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紀事”由江陰市史志辦主辦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除此之外,梁啟超還是中國近代史上少見的成功爸爸——9個成年的子女個個成才,其中三人當選院士。詩詞專家、建筑學家、考古學家、經濟學家……各種榮譽讓這個家庭燁燁生輝。 憑什么梁啟超的孩子可以做到這些? 梁啟超 給每個孩子特殊關注 梁啟超一生給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總計百余萬字,占他著作總量的十分之一,堪與《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并稱三大家教典范。 這些家書有的只寥寥十幾字,或報平安,或敘家事,或論時事,或談心得。從政局艱難到個人煩憂,從吃了美味到買了好書,無不備述。 梁啟超和家人 梁啟超在家書中反復提到一點:“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事實也確是如此。梁啟超常在信中稱呼長女思順“大寶貝”、“寶貝思順”,即使當時這位長女已經三十幾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最小的梁思禮小名老Baby,梁啟超常在信中叫他“老白鼻”。 思莊排行第五,按理說,夾在中間的孩子最不受寵,但梁啟超非但沒有忽略她,反而讓思莊感覺自己在父親心中極為特殊。 不僅是親生孩子,他充沛的父愛也無私地惠及了女婿、兒媳。他贊女婿周希哲“是天地間堂堂的一個人”,寫信給梁思成、林徽因,表達對他們婚姻的喜悅:“我以素來偏愛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兒,其可愛與我原有的女兒們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極愉快的一件事。” 事實上,梁啟超對所有子女都關注、欣賞,讓他們感覺自己特殊。這樣的父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注入孩子的生命,必然滋養出自信的花朵。而自信,正是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基礎。 為子女傾盡所有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梁啟超寧肯別的地方節省,也絕不讓孩子在教育上有所虧欠。 長女思順,曾隨父母在日本生活,當時神戶沒有適合華僑子弟的學校,梁啟超就親自在家教女讀書,并專門請家教教“數理化”,還在家里建了一座實驗室。 梁啟超和孩子 1912年,他一回北京,就為遠在加拿大的大女兒思順買《東坡集》、《韓柳合集》等。為使二兒子思永在考古學上有所進益,梁啟超親自為他聯系自費參加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在山西的考古發掘,還和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聯系,讓梁思永自費參加他的考古活動。 1924年以后,幾個大孩子出國留學,梁啟超忙于政事,自覺對身邊幾個年紀小的孩子教誨不多。于是決定讓思達、思懿、思寧休學一年,專門聘請了謝國楨做家教,給他們補習國學、史學。 當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最多能有兩個孩子;但是梁啟超對九個兒女都是這樣傾盡心血,哪怕是在他經濟窘迫的時候。這不得不讓當下的爸爸媽媽們既感動又敬佩。 尊重與理解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同的愿望。甚至有心情急切的家長不惜代價為孩子報班、培訓。 在這方面,梁啟超身上的謙遜、敏銳、自省、坦誠,卻讓他成了一位與時俱進、勇于認錯、既不假道學、也不老頑固的“無代溝”好爸爸。 對每個孩子的特點梁啟超都會用心揣摩、體察,因材施教,對他們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慮和安排,然后,還會反復征求孩子的意見,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1927年8月,次女思莊讀大學已一年,該選具體專業了。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思莊遵從了父親的意愿,但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課講得不好,無法引起思莊的興趣,她十分苦惱,向大哥思成敘說。梁啟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思莊遂改學圖書館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梁思禮院士及妻子麥秀瓊 同年,在美學習軍事的思忠急欲回國,參與革命,一向熱心國事的梁啟超卻不同意,他認可兒子“改造環境,吃苦冒險”的精神,卻又耐心述說國內令人失望的復雜政局,希望兒子不要誤會老父苦心,繼續深造。 以梁思成的婚事來說,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梁啟超的摯友。梁啟超在介紹梁思成和林徽因認識的同時,明確告訴當時才18歲的梁思成和15歲的徽因:盡管兩位父親都贊成這門親事,但最后還得由他們自己做決定。事實上,這個決定又過了4年才最終做出。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值得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作為家長應該在跟孩子理智、公正地分析現狀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去做出自己喜歡的決定。這樣的孩子才有獨立的精神,才能在追夢道路上走得更遠。 關注孩子的志趣和幸福 在指點孩子如何做學問上,梁啟超反復強調學習要“求理解”,不要“強記”,且要勞逸結合,“多游戲運動”,尤其注重心性的養成,“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之可言”。事實上,相對學業,梁啟超更關心孩子們的身體。 次女思莊初到加拿大留學時,英文有些困難。梁啟超得知后寫信鼓勵她說:“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 后來,思莊經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升入大學,梁啟超高興之余,特意寫信囑咐:“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著急。因為她本勉強進大學,實際上是提高了一年,功課趕不上,也是應該的。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于你們功課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