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的高鉀血癥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是用的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我能說我自以為低鈉比較健康嘛!)比普通鹽貴,認為貴的就是好的。我們腎臟科醫生,天天講,就買最便宜的雪花鹽,不能買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恐怕一般的醫生也不知道,或者也沒有注意,只有腎臟科醫生特別重視。 我是覺得這個要轉的!確實息息相關。 上午,當我的大學同學群里有同學發來這條消息求證時,因為沒看太仔細,直接把2014年在本賬號中我寫的一篇舊文“低鈉鹽:尿毒癥患者能用么?”發了過去,并得出結論:這條消息是靠譜的。 以下就是當時那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老S是血透室里的“老鳥”,已經透了將近10年了,情況一直還算比較穩定。 可最近,老S反復出現手腳麻木、心率過緩、全身乏力等癥狀。將近10年的透析還真不是白透的,每次出現類似癥狀,便主動要求來血透室加透。病因患者自己就搞清楚了:高鉀血癥。 說起這血鉀的問題,對于透析患者來說,還真是不可輕視的。記得2013年11月,我中心就有一位剛剛透析3個月,因為經濟原因透析不充分的患者最終死于高鉀。當天搶救時測的血鉀是8.6mmol/L。 老S對于這一點十分清楚,多次復查,也確實證實了他高鉀血癥的判斷是正確的:每次都大于6.5mmol/L。 問題來了:老S平時對高鉀食物的攝入已經十分重視了呀,比如水果類的橘子香蕉,干果類的食物,蔬菜在烹飪前也都用水先焯了一遍。可為什么還是反復出現高鉀呢? 一次不經意的聊天,真相大白了。 老S那次聊天時說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如何在意,生活中如何如何注意保養......其中有一條:因為自己有高血壓,吃鹽都買的是低鈉鹽! Bingo! 我們知道,鈉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的關系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鹽吃的越多,越容易高血壓。而如果有高血壓的話,醫生給您的建議第一條往往就是“低鹽飲食”。 這低鹽飲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你想,做出來的菜,鹽放少了,味道自然不敢恭維。 于是,商家便想到了其他替代的方法。 有人發現,氯化鉀的味道與氯化鈉差不多,為什么不能講食鹽中的氯化鈉一部分換為氯化鉀呢? 事實證明,將食鹽中的氯化鈉30%左右換為氯化鉀,對于其口味改變不大,但對于鈉鹽的攝入量來說,卻大大減少了。這一發明,同時解決了降壓和食物口味差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善莫大焉。 可是,對于尿毒癥患者來說,由于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腎臟對于鉀的清除能力下降,高鉀血癥就成了懸在尿毒癥患者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有可能引發生命危險。 對于這部分患者來說,雖然往往也合并有高血壓的問題,但卻不能通過使用低鈉鹽這一方法來解決:因為它可能導致的問題要比高血壓本身更為嚴重。 所以,聊天至此,老S的反復高鉀血癥之謎終于解開了。 之后,換用正常碘鹽,老S的高鉀血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了。 至此,本文的主旨也就清楚了:對于尿毒癥患者來說,低鈉鹽是不能使用的,原因就在于它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血鉀水平升高,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按照我這篇文字的分析,尿毒癥患者使用低鈉鹽肯定是不太合適的。但是,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普通大眾呢?這篇文章里說的也很清楚:低鈉鹽的設計就是為了降低鈉離子的攝入量,而這最主要的意義就是降低高血壓的風險。 回到本文開始的那條流言:里面不少信息確實是正確的,比如:低鈉鹽里鉀的含量必然是高的;比如:低鈉的攝入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比如:低鈉鹽比普通鹽更貴一些...... 但是最關鍵的,不靠譜的一點就是:這條流言把僅僅局限于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禁忌癥擴大到了整個人群。 事實上,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普通人群,不僅僅低鈉是可以降低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適當補充鉀鹽也是有好處的。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了:今天微信里流傳的這條消息僅適用于腎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是尿量減少的,已經透析了的患者;而對于腎功能正常的絕大多數人群,低鈉鹽是有益處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顯然是不靠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