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關帝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華人居住地都建有關帝廟,在數以萬計的關帝廟中,解州關帝祖廟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被譽為“武廟之冠”,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
解州關帝廟的正確讀音為: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其中最重要的是地方名解州的“解”的讀音,注意不讀jié,而是讀hài。
解州關帝廟創建于陳末隋初(公元589年),宋元到明清,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基本恢復了歷史原貌。目前關帝廟由結義園、祖廟和正在復修的關帝御花園組成,是一處中軸對稱、前朝后寢的大型明清古建筑群。
春秋樓又名麟經閣,是寢宮的主體建筑,也是廟內最高建筑,通高二十三點四米。據志書載,該樓初建于明萬歷初,現存結構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之物。該樓面闊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滴水,歇山琉璃樓頂;中部三間辟隔扇門,梢間砌墻環樓封護;中檐與下檐柱頭額枋鏤雕飛龍、孔雀、牡丹、壽星、羽神等圖案,華麗美觀,雕工精湛;三層檐下皆施華麗的層層斗拱,下檐斗拱五踩雙昂形制,龍首含珠耍頭,甚為精至華美。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二層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更有
“三絕”: 關帝夜讀春秋塑像、八卦藻井、木刻《春秋》全文,皆是關帝廟精華之作。
上集圖片計有54幅。
1、我與老伴是從運城鳳凰路乘車的。時間是2016年10月10日8點20分。
2、在車里
3、走了一個小時了。
4、兩個公告。
5、大廣場西部的建筑物。這是與關帝廟臨近的建筑物。
6、
7
8、經過的街道。
9、與山東火燒的外形差不多。
10、水煎包的外形也與我們山東濰坊的差不多。
11、一棵大樹。
12、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關帝銅像
13、橫幅標語:關公故里大運之城山西運城歡迎您
14、大門
15、走近了拍。
16
17、解州關帝祖廟景區簡介
18
19、解州關帝祖廟景區游覽圖
20
21、在河東古代名人燦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顆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被后世封為“大帝”、尊稱為“武圣”的關公。關公姓關,名羽,字云長,生于公元一六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為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人。相傳,關公從幼年開始,便喜讀《左氏春秋》等儒家經典,深明大義。青年之際,因打抱不平,殺死鄉里惡霸而遠走他鄉。遇劉備、張飛后,與之結義,發誓輔佐劉備,匡扶漢室。此后多年,便跟隨劉備滅董卓、破袁紹、戰呂布、退曹操,屢建戰功,實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割據,后因大意失荊州而敗走麥城,悲壯去世。蜀漢丞相諸葛亮評關公曰“絕倫逸群”。
22、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發生、發展,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在華人中影響深遠,千百年來,關羽“忠義仁勇”
折射出來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傳統文化格局。自宋以來,關羽不僅為民間百姓廣為敬奉,還為儒家、佛家、歷代帝王所極力推崇。據宋《佛祖統紀》載,中國佛教早就把關羽封為“神”,曰“伽藍神”。宋代,封關羽為“武安王”;明代,即封為“武圣人”,還加封為“大帝”。到清代,關羽則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圣大帝”。
23、結義亭
24、結義亭簡介
25、古樹:側柏
26、樹齡800年
27、
28、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據有關碑刻記載,遠在陳隋之際,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宋元到明清,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清朝末葉,該廟曾數次失火,損失慘重,但在民國年間又予以修復和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對解州關帝廟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極為重視,不僅將它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單位予以保護,而且一再撥款,對這座廟宇進行維護修復,使之基本上恢復了歷史的原貌。
29、抓拍兩只麻雀。
30
31、《重修結義園記》
32
33
34、不朽關公
35、作品(指上圖)簡介
36、捐獻說明
37
38
39、作品《不朽關公》的細部之一
40、 作品《不朽關公》的細部之二
41、作品《不朽關公》的細部之三
42、作品《不朽關公》的細部之四
43
44
45
46、中軸線南端西側建有“威震華夏”木牌坊一座。這兩座氣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著關公及關公文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顯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47、拍片子的時候,要是晴天該有多好!
48、但給老伴的這一幅近拍尚可。