,想法是好的,它確實有助于開拓思想,提升學習能力,幫助記憶。按我的理解,托尼·伯贊的思維導圖,主要是基于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無限分解這樣一個思想,然后從人類認識的層面,也就可以把某個意念、概念、觀點或思想作為“節點”,不斷地往下發散、展開、延伸。就像我們人類的血緣關系一樣,某一個姓氏,從最老的祖宗開始,不斷地開枝散葉,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 我非常認同托尼·伯贊的這個思想,但是,如何畫好思維導圖,我自己總結了一套簡單易學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要抓住三個關鍵:聯想、聚焦、分層,也是三個步驟。? 關鍵一:充分聯想? 聯想是人的大腦的基本功能,也是必須干好的事情。“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這是聯想公司以前的廣告詞。事實上,如果人類失去聯想,后果會很嚴重。對于人的大腦而言,聯想才是真正地啟動了思考。當一個信息進入大腦之后,大腦就會對信息處理,而處理的第一步,就是跟大腦已經存儲的信息進行連接。? 我們常常說,自己在對某件事情或某樣東西進行思考。其實,表面上看似我們在思考某件事情或某樣東西,但是,那不過是我們的思想指向它們而已,而并不一定是真的在思考它們。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只是在對自己大腦里面所存儲的有關的信息進行處理,而事實上那個思考對象我們并不知道多少。所以,思考是一件非常非常主觀的事情,即使我們面對同樣一樣東西,我們的思考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些美國電影里面講的故事,非洲叢林中的原始土著,把鉆石視為普通的石頭,而外來入侵者卻如獲至寶,為之展開生死大戰。也正是這個原因,經濟學里面發明了一個詞,叫做“信息不對稱”,甚至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叫做“信息經濟學”。? 說回到聯想。要把思維導圖畫好,首先要充分聯想,把自己大腦里面,跟你要思考的事物相關的知識、信息、故事、人物、觀點、物品、地方,都找出來,讓他浮現在意識層面,等待使用。? 當然,這里涉及到一個詞——相關。你說一個事物跟另一個事物是否相關,每個人的看法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因為智力、記憶與閱歷的關系,人們會忽略掉許多有相關性的事物。比如,我現在讓大家拿“吃飯”這個話題來聯想一下,如果用關鍵詞來描述記錄你聯想到的事物,在一分鐘內,你能想到哪些呢?你能想到多少呢?? 也許你會想到大米、飯碗、酒樓、回家、廚房、請客、約會、旅游、錢、火鍋、喝酒、孩子、老婆、菜市場,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正常人都會這樣想。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已經不錯了。但是還不夠,還顯得思路不開闊,不特別。如果再要你想,你能不能想到一些特別的呢?比如太空,你在想航天員怎么解決吃飯?想到非洲,你在想非洲黑人吃什么?想到孔子,你在想孔子那個年代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想到生病,因為最近的食品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想到腐敗,因為公款吃喝浪費相當嚴重。? 要開口講話時,腦子里面就要這樣聯想,并找出自己認為那些有用的信息來。不過,只是找出來,想到了,還不夠,這還得用好下面一招。? 關鍵二:提問聚焦? 如果我們只是在發散,只是在聯想,是根本不可能畫好思維導圖,也不可能把語言給組織好的。因此,在聯想之后,或者聯想的同時,你就得想辦法聚焦。? 什么叫做聚焦呢?聚焦是物理學的概念,也就是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盡可能會聚于一點的過程,例如凸透鏡能使平行光線聚焦于透鏡的焦點。我在小時候也玩過這種試驗與游戲,幾個小伙伴各拿一片鏡子,對著太陽,然后把反射的太陽光集中到一個小伙伴的臉上。之前的課堂上,我也講過聚焦恐懼,也就是一大群觀眾把眼光聚焦到講話人的身上,由此引起講話人的心理恐懼。? 我們這里所講的聚焦,不是物理學的概念,也不是觀眾眼神聚焦,而是講的思路聚焦。在講話的時候,或者講話之前,正如前面剛剛所講,我們會展開聯想,于是我們的大腦里面呈現出許多信息,你要表達出來,必須進行梳理,也必須進行取舍,因此你就得聚焦思路。? 其實,聚焦的目的,一方面是明確重點,抓住那些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篩選并去掉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后一個目的,你根本沒有必須把那些不重要的、多余的信息講出來。? 如何聚焦思路呢?最有效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問。這個方法是我講思維導圖與眾不同的地方。不提問能不能畫出好的思維導圖?當然也能。但是,往往具有隨意性,許多人只是學會找到不同的“節點”,然后又往下一層作發散,那只不過是簡單的羅列而已。? 說回前面講過的那個題目——《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圍繞這個題目,得出了4個問題:含義是什么?為什么有人不努力?為什么應該努力?(或:不努力的后果是什么?)少壯時該怎么努力?如果要用4個關鍵詞來敘述的話,就是:含義、原因、后果、辦法。作關鍵詞來引導思路行不行,可以,但不是最好的。即使你使用了關鍵詞,往下發散時,還是應當提問,這樣才能聚焦思路。? 最后說明一下,既然要提問,那么該提些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立題方法中的那三種類型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當然,具體該怎么提,還得要結合話題本身,來提出更有意義、更貼切的問題。? 關鍵三:平行分層? 提取了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代表了一個話題系統里面的主要的觀點或思想。接下來要注意的是,把這些關鍵詞的平行關系給弄明白,千萬不能把層次關系弄錯了。說個網上傳的故事吧,說某個科學家82歲娶了個28歲的老婆。這個是真的。但后來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后來,據說28歲的老婆的爹,60歲了又娶了這個科學家的孫女。這下子,一家人的關系全亂了,把全國人民也搞暈了。你就這個科學家,見著自己的老丈人該怎么稱呼呢?跟自己的老婆,該叫爸爸;可老丈人叫他呢,隨自己的老婆,該叫爺爺。反正全亂套了。這就是分層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就像前面所講的那個思維導圖,如果把少壯不努力的后果之一“沒有事業”放到上一個層次,那就是放錯了層次。放錯了層次,不僅是思維混亂的表現,而且還會讓后面的思考變得更混亂。? 還要注意的是,每一層的各個節點之間,要盡可能地避免交叉。舉個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你要評價一個人,你可以分品德、智力、觀念、身體、能力這5個點,如果你再加上一個事業,恐怕就有點麻煩,因為這個事業跟前面5個節點,不是一個層面的,事業成功與否,跟那5個點都有關系,它們是上下級關系,而不是平級關系。 看到沒有?畫思維導圖就這么簡單! 最后我要說:思維導圖的圖不是最重要的,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圖畫的不漂亮沒有關系,思維的拓展、縱深和聚焦才是重點,我們千萬不要為畫圖而所累。 |
|
來自: 易良義 > 《語言 學習 寫作 故事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